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绘本【读进去讲出来周其星绘本教学赏析】

读进去讲出来周其星绘本教学赏析

读进去讲出来周其星绘本教学赏析 周其星———行走在儿童阅读推广道路上“种树的男 人”。要想立体地认识他,还要走进他的课堂。近日,笔者 有幸聆听了周其星老师执教的绘本读写课《这不是我的帽 子》,深深地被这种互动式的阅读分享所吸引。

“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偷来的……”故事就这样展开 了。小鱼、大鱼和螃蟹,还有那又大又高又密的水草。

读故事的过程很有趣。周老师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一 边引导他们去发现,去猜测,并能够讲出来。看画面 师:“这不是我的帽子”,这句话是谁说的呀?生:这 句话是乔恩说的。

生:鱼。

师:这条小鱼说的,是不是?哎,可是他头上戴着一顶 帽子哦。你猜猜看,小鱼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呀? 生:因为别的帽子不是他的,只有这顶才是他的帽子。

师:这顶就是他的吗? 生:有一顶帽子无缘无故地掉在了他的头上…… 师:“无缘无故”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然后他说,我明明没有帽子,怎么这顶帽子会掉在 我的头上? 师:谢谢这位男生。你看,他看到这本书的名字,马上 就能编出一个故事。

赏析:就如同我们上课时引导学生对题目质疑一样,读绘本故事前每一位读者都会先在心里编一个属于自己的故 事,然后去一步一步和书中的故事进行碰撞。由于孩子们读 绘本的时候第一时间会关注到文字内容,如果不去引导,绘 本的价值就不会很好地被发掘。周老师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 从文字转移到画面上来,为后面的阅读绘本提供了思路。读 正文 在绘本正文的阅读中,周老师每次都会用很奇妙很“幼 稚”的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过 程中,有插入,有对比,有补白,有猜测,时时关注细节。

片断一:
师:大鱼睡着了,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大鱼说? 生:大鱼醒醒吧,大鱼醒醒吧,你的帽子被偷走了。

师:你们对大鱼都很关心哦。赏析:孩子们天真可爱, 对同伴更是关心。对大鱼说的话恰恰能看出孩子们真实的内 心。插入读者的感受,会让故事更有趣,孩子们也能更好地 融入到故事中来。片断二:
师:小鱼说:他可能睡很久都不会醒。

生:他已经醒了,你看他的眼睛已经睁开了。

师:除了眼睛睁开了,还有哪里看出他醒了? 生:他好像是听到了别人的声音后被惊醒了,耳朵张得 很大。

生:我看见他吐泡泡了。

师:刚才他也吐泡泡了。生:我感觉他眼睛睁开的时候好像泡泡吐得更多了。

师:鱼睁开眼睛的时候吐的泡泡更多了。

赏析:关注细节是阅读绘本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都有它背后的意思。读绘本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需 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片断三:
师:就算他醒了,可能也不会发现帽子不见了。同学们 有什么发现? 生:他的眼睛往上一看,就发现自己的帽子不见了。

师:哦,大鱼还是发现了,你们的眼睛真厉害。

赏析:这个绘本在构图和表达上很有趣,前面的一组对 比很典型。一是小鱼的侥幸心理,一是大鱼的警惕性高,这 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样,有趣的图画和有趣的文字便更 好地融合在一起。片断四:
生:看他的眼睛,感觉是怀疑的眼神。

师:怀疑的眼神。他怀疑什么呢?接着猜一猜。

生:是那条黄色的小鱼偷走了我的帽子。

师:是那条小鱼偷走了我的帽子,那条小鱼平时就喜欢 跟我捣蛋。

生:我觉得以前见过他,他老是偷东西。

师:他老跟我捣蛋,所以我知道就是那条小鱼。大鱼呢? 看他的眼神。

赏析:根据图画去猜测故事角色的心理是一件很快乐的 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来猜测更加有趣。故事不只是写在书上,而且也在我们的生活 中。片断五:
师:没有人能找到我,因为我已经藏好了。

生:那条大鱼进水草了。

师:看样子还是被大鱼发现了,是不是?水草又高又密, 确实什么都看不见。里面发生什么啦?我好着急,里面究竟 发生什么啦? 生:有可能小鱼已经被发现了,帽子已经被大鱼拿回去 了。

师:大鱼是怎么拿回去的呢?知道吗?再想一想。谁知 道大鱼是怎么把帽子拿回去的呢?生:有可能小鱼在跑的时 候,他的帽子被一根水草挂住了,大鱼就把帽子拿回去了。

师:在你们眼里,小鱼总是很安全的,对不对?大鱼拿 到了他的帽子,小鱼安全地离开了。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生:大鱼猛吸一口水朝小鱼喷去,然后小鱼的帽子就被 喷掉了,大鱼一吸就把那条小鱼“嗷”一口吃了,然后游下 去把帽子戴走了。

师: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赏析:补白是绘本阅读中经常采用的方法。绘本的图画 引人入胜,文字又言简意赅,不像写文章那样刻画得很细致, 读者可以随着图画任意驰骋,想象图画背后的故事。周老师 引导孩子们多元思维,小鱼的结局既有安全版的也有悲惨版 的,因为生活就是如此。讲故事读绘本就是一个调动视觉感官、迅速思考的过程。学生 有时能进行直接观察和推理,让故事在他们脑中动起来;
有 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周老师带领孩子们关注绘本文字,使他们在读好这些文 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1. 讲故事要遵循原文的人称、语气语调。

生:螃蟹觉得偷帽子的小鱼确实不对,他就给大鱼指路。

大鱼看到小鱼游进去的尾巴…… 师:你看你看,你讲着讲着就偏了。你们听出来他为什 么偏了吗? 生:…… 师:他偏在哪里?因为从头到尾都是“他”,这个“他” 绘本中应该是谁呀? 生:是小鱼。

师:这位同学讲述的时候就变成谁了?变成螃蟹了。我 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还要用小鱼的身份。谁能讲?再选一个 故事大王。

生:大鱼已经发现我了,螃蟹竟然暴露了我的藏身地点, 大鱼游到了水草里,一句话也不说就把我的帽子抢走了。大 鱼游回了自己的家…… 赏析: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顺应学生的学情,顺应 学生的心理需求。不生搬硬套,不唯师独尊。

2. 讲故事可以变换角色。周老师引导孩子们讲了大鱼版的故事、螃蟹版的故事, 甚至水草版的故事,孩子们关注角色的心理活动,关注角色 的语言表达,关注故事的发展变化等等,故事讲得入情入境。

在这个过程中,周老师给了孩子们一个梯子,简简单单几个 问题就成为孩子们讲故事的推手:
“我是…… ” (1)当时你在做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你们的对话…… (4)结果如何? 赏析:从读故事到讲故事是一个从读懂到创编的过程, 其间需要走进绘本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角色,对故事有 一个完整清晰的认知,发现文本的秘妙,产生联想…… 再 进入到有别于绘本本身的语境,去描述更有趣的见闻或独特 的经历或神奇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