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思考
参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思考 当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人作为多年从事医学教育并参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担子沉 重。目前,我国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已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护理专业基 础医学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至今,尚未有针对护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本人通过参 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产生了一些思考。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护理专业教育计划所列的基础医学课程,迄今未见 一套教材是按护理专业培养的要求编写的。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使用 的医学基础教材是借用医疗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护理专业而言,专业针对性 不强,内容偏多、偏深,整体分量偏重(每学时字数介于4100-6600之间)。从 基础医学教育的要求来说,亦应随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时数的差异,所 选用教材也应有所不同。由于一种教材供多专业使用的普遍现状,在教学实施过 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中矛盾尤为突 出。故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这个关键,有必要编写一套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 及早改变护理专业教材不配套,缺乏专业特色基础医学教材的现状。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构架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经历认为,教材编写应具 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面向护理专业,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编写,在联系临床实际打基础方面应注意偏 重护理专业特点。基础理论知识在保持其原有系统性前提下,应尽量与临床实际 应用相吻合,但要防止牵强附会地凑合护理内容,而消弱本学科的基本要求,绝 不能出现基础代替临床、理论与实际脱节或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材的编写既要以 基本理论为主干,又要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做 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扩展,达到学以致用,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 基础。因此,不能简单的消减内容,降低要求以适合教学时数。而是要精选内容, 与护理专业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深广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均应着重加强,使 之更切合护理工作的要求。例如,在生理学循环生理章节中有关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条件和机制、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应重点阐明,而且应配合必要 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深而透,使之与后续的临床应用能相呼应。
教材编写中,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那 些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大的繁琐理论知识,可以删繁就简。这样才能在阐明与护理 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篇幅得以充分的保证。如,在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章节中,关于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及计算过程尽可删除,而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 素、基础代谢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测定的注意事项应详细阐述。对体温的生理 变动、散热方式、途径及调节,可结合生活过程,联系临床护理实际,做深入浅 出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基础理论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 意义。
总之,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教材,既要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又要面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学习后续的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 坚实基础。同时,也要为今后参加护理工作实践需要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长远 发展铺平道路。
2)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不仅要介绍本学科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应反映本学 科进展的现代水平,并能适当的指引未来,使读者能开阔思路,培养富于创新的 精神。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要立足于不断“更新”和认真“精选”。先进性 不能理解为有新必录、凡旧必删;
而现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学前沿和尖端内容都编 进去。应该是把学术上被广泛肯定,技术上属于现代适用,且被多数医疗卫生单 位引进和使用的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
在强调教材先进性、反映现代水平时,要防止把本学科应该掌握的传 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当作陈旧的东西而被弃之。众所周知,传统的经典理论,往往 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它对于奠定基础、启迪思路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进展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更新仍应以 传统的经典理论为主干,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琐的内容,精选那些与现代科学 发展密切联系的部分,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现代水平,应按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围绕“三基”,针对护 理专业培养目标去精选内容。要注意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尚未 成熟、尚未能被广泛使用的东西,过早过急的引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某些区域以达到先进水平,但还有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设备还较简陋,因此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员应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一点在教 材编写中应有所体现。这就是说,既要吸取当代科学新进展,又要结合我国实际 情况加以选择,还应注意反映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
此外,教材不同于专著,不能侧重与显示编者的学识和才干,教材的 着眼点要放在适应教学所需,应便于教和学,因此,教材的结构和编排方式,要 符合教学规律。
3)有利于培养能力 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 力培养的范围很广,我们认为应侧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求教材结构前呼后应,左右沟通,使学生通过阅读、 钻研,能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
另一方面 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还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在相关章节穿插一些国内外学者发现问 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史话。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自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容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人才 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善于关心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 的进展,主动吸取新知识。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 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应特别强调文理上的深入浅出、通顺明了,使 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学和 阅读能力。
(3)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医学教材,在实践能力培养上负有重要 责任。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习,实验项目要精选,适当可减少些项目,增加实验时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手, 主动去观察剖析所得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作为教材应努力提高“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我国情 况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此外,我们认为应该提倡一门学科有多种版 本教材,以便择优选用。对于全国通用教材出版以后,应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 评议,及时组织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以利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周娜] 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23期 作者:王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