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教学培养建设发展
冶金工程教学培养建设发展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资源中有效提取钢铁或有色金 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学科,培养掌握现代科学和冶金工程相 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 冶金环保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进行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 生产、管理经营、工程设计和科技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冶 金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 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 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能源 消耗和环境污染。原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冶金物理化学、 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3个二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方向的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 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钢铁冶金 和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方向的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 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 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 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近年来,由于能源与 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冶金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备受关注, 该方向的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的清洁燃烧 与能源极限利用、工艺节能与余能回收、工业固体废弃物、 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 工作,等。这些分支领域构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一、上海高校冶金工程专业建设及产业发展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 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工业化量大面广,基础建设任务繁 重,冶金产业发展强劲,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呈 现旺盛状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需求是该专业实际毕 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需求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 的就业前景[3]。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有冶金工 程专业。上海地区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上海大学和上 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以培养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型人才 为主,学科优势体现在钢铁冶金材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冶 金工程专业以培养钢铁冶金方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主要课程包括黑色和有色冶金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实验 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多年来形成了 “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冶 金工业一线工程师”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 界普遍认可。上海“十一五”规划把重点发展产业分成现代 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三大块,要求优先发展现代 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 钢铁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从12.38%下降到7.51%。近几年来, 上海金融业、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文化产业等的飞速 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上海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已成为 必然的趋势。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现代服务业”再 次被推向首位[4-5]。钢铁产业链主要指从生产制造为主的 上游行业,到贸易流通为主的中游行业,再到消费使用为主 的下游行业,形成钢铁产业主链。围绕着产业主链,又衍生 出物流配送、融资担保、交易市场(包括现货交易、中远期 交易和期货交易)、工程设计、结构安装、科研教育、节能 环保、信息资讯、咨询管理、会展旅游以及企业信息化等产 业支链,也就是围绕钢铁产业衍生出来的钢铁服务业。其服 务对象不仅包括钢铁制造业,也包括与钢铁相关的制造业, 如钢铁制造业的下游产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建筑产业、家电制造业等,还包括钢铁制造业 的上游企业,如铁矿石企业、生铁企业、废钢铁企业,等[6]。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 振兴的必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控制总量、 提高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 展已大势所趋。产业集中度提高后,上海地区钢铁冶炼企业 仅存宝钢集团一家,上海钢铁产业特征转型为以钢铁服务业 为主。对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上海来说,钢铁服务业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发展现代服务业 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延伸和支撑,成为 上海钢铁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突破的重要载体。产业 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决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因此,在上海地方经济发展和冶金产业结构 调整变化之际,本文于2011年初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6届冶 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为冶金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信息 支持。
二、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上海冶金高等 专科学校、原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原上海轻工高等专科 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 历史已有50多年。合并建校之初,冶金工程专业是学院首批 建设的一级学科本科专业,2007年调整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科冶金技术专业方向(以下仍称为冶金工程专业)。从合并 建校至2010年,已培养了6届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共 计172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及座谈的方式,对6 届毕业生的就业和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所回收的 96份有效调研问卷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属性调研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冶金 工程专业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性质分布情况可知, 有35%的毕业生在钢铁冶炼、铸造等生产企业工作,有8%的 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党群组织工作。值得关注的是,有47% 的毕业生就业于钢铁服务性行业。其中,有21%的毕业生在 商贸企业工作,有15%在学校、科研单位工作,从事IT与计 算机、物流业、自主创业等的毕业生占11%。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学以致用,主要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在钢铁 服务业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也符合上海经济发展 的趋势及上海钢铁产业的变化特征。对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单 位性质调研情况表明,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国企的占38%,工 作与专业对口。进入民营企业的占39%,进入中外合资或外 资企业的占16%,其他占7%,包括自主创业、考研及进入行 业协会工作的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灵活,随着中 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客观上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灵 活就业岗位,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民企逐渐成为吸纳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单位。
(二)毕业生工作现状调研结果表明,本专业的毕业生 有43%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一线工程师的工作。有17%的学生 通过自身努力,已走上管理岗位。另有25%在行政岗位工作, 有14%在供销岗位工作。从对毕业生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与专 业对口情况的调研结果可见,53%的毕业生实际工作与专业 基本对口,47%的毕业生觉得自己的实际工作与专业不对口, 说明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待完善,以使知识结构更加符合 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定位是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毕业 生就业畅通和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冶金工程专业 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多数高校以培养理论型、 研究型的冶金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冶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冶金行业的成熟和稳定发展,企 业需要有一定实践能力、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角色的毕业生。
因此,本校冶金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行 业、面向基层、培养卓越的一线工程师。针对服务于上海地 区的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定位必须充分体现本 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成分的变化,产业、行业和职业结 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发展势 态,培养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型、现场管理 型以及产品服务型人才。在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体 系性的同时,根据上海经济发展和冶金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 变化的要求,冶金工程专业应以培养掌握钢铁冶金基础知识 为主,融合钢铁产品服务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 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金属材料商品学、 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内外贸易等产品服务类课程,形成 涵盖冶金原料准备→冶炼过程→加工成型→产品服务的系 统专业知识链,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与产业的良好对接。同时, 适当减少传输原理、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材料基础等课 程的学时,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保持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