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图片特征分析研究论文(共5篇)
新闻摄影图片特征分析研究论文(共5篇) 第1篇: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 近年,随着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在中国普及,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 体育,客观上促进了体育新闻的发展。与此同时,图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越来越重要,人类社会进入“读图时代”,图像因为直观且具体的特点,对个人形 象有塑造作用。体育新闻摄影中所呈现出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将会对女性运动员 在公众心目的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CCTV5官网刊登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6年8月5日 到21日)的图片集为研究对象,对图片集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找 到当下体育摄影中女性运动员形象构建的特点。
一、被报道体育项目数量 奥运会作为全球的体育盛事,一直被视作国家体育实力展现的重要平 台。CCTV5所选取的里约奥运会高清图集,题材较为全面。在报道题材上,女 性运动员参与体育项目的组图数量少于男性运动员,尤其是在以力量为主的比赛 中,女性运动员的组图偏少。例如拳击比赛男性运动员的报道频率要远远高于女 性运动员;
而以阴柔或技巧为主的运动,女性运动员的报道有所增加。比如游泳。
当女性运动员成就增加、表现越来越好时,女性运动员的媒体曝光的 机会就越来越多。例如女排在报道数量就远远超过了男排。这源于,中国女排的 奥运成绩较好,曾经也一度成为国家体育实力上升的代表,受到了更多的公众关 注,媒体对排球比赛的报道也更倾向于女排。
二、表现手法 摄影照片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色彩运用,构图,拍摄角度,技巧等。
在CCTV5的奥运组图中,大部分的图片色彩都较为鲜艳,且使用了 较高的快门以达到拍摄瞬间动感形象的目的。较慢的快门使用偏少。鲜艳的颜色 和动感的定格瞬间,使得运动员的形象更加阳光向上,能加深公众对运动员拼搏 精神的理解。构图上,在拍摄中国运动员时,组图更倾向选择拍摄到运动员与国旗 在同一画面的照片,且国旗与奖牌等元素基本上都位于图片中心位置,与运动员 一起作为重点对象来突出表现。通过图片中的奖牌、国旗,能激发公众的集体主 义精神,加强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在这种强烈的归属感下,能够塑造运动员“民 族英雄”的形象。
在拍摄角度上,多为运动员正面或侧面的照片,往往展现的是运动员 运动中的画面。正面的照片能够使公众清晰感受到运动员当时的感受与精神面貌, 而侧面照片能够体现出运动员的轮廓,加强比赛氛围的传播。不同的拍摄角度能 使公众清晰感受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不同的美感,以及各类运动的 难度。这就有利于塑造女性运动员努力向上,不断拼搏的个人形象。
女性参与体育运动,也是对自我身体的一种解放,但是部分拍摄女性 运动员照片的构图与角度却具有一定误导倾向。摄影师选取了暧昧的角度与构图, 使得其中部分照片有消费女性运动员身体的倾向。
三、拍摄时刻 体育摄影的拍摄时刻根据比赛的进程可以分为,体育项目进行前,体 育项目进行中,体育项目结束后。
体育摄影中,项目进行中的女性运动员,往往是为了更好完成体育项 目而拼搏的形象。照片中的女性运动员,全神贯注,不懈奋斗,这些都能展现女 性运动员奋斗拼搏的形象。
组图中也出现了呈现女性运动员力量美的新闻图片。相比男性运动员, 这类充满阳刚力量的场景在普遍以“阴柔为主”的女性身上,更能体现出体育精神 中“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从而传达出运动员“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塑造出 运动员自强的形象。
体育项目进行中的照片能够展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风采,而进行前和 完成后的照片,则会使得运动员的形象更加人性化,也更加感性。与男性运动员 相比,女性运动员有更多的賽场下的时刻,这些图片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人文 精神在体育摄影中的体现。与女性运动员私人生活相关的报道,能够塑造女性运 动员感性的一面,展现一个真实的运动员形象。但是过多的此类型照片,会加强 女性运动员阴柔的一面,并且容易使受众忽略她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形象。四、娱乐化形象 随着受众年轻化,体育摄影也开始将运动员形象娱乐化。例如,《女 子100米仰泳颁奖,傅园慧送表情包》,该组图片一共有5张,其中有4张是傅园 慧个人表情特写,1张是领奖时傅园慧与其他运动员站在一起做鬼脸的表情。此 类照片能够将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具象化,让运动员的真实性格得以展现在公众面 前,从而能够改善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员较为严肃的形象,使得运动员的形象显得 亲近可爱,拉近运动员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但同时,这类照片容易将受众的关注点由运动员本身的成绩转向运动 员个人的娱乐化形象,从而使得运动员形象被过度娱乐消费。
结论 通过研究CCTV5官网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发布的组图,能够看出在体 育摄影中女性运动员的形象整体呈现阴柔美,与男性运动员相比较,形象更加感 性。具体来说,体育摄影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报道数量上,女性运动员的体育项目报道数量低于男性运动 员的体育项目报道数量。在以力量美为主的体育摄影中,男性运动员的报道数量 多于女性运动员的报道数量,更多的体育摄影展现了女性运动员阴柔美的形象, 但同时也开始出现一部分展现女性运动员力量美的报道项目。
(二)在表现手法上,体育摄影使用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女性运动员阳 光的一面,部分照片因为暧昧的构图与角度,而具有色情倾向。
(三)通过比赛进行中的拍摄,展现出了女性运动员努力拼搏,不轻 易言弃的形象;
通过赛场下的时刻,呈现了女性运动员的个人情绪表达,塑造出 了真实且感性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增强了女性运动员阴柔美与真实感;
但是对女 性运动员私人生活的关注,或者娱乐化倾向,会引导受众更加关注女性运动员的 个人生活,从而减弱对女性运动员在赛场上成就的关注。
(四)体育摄影作为媒介体育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着所处时 代的总体特征:奥运会被认为是展现国家体育实力的赛场,因此体育新闻摄影更 多地将运动员与国家形象相挂钩;
运动员被认为是代表着国家形象的民族英雄, 因此出现了运动员与国家符号相联系的照片,而女性运动员往往也就被塑造成为 民族英雄的形象。图像在当下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某种程度上,图像还在影响着 人类对社会的感知与认识。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信息,并根据所获得的信 息,对现实进行学习与认识。基于体育摄影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公众会对当代 女性运动员群体产生相对应的认知。而当“观看规则”发生改变,图像意义的解读 也就随之发生改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公众“观看女性”规则的改变。
而规则的改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运动员的认知和期望的改变,因此女性运动员 的形象带有明显的现代女性矛盾形象的缩影:一方面既存在女性寻求与男性平等 地位的形象,如展现力量美项目的报道数量上逐渐趋近平衡;
另一方面,却因为 社会现实原因,女性运动员的形象依旧具有男性“观看者”眼中的特质,偏重于阴 柔美特质,也存在身体被消费的现象。
图像对现实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重构”作用。当公众看到体育摄影中的 女性运动员时,会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认知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解码”,以此为 依据来理解女性运动员的形象,并且最终将这种存在于图片中的“符号”当做女性 运动员的真实形象。因此媒体在再现女性运动员形象时,需要遵守基本的新闻操 守,尤其是在报道女性运动员的赛场上和赛场下的表现时,要尽量做到摆脱对女 性的刻板印象,尽可能展现真实的女性运动员个人特色与形象。
作者:王鸽 第2篇: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分析 国家在发展,信息科技发展尤为迅速,新媒体行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 支,其发展的迅速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计。最近几年,信息科学研究的不断 完善,促使了新闻影像时代的加快到来。这些变化,对于新闻摄影专业来说,真 的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从表面的状态,还是抛开表面看实行性的内在,都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尤为明显的是,受众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关注电视广播带来的资 讯了,电视台的播放,广播的传递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它不适应 新时代的发展,自然会有新的媒体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媒体。受众自发的 想参与到台前和幕后的各个环节,媒体的形式也在随之改变。人们用电子设备记 录自己的生活点滴,这种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通过摄 影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是我国进入摄影大众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存储载体的变 化和数字化媒体形式的传播,其更加巨大的特殊性,对于我国新闻摄影传播行业 的改变还是非常巨大的。1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行业的显著性变化 1.1新闻信息可多方面获得 新闻传播的错综复杂,难辨真伪,是如今新闻摄影传播的一个比较大 的特点之一。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已经越来越理想化,全 面化。人们通过新的网络环境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处理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了,然后再将这些已经处理过的图片传播到网上,致使现在互联网上的新闻鱼龙 混杂,很难辨别真伪。网络科技的发达也加速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这对人们的生 活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一些数据来看,我国的网民在线率已 经占据了国家的四分之二,单单是使用微博的网民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所以 论坛、贴吧等一系列讨论平台就成了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介质,这些对人们的观 念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然而就是因为现在的新闻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才让虚假 新闻随处可见,网民们无从调查,这也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危害。
1.2图片的散播方式被改变 现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是能够看得见 的,而这些平台又以阶梯的形式在不断向外传播,网民在不同的平台之上仍然可 以互相联系,随之就出现了很多的人群交叠的场面。在最初,第一个图像传播者 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图像和汉字上传到平时登录频繁的软件上,这样他的朋友们也 可以转发他说写的东西,朋友的朋友也可以转发朋友转发的东西,这样第一个人 就会有很多的粉丝,这种模式叫做阶梯性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 模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看新闻,现在 已经可以自己发新闻,自己撰稿自己配图,还能够传播自己看到的新闻。发新闻 与谈论不再是只属于新闻媒体人,但是这种模式的出现,新闻的正确性,准确率 无法得到控制。科技进步促使新闻行业的多样化,这也使它使用的范围会越来越 广泛,使用的人变多,对社会的快速变化产生较深的影响力。
2新闻摄影传播在新时期条件下的特点 2.1广泛应用的互联网信息 在中国,新闻媒体具有传播性强,群众参与多等特征。这对于新时期 来说,想让人大多数的人都了解到这些并接受它的特点是非常困难的。就这些来 说,就需要用一个新的事物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新媒体背景下,他的飞速发展让无论什么年龄,什么种族都能接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丰富内容,让我们生活在 一个非常先进的社会里。无线网络也是科技飞速发展之下的产物,给人们带来相 当多的便利,使更多的信息能让大众看见,然后去分享,显然是一种新闻传播的 重要手段。
2.2新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随着国家的进步,手机的用处不再拘泥于打电话和发短信,更多的功 能被开发出来,例如,摄影、拍照、计算机、网络连接、天气等。手机也从之前 的半智能演变成现在的全智能,给人们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也成为人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的拍照和摄影功能的开发,更快地推动了新闻摄影传播的 速度,虽然像素可能没有专业相机好,但人们对他们的喜爱有增无减。手机拍照 的便捷性,同时又能实时的分享出去,是相机替代不了的。而今,各大厂商都在 研究更快速更便捷的网络,这样的进步,也就意味着以后新闻媒体传播行业会发 展得越来越好。
3新时代下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专业的摄影人员要拿出自己应有的姿态。虽然在 20世纪90年代,摄影人确实是非常专业的,人们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存在也是非常 敬畏的,但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摄影的那种神秘感也消失了,然而 个别新闻记者的“高傲姿态”仍然存在。如今,人们通过各种平台,随时记录着发 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这虽然很便捷,但也加大了新闻报道的不专业性,就算是 专业的摄影者,也与业余爱好摄影者没什么差距。为了让新闻事业能够更好的发 展,新闻媒体人应当尽快放弃自身有很大优越感的想法,利用本身的优势,用专 业的报道和摄影来与群众的作品区分开来,用自身优势来带动行业的发展。有关 部门应该对网络上的虚假新闻进行整治,这些庞大的不真实的新闻对广大群众的 视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人们的辨识程度相对比较低一些,造成这些不真 实新闻在网络上大量的传播,这也对专业人员的摄影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所 以有关部门加大整改力度,还网民们一片良好的网络环境。
4结论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承载体,和阅读方式等都在发生不断 的改变,它的到来给人们的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效果, 比之前更具有直观性、刺激性,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新鲜的事物,这对于传统阅读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改变之下,可以在更大程度上 促使人们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思维,情感,情绪,来在新媒体上进行互动,不再像 以前那种单一的只能看不能发表意见,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阅读方式和 各种生活方式也在随着这些变化在不断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无疑让阅读成为一 种习惯。
作者:王见 第3篇:全媒体视角下的新闻摄影图片研究 新闻摄影图片能够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形象生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 现场的情况,再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能够帮助广大受众者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新 聞事实,这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速度相符合。在全媒体下新闻摄影图片的传播途 径和影响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同时结合先进的媒体技术也实现从单一静态的形 式向声音、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动态形式转变,大大满足了人们对新闻摄影图片 方面的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许多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全媒体视角,重点 研究新闻摄影图片。
1全媒体的简要概述 1.1具体定义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美国一家家政公司提出, 用于传播自身的家政服务与产品,后期在信息传播的发展浪潮下全媒体的应用领 域逐步延伸至大众传媒方面。虽然目前全媒体尚未形成准确统一的定义,但大部 分学者认为全媒体可以被看作是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融合下的产物,但此种融 合并非简单地将新媒介与旧媒介进行叠加,而是通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以及 其他现代先进技术完成的一场深度融合,在文字、图像以及影音视频等表现手段 之上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譬如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构 建起一个更大的信息传播平台,兼容各种媒体手段。在全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从 不同的媒体形式当中全方位地获得信息内容,进一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1]。
1.2实际特征 全媒体主要有融合性、系统性以及开放性这三大特征。其中融合性指 的就是全媒体通过将不同内容、媒介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等相互融合后,变成一个 集传播技术与内容、传播渠道与营销于一身集合体。而系统性则指的是全媒体按照规范有序的形式进行组合,而非彻底摒弃传统单一的新闻报答模式;
开放性指 的就是全媒体“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也就是说在全媒体下信息内容和渠道呈 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
2全媒体视角下的新闻摄影图片特点 2.1图片数量迅速增多 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图片无论是在传播技术还是方式上均发生 了相应变化。其中新闻摄影图片的传播数量和传播速度急剧上升,在互联网的强 势介入下新闻事件在发生后的10分钟之内便会出现相关新闻照片,人们能够掌握 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及时传播也成为全媒体下新闻摄影图片的一大特征。但与此 同时,随着新闻摄影图片的迅速增多,图片质量却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虽然人们 能够随时利用身边的设备拍摄大量的新闻摄影图片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实时 上传,但实际许多的图片其构图、光影、角度甚至清晰度等均处于低水准,从严 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被称之为新闻摄影图片[2]。还有一部分传播者尚未脱离低 级趣味发布一些虚假的新闻摄影图片,譬如说“华南虎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新闻 摄影图片的真实性。
2.2图片传输更加自由 在全媒体时代下,媒体之间、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 转变。在传统媒体当中受众者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即只能够单方面的接收由媒体 通过事先设定好的议程传播的图片信息等,而全媒体下受众者除了能够接收各种 媒体提供的信息之外,还能够利用互联网、虚拟论坛等社交软件自由发布对信息 和图片的想法、评论、意见等内容,尤其是对于某些存在争议的新闻图片甚至能 够引起较大的舆论争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体使得受众也成为新闻摄影图 片的传播者,譬如说在前不久的意大利地震当中,正式通过社会民众的镜头和拍 摄照片使得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尽管大多数民众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 的训练,其拍摄的新闻图片也远远无法达到专业的摄影水平,但此时其已经具备 了生产新闻摄影图片的身份。
2.3图片使用得以细分 不同的受众对新闻图片的需求以及阅读兴趣等方面的表现也大相径 庭,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中,信息的传播方式由粗放式的大众传播逐渐转变至集约式的分众传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需要自负盈亏,因而广大媒体为了 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优势,也更加趋向于向某一领域进行深度发展,即 呈现出专业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譬如说在当前的新浪网新闻图片频道当中, 已经被细化分为体育、新闻、娱乐、音乐等大大小小将近20个子栏目,并且在每 一个子栏当中都配有相应的图片。例如在娱乐栏目当中,放置了大量娱乐明星、 影视新闻的报道图片,更加贴合关注娱乐活动的受众需求。而只有深入了解受众 对新闻摄影图片的真实阅读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图片传播的针对性,更加吸引读 者,帮助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3]。
2.4实现图声有机结合 在传统媒体当中新闻摄影图片只由图片和文字构成,而此种方式能够 在短时间内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图片内容和新闻信息,因此长期以来一种得到广大 受众的喜爱与认同。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摄影图片也开始发生相应 变化。首先在原本静态的图片当中可以融入声音,也就是说新闻摄影图片将同期 现场的声音、旁白解说等声音与图片进行融合,使之变为有声幻灯片,从而令新 闻摄影图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随着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不仅大 大增强了新闻图片的清晰度,同时借助各种虚拟效果也能够对新闻摄影图片的不 足进行有效补充。比如说利用这一技术可以瞬间还原爆炸前的场景等,使得人们 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新闻现场的情况,而此种新颖化、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模 式也得到了广大受众尤其是网民的喜爱。
2.5拷问社会道德底线 新闻摄影图片具有强烈的可视性与形象性,能够更加直观地向人们介 绍和展示新闻现场情况,但其与真正动态的新闻传播模式譬如电视等还有着本质 上的区别,新闻摄影图片中的静态画面又能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而这也很 大程度上增强了图片的传播效果[4]。在新媒体当中受众能够在信息传播当中拥 有更多的话语权,其可以灵活自由的运用各种各样的自媒体途径表达自己对于新 闻摄影图片的理解与看法,进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舆论, 这也意味着新闻摄影图片在全媒体当中逐渐呈现出深度传播趋势,然而随着带有 争议的新闻摄影图片传播数量的持续增多,也在一次次冲击和刷新社会的道德底 线。比方说之前在互联网当中曝光了一组医生在手术室中的百态图,有的医生正 在做手術,而有的医生瘫倒在地,还有的医生对着镜头摆出“V”字手势,该组照 片一经流出瞬间在网络当中引起了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手术室作为神圣之地不 仅不应该拍照,同时人们对医生的专业性和职业态度也产生质疑,甚至有部分网民“人肉”出图片中医生的个人信息并对其进行强烈抨击,然而事实上新闻摄影图 片的记者透出,图片中的医务人员刚刚经历了一场超过10个小时的手术,挽救了 一条鲜活的生命,医务人员身体疲惫但仍然觉得非常高兴,在经过其同意之后记 者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时刻。图片本身并不存在造假行为,但却依然引起了强烈争 议,正是由于新闻摄影图片的深度传播,使之对社会道德底线形成考量,而这也 在提示着人们务必要守护住道德底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也可以利用智能手 机、摄像机等移动设备加入拍摄大军当中,使得新闻摄影图片的数量呈“爆炸式” 增长,同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图片的传输速度、传播方式也变得更快更自由;
与 此同时,人们也开始逐渐关心新闻摄影图片的用途,对涉及道德底线的图片予以 抨击和抵制。在与现代媒体技术的融合之下,新闻摄影图片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
作者:郭海洋 第4篇:浅谈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 一、引言 从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开始,摄影行为就在人类社会中饰演着 重要角色,几乎在人类所有活动中,人们都在以这种形式那种形式利用摄影为人 类自身的存在、发展、完善服务。传播媒介的发达及先进的光电子技术发展的今 天,摄影的普及性和易于被各阶层人士接受的特性包容并蓄地以摄影文化的形式 渗入现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照相机以它的公正、真实、直接可视等无与伦比 的客观性包容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纪实摄影还是新闻摄影都可以 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状态以及事物的发展,可以起到一种记录的作用。近几年来, 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纪实摄影,都是很受欢迎以及最常被使用的两种方式,但是 这二者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二、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概述 (一)纪实摄影概述 1.纪实摄影概念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与新闻摄影略微 不同的是,纪实摄影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如实反映生活的一些状态。
如果非要做一个比喻的话,纪实摄影更像是一种纪录片,具有記录和保存历史的 价值。
2.纪实摄影的价值意义 与新闻摄影相同,纪实摄影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光看名 字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纪实,指的就是记录事实,因此,针对于纪实摄影来说, 一定具备真实性;
另外,与新闻摄影不同,纪实摄影具备一定的美感,也就是在 拍摄时,摄影师会比较注重拍摄的效果以及拍摄的质量,而不是抓拍或者只是为 了取证现场;
同时,纪实摄影还具备一定的历史性。所谓的历史性主要指的是纪 实摄影可能是为了记录某一个瞬间或者是记录某一个事件而特意拍摄的。由此可 见,光从特点上就可以发现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
(二)新闻摄影 1.新闻摄影的概念 新闻摄影,指的是以图片的形式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然后再借助于 这些图片对该事件进行新闻报道。之所以很多人喜欢新闻摄影的方式来代替传统 的文字新闻,一方面来说这种新闻摄影的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这种图片与文字共存的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新闻摄影一 般都是有很少的文字说明,大部分的真相以及事件发生的过程都靠图片来展示以 及说明。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针对于新闻摄影的解释是这样的:“以图 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 式”,由此可见,针对于新闻摄影来说,其主要的核心还是在于借助于图片实现 对于新闻的报道以及传播,其主旨还是新闻。
2.新闻摄影的特点 新闻摄影一共具有四大特点:首先,就是时效性。因为新闻最注重“新” 字,必须是在事件发生以后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具有时效性, 如果是发生很久的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事情,那就称不上是新闻了。因此与文字新 闻一样,摄影新闻也需要具备时效性,这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个特点,同时也是最重要以及必须具备的特点;
第二个是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就是要保证图片所拍 摄的内容一定是绝对真实的,不可以伪造,更不可以断章取义进行报道,混淆视 听。虚假的新闻报道不仅会被谴责,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新闻 摄影来说,第二个需要具备的特点就是真实性。第三个是典型性。所谓的典型性 指的是新闻摄影的图片要包含典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间三方面。不能随意 的一个瞬间都用来报道,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简洁性,要让观众在看到图片的 第一时间就能捕捉到事件发生的重点。最后一个特点是现场感,所谓的现场感。
指的是图片的拍摄都是现场抓拍的,不是特意布置的场景,也不是特意摆出动作, 更不能一味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了新闻的特性。
三、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一)纪实摄影主题先行,新闻摄影讲究时效 针对于纪实摄影来说,大都是摄影师提前拟定好一个主题,然后摄影 团队根据拟定好的主题去寻找与此相关的事件或者是场景,进而实现图片与主题 的统一性。比如中国纪实摄影的代表作,解海龙“希望工程”,从这个拍摄活动开 始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自己要拍摄的主题是什么,于是他便跟随着自己设定好 的主题进行拍摄,寻找合适的背景、合适的视点以及合适的构图,整个拍摄过程 都比较自由,且比较轻松。但是针对于新闻摄影就不同了。新闻摄影并不是事先 拟定好主题进行拍摄,而是根据现场拍摄的图片进行主题的拟定,且新闻摄影更 要求注重一个“新”字,比起画面的美感,新闻摄影更需要的是画面的真实性。由 此可见,新闻摄影新闻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决定着摄影的目的、内容与手段, 而纪实摄影则比较被动。
(二)评价的标准不同 针对于纪实摄影,大家的评价标准是主题的创新性以及拍摄出来的照 片的效果的好与坏,而针对于新闻摄影,大家评价的标准都是新鲜性、重要性、 接近性、真实性以及客观性等等。纪实拍摄更具备主观性,而新闻拍摄要求的是 客观性。针对于新闻摄影,要求必须是现场进行拍摄的,可以不考虑画面的美感, 只要保证画面的真实性以及画面的清晰性就可以了,而针对于纪实拍摄来说,则 恰恰相反,必须注重画面的审美效果。针对于纪实摄影来说,所拍摄的内容可以 是新鲜的,也可以是已经存在的,可以是对于事件的记录以及对于历史的记录, 但是新闻摄影则恰恰相反,新闻摄影必须保证足够新鲜,必须具备时效性。这是 新闻摄影的最本质特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特征。由此可见,由于基本特征不同,导致针对于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评价标准也是大相径庭。
(三)纪实摄影从创作上与新闻摄影不同 针对于纪实摄影的创作来说,是结合了摄影师的主观意见以及生活中 的一些特例事件来进行结合的,是具有很鲜明的主观性特征的;
而对于新闻摄影 来说,新闻摄影要求的是客观性创作,如果做一个比喻的话,纪实摄影好比是命 题作文,而新闻摄影好比是话题作文,创新性以及创造性要更强一些。另外,在 创作上,二者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对于美的追求。纪实摄影更注重美感, 而这个却是新闻摄影不需特殊注重的。针对于拍摄的不是很好的新闻摄影,我们 不会说摄影师技术不好,我们会说很真实;
而针对于拍摄的稍微有一点偏颇的纪 实摄影,却会被批判成摄影师技术不够高。由此可见,二者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 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纪实摄影还是新闻摄影,都可以称 得是各有千秋,二者无论是在特点特征、创作要求、评价标准上还是审美角度上 都存在很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二者各自的价值,同时也保证了 二者的存在意义。希望在本文相关的一系列的描述以及介绍下,可以让大家更清 楚地认识到什么是新闻摄影、什么是纪实摄影,以及二者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作者简介:刘兴湧 第5篇: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数字影像在新闻摄影这一领域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摄影中的数字影 像发展必将取代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影像及传统冲印技术。由于科技进步为数字影 像技术的提高和处理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技术支持。但是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更要冷 静审视和正确认识数字摄影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面 对数字影像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后期处理技术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 利用数字影像技术提升为新闻摄影服务,又该如何应对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一)新闻摄影工作者道德修养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的影响 数字影像只不过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拍摄手段和拍摄工具,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毁灭性危害的其实是掌握并实施数字影像处理手段的人。新闻摄影 工作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所代表的行业公正及客观性,是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引 导公众舆论。他们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个人情操,恪守职业操守准 则,以社会道德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在新闻报道及新闻事件中客观地报道新闻 事件,不能为了个人精神目的或者物质目的而追求所谓的冲击力、深度、思想性 或者是为给某些单位或媒体创造轰动效应,采取违反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的行为 报道和引导新闻事件。以致引发社会舆论对数码影像的科技进步给新闻摄影带来 的担忧和对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影响。
(二)数字影像在“技术方面”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影响 数字影像的诞生和应用使新闻摄影从业者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提高了 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让他们不必为繁琐的暗房冲印及胶片相机的技术操作 束缚。科技进步所支持的应用软件在数字化的图像处理软件上进行修改、加工和 处理。但是如果在新闻摄影中不加约束地滥用数字化摄影、图像处理技术等,就 可能失去人们对新闻摄影的信任,即它最吸引人的新闻真实性,失去了人们对新 闻摄影真实性的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足之地。新闻摄影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受影 像的新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相机抓取特定环境里典型的瞬间来突出新闻摄影 瞬间永久性的独特优势。但在加入了利用图像处理的后期制作和主观操作性完成 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从而完全改变其新闻摄影瞬间永久性的真实社会价值表现, 那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就无从谈起了。
(三)“互联网技术”给新闻摄影真实性带来的影响 二、如何应对数字影像技术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影响 (一)谨慎自律,做好道德文章,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在数字影像盛行的今天,新闻摄影的生命仍然是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 性。但是,数字技术发展与监管手段的滞后,使个别从业人员在外部环境及自身 道德水准的影响下,通过新闻图片及文字说明的造假及事件的倾向性来诱导事件 真相、歪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使新闻事件的可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 于一切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技术创新的成果掌握在使用者手中,所以对新闻从 业人员自身的道德规范及行业自律又显得尤为重要。要具有与高科技相适应的职 业道德修养,就要建立更高的职业及道德标准。同时加强外部律法的约束,避免 那种蓄意用高科技改变图片伪造事实或用文字说明歪曲图片含义的行为,坚决打击制止那些有损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行为,从根源上保护和遵循新闻摄影拍摄 的真实性。
(二)理智、清醒、慎重对待高科技 数字影像的出现带来了行业的革命,也冲击着传统的新闻摄影领域的 执行标准与操作规范,原有的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高科技数字化的时代, 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了冲击。如果任由其不加监管和规范,势必会造成新闻摄影 的真实性的丧失,从而也就失去了新闻摄影生存的基础。但是我们在通过加强监 管和规范数字影像技术的实施同时,也要看到科技进步给行业带来的快速发展和 技术支持与帮助。
(三)加大新闻机构应对数字影像处理的规定,提升新闻资讯传播的 网络监管环境 为了更好地减少人为数字影像修改给新闻摄影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大 媒体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出对数字影像的修改底线和规定,对数字新闻影像的 修改范围加以限制和规范。各大新闻机构还要对修改后的新闻影像进行严格的审 查和筛选。另外,针对网络的虚拟空间,要加强有效的监管,推动网络的良性发 展。除了加大对新闻造假及利用网络传播虚假新闻资讯的处罚力度,维护新闻行 业的时效真实性,更是要规范净化互联网等新闻传播的渠道与空间。
总之,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摄影的真實性带来负面影响是客观 存在的,我们要多角度地关注这些问题,建立相应的制约措施和管理手段,使新 闻摄影的真实性不应该因为数字影像的介入而人为地使其丧失应有的社会价值。
作者: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