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研究生课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农科类研究生课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作为当代高层次人才 培养的主要途径,历史赋予了其这个使命。国家交给了这个 重任,人民寄予了这个期望,应该“主动服务”,而且不仅 要服务需求,还要创造需求、发展需求、引领需求,不仅要 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各种现实的需求,还要引领社会未来的 需求方向。这里提及的“主动服务”,那就要求研究生具有 主动服务的技能。目前,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往往是把导师 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后,选择某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其研 究内容过于狭窄,培养出来的农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种地、 病理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给农作物看病、园艺专业的研究生不 会种菜等问题,与研究生培养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如何通 过研究生的课程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农科类研 究生的培养,这也是今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关键 所在。二“、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由来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 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目前“项 目教学法”在德国已经普及,国内学者对国外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已基本能及时了解。但结合中国高校研究 生教学的实际,对引进的理论与方法加以改造和调整,建立 并完善符合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需要的理论和方法,目 前尚在初级阶段。
三、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 农业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紧 随农业科学前沿,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因此, 研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解决农业生产中 和毕业论文研究中的问题为目的,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学 习。原有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按教材或专题讲授、学 生进行综述性汇报和讨论等方式进行的,而这些基本偏重于 理论,缺少实践。由于学校和导师为了取得较高的排名和研 究成果,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内容过于狭窄或专业化,许多研 究内容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实际,对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依据农科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将教学、科研、 生产三者在产学研结合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把科研和生 产实际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 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本论文以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为例,简要介绍了项目教学 法在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第一,对植物病 害生物防治进行了分析,将整体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如生防菌的筛选与复筛、生防菌拮抗机制的测定、生防菌发 酵工艺的研究、生防菌剂的应用研究等几个项目,包含了植 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大纲的关键内容。第二,由于研究生数 量较少,学生以3~5人为1组,以抽签的形式选择相应的项目。
第三,学生在网络平台及图书馆的期刊网上查找资料,然后 分工合作进行理论基础学习、实验方案的制订及实验方法的 学习。第四,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案制成多媒体课 件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论证和必要的指导。第五, 学生分组按实验方案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进行咨询与 指导。第六,学生将实验过程及结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 汇报,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
五、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对策 (一)研究生专业课程选课人数少,分组存在困难农科 类研究生专业课选课人员较少。目前,农科类研究生课程选 课从2人到30人不等。如果人数较少,以项目教学法进行课 程改革就难以分组进行,组数较少,也完成不了整体的教学 要求。因此,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应该规定其平 均每年选课人数达到10名以上才可以进行,这样至少3人以 上为1组,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部分研究生课程分解成项目难,不易操作农科类 的研究生课程类型和内容不同,有些课程不易分解完整的项 目,即使可分解也较难操作。因此,有些课程不适合开展项目教学法,如各学科的研究生班讨论、高级植物病理学和作 物高产理论等课程。能够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应该是应用 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有些基础性和理论性特别强 的课程,则不能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该有选 择性的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改革。
(三)增加了教学经费研究生课程开展项目教学法,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部分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但在项 目形式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组进行项目操作,原来可能教师 开展3~5个正常实验就可结束课程,而项目教学法,学生分 组操作,可能1个组就得把原来3~5个甚至更多的实验整合在 一起去完成1个项目,因此需要的实验经费要比正常的教学 多出几倍。如果学校不给予额外费用,将无法开展项目教学 法。由于经费问题,建议一个学科仅开设1~2门项目教学法 的课程,给予特别资金支持,一方面避免开设课程过多,学 生准备时间长,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少而精达到最佳的上课 效果。
(四)教学方式灵活,不适合常规教学管理项目教学法 主要是开放式教学,学生查找资料,整理和制作汇报材料, 是不需要进入课堂的,而进行讲授和项目操作可以根据自己 的时间、项目某个阶段需要的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来协 调。如果不能根据正常的上课时数来进行,就无法达到学校 常规教学的要求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 学校应该给予特别的政策和考核方法,促进健康良性的发展和完善。
(五)工作量增大和时间增加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打破 教师原有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规律,教师要额外准备比原来更 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案,而且实验员要准备正常实验课几倍的 实验材料,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实验室的 空闲安排教学时间。因此,学校应该在工作量上予以增加, 充分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学者克 拉克(2001)曾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 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十分恰 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 起来,使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李阿利等(2010) 研究认为,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缘于目前研究生课程 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真正树立研究生的主体观, 要以确立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唤醒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激活 研究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陈晓爱和邓 宇斌(2008)研究认为传统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 存在缺少创新性、灵活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在多种学习模式 理论的启发下,提倡在课程设计时要灵活、合理地进行优势 整合,倡导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均认为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 的,其核心仍是创新能力和工作的培养,以解决实际问题或 完成某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以此为 突破口,实现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学术拔尖 人才为根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 模式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改革,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迅速 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打好基础,培养出更 多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