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义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浅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现实,利用生 活中丰富的载体和资源作为教学手段,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提 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走向更好、更有 意义、更有价值的校园生活,同时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意义 高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青年大学生系统 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知识技能的机构,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 见》的精神,为实施高校大学生政治生活化、道德社会化提 供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之一。青年大 学生所处的环境文化,一般分为家庭环境文化、社会环境文 化、校园环境文化,在青年大学生求学阶段,校园环境文化 的影响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尤为重要和普遍的,校园环 境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影响和制约学生成长及其思想品德形 成发展以及影响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是由 学校自然环境、纪律制度、校园风气、德育活动以及领导、 教师队伍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系统。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任何人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人对环境具有反作用,即 人可以通过积极的、主动的实践作用于环境,人通过改造其 所处的环境达到改造自身。环境创造人,环境是人成长的必 要条件。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同样离不开环境的影 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环境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导向、渗透的作用,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提 供了客观基础,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

一、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对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品 德的健康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环境的好坏在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渗透作用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不知 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校园环境文化“润物细 无声”的感染、熏陶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作用于人的 思想、言行,使人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并引起其产生相应 的改变。好的环境能使人积极向上,差的环境能使人不思进 取,消沉沮丧。例如在校园文化中提倡积极向上,优美和谐 的文化精神,能让青年大学生长期置身于如此环境中,耳濡 目染,是非判断能力、自我修养的提升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校园里的路牌、教学楼名、校风、校训、校史等等,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二)导向作用 人改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人。校园环境可以在无形 中对人的行为有一个价值导向作用,比如说学校的规章制度 就可以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高校的教育方针、 办学理念以及长久形成的大学精神、校风学风都会对大学生 的认知、心态等方面产生导向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 标和整体活动都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校 园环境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载体,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中成为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例如高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在校园里建设适合读书的庭园楼阁、读书角等地区,形成多 读书、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培养学生热外学习的习惯。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具体,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 实际情况,可以分为:课堂环境文化建设、校内环境文化建 设、周边环境文化建设、学生生活区文化建设,网络平台文 化建设等等。

(一)课堂环境文化建设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 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 为。课堂环境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为主 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 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 的文化意识形态。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叫徐而是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教学中,“要联系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
“要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解决思想问 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这个首先就要求我 们在课堂环境文化建设中课堂教学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创设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过程中。其次任课教师师德意识、育人素质的提高。专业任 课教师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做到言行身教的 效果。再次是“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等等的完善,先 进的教学设备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对 于学习的兴趣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这个被称之为“硬件” 设备的完善;
“软件”设备的完善,主要是提高任课教师对 于现代教学技能的掌握水平,尤其是老教授对于现代教学技 术的再培训。

(二)校内环境文化建设 校内环境又可分为两个层面,即物质环境和文化精神环 境两个层面。物质环境主要指校园的硬件设施,是对学生的 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校园的一草一 木等校园文化,以其持续不断的感染力陶冶认得精神世界。加拿大教授斯蒂芬·YD·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一书深有 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 环境。”由此可见,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让学生在美丽的 校园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拥有美、创造美。真善美本来 就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通过美丽的校园 环境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拥有美好 心灵和行为,形成优秀人格;
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 惜生命;
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 者,做自己的主人。文化精神环境主要指隐含于学校师生和 管理人员中的价值观、教育观、管理作风以及校风、学风、 班风等,它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各种规章制度 等对全体师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提高施以影响,给予受教育 者一种潜在的教育。

(三)周边环境文化建设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 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同样青年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即使 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的客观情况,但是也需要力所能及地利 用校园所处位置,辐射周边环境的环境文化建设,让青年大 学生在求学时期也可以感受到知识教育的力量,增强适应社 会发展,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信心。例如我院远离市区的特 殊地理位置,青年大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时间经常会在校区 周边地区消磨课余时间,不少商家看到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 力,在很多校区周边地区中短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不少商铺涌现,不少在校大学生也加入了自主创业的队伍。庆幸的是 大部分的商店仍属于我院的管理范围内,类似我院这样的学 校,如果可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于商家们的商业管 理和个人诚信等方面进行大力的宣传,那么青年大学生在求 学阶段可以感受到诚信等道德修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作用, 将来投身社会工作中,时刻以母校的社会责任行为作为个人 行为的楷模,为创造和谐社会而努力,做出个人贡献。

(四)学生生活区文化建设 创建一个舒适、优美的学生生活环境,展示学生良好的 精神风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让学生生活区成为精神家园和 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可小觑的 实践环节。青年大学生是追求自我、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 在学校居住场所也经常会反映他们个性的一面,这是青年大 学生有担当,急需做自己人生主人的迫切表现,也是青年大 学生思想、情感、积极、创造力的集中反映,学校和老师需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学校可以善用这个有利 场所给学生必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引导,让学生在校园 大环境、宿舍小环境中能促进自身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例 如生活区板报,板报内容可以反映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貌,如好人好事、文明宿舍等,也可以是介绍家教的文章, 思想交流、对学生的温馨提示、曝光台等,以弘扬社会精神 文明建设主旋律为主;
例如宿舍内部设计,在生活老师的统 一指导下,各宿舍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张贴积极健康的图画,每位同学也可以在整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床铺、书桌等进行 个性化的设计,加强学生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等等。

各项学生生活区建设的开展,倡导青年大学生为建设一个文 明、高雅、积极向上的生活区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五)网络平台文化建设 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了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 方式,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 和道德观念。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知识的飞速更新、学生 的人际交往方式多样化、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国外网络文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巨大冲击等,都对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方式和成果的巩固提出了挑战。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 络环境”的新要求,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高 校网络环境已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师生精神文化活 动的新空间,校园文化和服务的新平台。例如通过挖掘校园 BBS上感人的亲情、友情、爱情事例,凝练出鲜活的网络道 德教育素材,充分体现学生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当 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貌,在学生中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榜 样,除发现、宣传论坛上自主发起的事例外,还通过主动发 帖、跟帖,引导网友进行有深度的讨论,对学生的思想、道 德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系 统、全面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青年大学生逐渐形成观察环境、分析问题、确定人生目标理想的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联系社会实践获取的 间接人生体验和收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将自己培养成为 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公民。校园文化建设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校园文化对青年大学生 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与校园环境文化 建设相结合,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更快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学林,罗涵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环境 的冲突及其对策》,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1月;

2. 邓淦之、戴开成,《美国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对我国 的启示》,青年科学,2009-6;

3. 中国教育报,《课堂文化建设亟待关注》,2006-6-20。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9年版。

6.罗洪铁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人民 出版社2005年版。

7. 刘基等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8. 吴倬,孟宪东,《探索新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育的实效性》,教学与研究,2005。

9. 陈展,《校园环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