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高校生择业方向研究_体育教育就业方向

体育教育专业高校生择业方向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高校生择业方向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高校生择业方向研究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意识的 逐步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体制基本 建立。由于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 题日趋突显,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

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性较强,就业面相对 较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等体育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联系莫过于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这两 个“接口”,毕业生就业直接受到市场的调节和检验,反映 出高等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反过来,毕 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将严重影响招生的生源并进而影响到 专业人才培养进程,包括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内容、 学生的能力结构等。因此,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如何适 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率、推动体育 教育的全面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师范大学、台州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丽水学 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5所院校2010届体育教育专业毕 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有关压力、就业压力和择业取向等方面的著作与文献,及国内外各类论 文期刊。登陆中国期刊网、中国高等教育网等,对搜集和检 索到的相关文献与有关资料进行有效的分类、分析,并进行 提炼,为本文的讨论与分析提供理论资料。1.2.2问卷调 查法。对上述5所高校2010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 随机抽取300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 5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1.2.3数理 统计法。所有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 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观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是什么?从表1可以 看出,择业时毕业生考虑的主要因素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
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是否稳定、专业是否对口。大学生择 业中考虑的相关因素很多,个体选择中各因素的权重也不尽 相同。但受利益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择业主导思想上的商品 意识不断加强,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受其影响,有84.6% 的学生把“经济收入”作为择业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有一 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是否对口",说明体育教育的毕业 生由于专业性强,加上体育专业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 造成专业迁移性较差,就业范围较小。

2.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渠道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流程和就业政策、形势的了解应该是常识性的问题,是学生就业的基本准备之一[2]。从表2 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择业政策、形势“不太了解”和“不了 解”合计高达80.4%,这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毕业 生对择业改革及形势不甚了解,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盲 目性,进而影响到顺利就业;
这些数据也说明在择业政策的 宣传上,社会、学校做得还不够。说明不同学校在择业政策 的宣传力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表3显示,学生获取的择业信 息途径主要是大众传播信息(报纸、广播、网络、广告等) 和社会关系信息(家庭成员、亲友、同学、老师等),分别 占43.3%、45.6%。说明在择业信息的获取上,单纯 依赖社会关系而获取择业信息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信息流 通的多元化,依靠大众传播信息获取择业信息的毕业生越来 越多。2.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倾向体育专业学生并没 有百分百地把自己牢固地定位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其择业倾 向呈多元化趋势。但从事教育仍然是大部分学生首选的职业, 占44.8%(见表4),这也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 择业倾向是比较务实和理性的。毕业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 78.6%的学生选择“城市或省城”,而只有2.8%的学 生选择“经济较贫困的农村”(见表5),这也是贫困地区 体育教师缺乏的原因之一。应当说,毕业生的这种选择是不 合常理的,但也有其理性的成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而且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态并没有完全被打破,户籍等政策也造成了劳动力流动成本偏高。这种僵化的就业体制使 得大学生不敢轻易降低首次的择业标准,他们担心一旦去了 贫困的农村,再想调动就难了[3]。另一方面,毕业生不 愿去贫困农村工作的原因是那里的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和待 遇等相对较差,常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这种差异主要体现 在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地域取向上比专科毕业生的期望值要 高得多。

2.4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 2.4.1自身因素。但很多家长,包括很多大学生仍然 在一定程度上存有扩招前,甚至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学生就业 观念。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是优秀者,能考上大学是很了不 起的事,所以现在大学毕业了也应该获得一份很好的、很体 面的工作。对他们来说,仍然抱着不是省重点初中高中, 不是在省会、市和县城里,他们基本都不愿意去。即使有的 同学可能已经并不再把省重点放在第一位了,但如果让他们 去乡镇高中或者初中,那么在他们眼里仍然感觉大材小用, 仍然觉得四年大学白读了,仍然感到委屈而不愿意积极去争 取这些机会。

2.4.2家庭因素。性别不同的应届毕业生,择业时的 家庭取向不同,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条件下,一些传 统观念仍旧无形地影响着求职者的择业偏好。在社会中的角 色扮演上,两性的差别依然。现实工作环境中,男性主要还 是居于中心位置,需要勇于参加社会竞争、大胆地去追求事业的成功。而女性在就业的同时,还会考虑职位是否能够兼 顾家庭,从而择业时需要考虑工作和家庭双重因素。传统观 念和性别分工模式对女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产生了不小的影 响力,使得她们的选择有回归传统职业角色的趋向。

2.4.4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继美国次贷危机以来, 金融危机、市场危机已经从美国向全球蔓延开来。各国开始 感到了金融危机的压力,如市场运行压力,经济发展压力、 社会就业压力等等。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虽然在基本制度、 具体运行机制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然在全球化的今天,中 国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也感到了各方面的压力。此次金融 危机造成部分公司、工厂倒闭,有人失业,也有人相继下岗, 而且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在增多,就业竞争力也不断扩大, 也就意味着有部分人将淘汰[5]。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就目前的情况看,浙江省体育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就 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体育专 业学生就业面很窄,就业的岗位的增幅跟不上扩招的步伐, 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部分毕业生就业时定位不正 确等。另外,就业问题上较为突出的矛盾为:择业中的不正 之风、不能留在大城市、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就业时间 与专业课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等等。3.1.1在新 的就业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学生择业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专业对口观念逐渐淡化。

3.1.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在就 业选择上大都倾向于城市,工资待遇高、传统就业去向的工 作单位,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

3.1.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准备上还存在不 足,尽管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在求职技巧和方法上还存在 不足,在求职的情绪状态不稳定。

3.2建议 建议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 指导工作与学生入学教育、适应教育、职业教育、世界观教 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贯穿整个大学生 教育的始终[6]。

3.2.1立足所学专业,增强自身能力。无论如何,对 于大学生来说,所学专业毕竟是将来打开用人单位的一块敲 门砖。但是,除了所学专业之外,交际能力、团队精神、心 理素质等也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 可以利用班级、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来多方面的提升 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吸 引力。

3.2.2树立职业理想,贴近就业现状。每个大学生都 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找一个满意的职业,作为实现自己 人生价值的平台。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但这种职业理想应 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如果像有些毕业生坚持“非高薪不干,非大企业不进,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择业观念,那往往会在 当前的就业现状中碰壁。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 需要统一起来,把个人的选择同现实的条件结合起来,职业 发展才有现实的基点,理想的实现才有可靠的平台。

3.2.3收集就业信息,走近就业市场。每年的就业信 息可以说是大学生了解就业现状的最直接的途径,在当前这 个信息化的时代,通过各种媒体都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有 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信息。因此,从入校开始,大学生就可 以关注和收集这方面的信息,一方面可以了解宏观的就业形 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所学专业的就业现状、用人单位对本 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和期望等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每年全 国各地举行的毕业生招聘会也是大学生了解就业状况的很 好的途径。通过参加招聘会,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就业的氛围 与压力,有条件的话,大学生还可以以求职者的身份与用人 单位进行交谈,直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