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识形态_意识形态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

意识形态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

意识形态视阈下的当代大学生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 全球化在将进步文明的现代生活带给世界各国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价值冲突、文化摩擦等问题,其背后反 映的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交锋。“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 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推销所谓‘自由、平等、博爱’ 的‘普世价值’,表明西方右翼势力发动的‘没有硝烟的战 争’没有停止过,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没有改变过。” [1]高校作为继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 是创造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因此也是西方国家渗透战 略的重点目标,这也决定了其必然要担负起维护国家意识形 态安全的重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构建和谐 校园、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对维护社会稳定、保 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义。”[2] 总之,伴随全球化趋势所出现的意识形态之争将高校大 学生教育置于一个崭新的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将 因此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将成为高校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所不能无视的内 容,这也是事关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何以必然 首先,青年较之于其他年龄群体往往处在最进步的时代, 受先进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容易形成自己特殊的 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从大学生群体的角度而言,他们基本上处于青少年期,是由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一 个重要转折阶段,也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阶段。与 儿童期相比,大学生开始从自己的角度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 与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并且不再只以自己和自己周 围所熟悉的环境为关心的对象,社会风气、法律道德、官员 形象、国家发展等都会成为他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在这一时 期,他们的认识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来 说还是不够成熟和稳定的,特别是自我认识、个性以及对其 他人或事物的评价还处于动荡期,特别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 影响而失去客观与理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是社会中最 需要社会化,也是最容易社会化的群体,因此成了意识形态 重点影响的主体。无疑,作为祖国、民族以及社会主义事业 的未来,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既容 易出成绩,也容易犯错误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莫尔指出,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的时期,充满了内部和外部 冲突。他们往往思想解放,有着十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极 为强烈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对各种社会弊端与不合理的社会 现象表现出极大的敏感与反感。然而,他们又往往由于年轻 而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对客观事实的评判常常陷入经验主 义。这一点也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所利用,他们 不断用意识形态手段对这一群体进行渗透,企图通过意识形 态为我国大学生群体描绘出一幅海市蜃楼般的资产阶级盛 世画卷,利用大学生的年少气盛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抽象使其对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正常且完全可以解 决的社会问题做出非理性的判断,从而达到诋毁社会主义主 流意识形态,争夺意识形态阶级基础的最终目的。总之,“青 少年的价值观念是最容易变化的……作为未来社会的掌控 者,青少年认同并趋于稳定的意识形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社会的走向和国家的发展”[3]。因此,加强大学生群体 的意识形态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何以存在 概而言之,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 成为事关高校健康发展以及国家安危与和谐的重大问题。然 而毫无疑问的是,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正面临着 国内国际环境的多重严峻考验。

首先,从国内客观环境来看,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 加速与深入,我国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分配方式、就业方 式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社会阶层的持 续分化,进一步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内容复杂 化以及对利益自主权的向往与追求。“社会分化产生的许多 利益群体和阶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 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会成 为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5]在这样一种社会背 景下,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 大学生之间的吸引力形成了巨大冲击。例如,每一位大学生 都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允诺给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也正是“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才让每个人相信 社会主义可以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然而,由于在阶层分化 之时各阶层占有的社会资源不等,而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 与个人收入联姻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出现了很多官员利 用手中权力,为个人利益而垄断社会资源的不公现象,进而 造成贫更贫、富更富的“马太效应”。近日频繁出现的“表 叔”、“房叔”就在大学生之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一部分学 生甚至要求政府公开官员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断日益 频发的社会不公现象让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 发展目标产生怀疑,进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产 生质疑。

其次,从国际宏观环境看,近几年,中国经济实力的 攀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大以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 快,让很多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中国 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越来越受到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的 ‘重点照顾’,中国的意识形态成为他们攻击中国的主要托 词、重要原因和常用手段,因此,意识形态已经上升为中国 同西方争夺的主要‘战场’之一。”[6]美国学者亨廷顿直 言:“印刷品比军队推进的更快。”[7]因此,西方国家凭 借自身科技、经济优势一直强化着对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渗 透,采用各种手段输入西方意识形态,散布西方“文化中心 论”,使得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美国前国 务卿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和平演变”的《十条戒令》中就曾明确指出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 年”,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集中于:色情书籍、享乐、 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等等以我国青少年 为渗透对象的意识形态战略。此外,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加 强,大量西方教育文化被引进高校,在弥补我国教育空白与 不足的同时,也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边缘化,不利于社 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经 济全球化进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 教信仰等纷纷登陆我国,通过各类涨落起伏流转激荡的社会 思潮冲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大学生眼花缭乱,真伪 难辨。”[8] 三、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何去何从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希望,当代高校如何应对 各种挑战,能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 的威信与吸引力,进而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将是事关社会 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甚至国家安全的大事。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提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 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承担着大学生 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本质要求与灵魂。求真,就是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来 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性;
务实,就是从当前社会的客观 实际出发来追求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效果。理论的魅力在于满足指导客观世界的现实需求,脱离求真务实,意识形态教 育必然落入重过程轻内容的形式主义,自身的吸引力与凝聚 力也便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指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正 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一方面,受教者的思想水平与认知程 度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理论教育;
另一方面,实践教育对受 教育者思想的发展与形成起着推动与检验作用。换言之,受 教育者通过理论教育获取知识,通过实践教育运用知识,进 而理解与体会知识,并最终完成理论教育的自我内化。从这 个角度说,如果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与 宣传,而与客观社会的现实脱离,无法解释解决大学生在现 实中的问题与疑惑,这种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意识形态也 很难有吸引力。正如同前文所述,理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 这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满足人民的利益预期。因 此,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从实践中吸取养分,注重“话 语体系”与“实践空间”的相互契合与双管齐下。同时,我 们还必须注意积极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当前经济发展进 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 西方国家当作批评我国民主、人权、法治建设的借口,以此 给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作伪证。其实,负面问题的 出现既无法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执政党在解决这 些问题时的态度与决心,并且如果能够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的本意来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解释,这些问题便容易被 受教育群体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也必然会随之增强。

其次,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渗透与 冲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与灌输, 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以此来提高高校意识形 态教育的实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克服长 期存在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堂上重正面灌输、轻反面论证的错 误做法,帮助学生形成从反面理解、论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科学性的思维。如前文所述,西方意识形态往往借助各种社 会思潮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间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和诋毁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针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背景、内容 以及危害等方面,从反面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 提供确证,这样大学生就可能看清一些抽象的西方社会思潮 的本质,形成对其蛊惑性的免疫力,在筑起西方意识形态渗 透的“防火墙”的同时,还能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内容;

另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大 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队伍。不难理解,任何教学形式的创新, 都需要有优秀的教育者来执行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因此邓 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教师是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 建设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理论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 影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各种社 会思潮影响,并且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也有较大比例的高 校教师具有较高的认同度”[13]。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方法,高校应根据当代高 校教师的特点与现状,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 理论水平,帮助他们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各种以西方 文化为载体的繁芜多杂的西方社会思潮做出辩证分析,正确 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翼.阶级理论视野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江 西社会科学,2012(3):196-199. [2] 朱蓉蓉.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刍议 [J].江苏高教,2010(3):64-66. [3] 邓希泉.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36-40. [4] 黄成忠.论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 人民论坛,2012(23):182-184. [5] 吴忠民,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102. [6] 聂圣平.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 响[J].求实,2012(6):66-69. [7]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 冠华,刘为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141. [8] 丁祥艳.社会思潮多样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挑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1(7):138-141. [9] 刘瑞生.新媒体传播转型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建构[J].苏州大学学报,2011(6):163-167. [10] 李军刚,孔垂海.论运用微博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 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85-88. [11] 黄金鲁克.意识形态安全成最重要问题[N].中国教 育报,2011-07-25(4):
[12] 李忠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132. [13] 张荣华.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教师影响及对策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53-58. [14] 欧阳永忠.社会环境与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 形态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