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思考 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不仅是提高专 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的有效手段。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的 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 示。摘 要:
双师型 教师队伍 构建 对策 1998年,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同时教育 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 [2000]2号)也指出:“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 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 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 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 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 化的要求;
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 现教师一专多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了高职类 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建设高素质的有专业特色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 点和难点。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由于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的多样性,使“双师型”教师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比较权威性的标准当属《高 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的 “双师”标准:该标准认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 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 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 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 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 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 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 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 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 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 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目前“双师型”教师相关的行业经历普遍不足,“双师 型”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大部分教师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 从事教育工作,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任教师凤毛麟角。并且, 工作后实践锻炼机制尚未形成,有企业挂职实践经历的教师 较少,大多数教师的行业经历呈空白状态,实践能力普遍不 强,尤其是与行业动态接轨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当匮乏。
“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高职院校专业 门类繁多,参差不齐,组织“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训操作 困难,成本较高。同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培训缺乏兴趣,加之专业教师往往课务较多,外出培训难以找到合适的代课 教师。因此多数专业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很少,部分 教师从未外出参加过培训学习,参加“双师型”教师专门培 训的不足,导致专业教师不了解前沿的本专业动态,缺乏现 代职教理念。
“双师型”教师配套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双师型”教 师的配套机制还处于成长期,行政推动功能还未有效发挥。
人事分配体制仍然建立在传统学校的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 上,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资源的独特性。高职院 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始终没有打通,一些优秀的技 能人才由于学历职称等问题被拒之于校门外。教师挂职实践 制度至今未形成政策层面的刚性文件,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 锻炼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双师型”教师专门培训成为教 师培养的“荒地”。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应当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上讲台, 有的院校甚至高达80%以上,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年限偏低, 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极不相称,难以有效的促进高职教育 事业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此,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 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类高职(高 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 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 力度……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所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具有客 观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高 职学院的整体建设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机制 想要建立起良性循环的“双师型”队伍,培养队伍的土 壤是关键。制度建设就是保障队伍发展的土壤和根本。因此, 在制度方面,应该在《教师法》及配套法规的基础上,完善 教师职务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制定教师激励机制。对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 补贴做出具体规定,鼓励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公开、透 明、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将奖酬与教师的工作绩效结 合起来,实行岗位绩效化管理。给予“双师型”教师优惠待 遇,如评聘职称上适当给予倾斜;
提高“双师型”教师收入, 如“双师型”教师岗位职级可以提高一级并兑现相关待遇;
对于有资质,有技能的教师,根据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并设 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岗位,在合理的职务结构基础上增加教师 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2、建立“双师型”教师规范标准和再培训机制。积极 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看,高职院校的教师除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教师系列的职称之外, 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 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缺乏实践经验的 老教师还是新进来的毕业生,都必须掌握最新的实操技能, 并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尽快建立一支能适 应高职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对教师参加培 训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并和教师的使用、职务晋升等紧 密结合起来,激发了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形成教 师培训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的新局面。
3、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严把质量关。应当 解放思想,加强招聘人才宣传,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 教学实际,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保证引进教师的 素质,严把质量关。面向社会,积极引进具有发展潜力,有 创新性的“双师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充实 教师队伍。
精心挑选适合专业需要的的优秀毕业生来充实 师资队伍,完善高职院校内部培养机制。积极引进双师型的 有一定经验的留学生任教,传授国外先进理念。
(三)加大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力度 而产学研合作正是一种利用行业、企业这样一种与学校 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 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 对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立足岗位进行培养。高职院 校应积极与地方企业单位合作。每年选送专业教师2-3名到企业单位进行兼职,挂职,顶岗锻炼,承担科研和技术改造, 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 专业能力,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使“双师型”教师的动手 能力得到加强,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对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 结构,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有十分积 极意义。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 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 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 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四、 结束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直接关系到 高职教育的发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 为高职教育的共识。而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探索上都是一个很长的、 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更不能搞 一刀切,要从本校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高职 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手段 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如何提高教师队 伍结构整体上的“双师”素质和个体“双师”素质的激励机 制,将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 刘建湘,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研究[C]. 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5. [2] 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 [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3] 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 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4] 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 国西部科技,2004(10). [5] 张义平.基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研 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 [6]管文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 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