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赋底蕴 妙笔生辉来
诗词赋底蕴 妙笔生辉来 深谙作文之道的老师们都清楚,在作文中引用古诗名句 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事情,必须讲究“用在当用”,用得如 行云流水,不显牵强附会之感,否则就会因“文”害“意”, 反而显得蹩脚。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引用? 我主要积累了以下几点心得:
引导学生积累诗句,巧化诗意,拟好文题诗词名句是文 苑奇葩,尤其是诗词中千古名句,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最昂贵、 最精致的装饰。了解这些“装饰”的内涵,恰当地运用这些 “装饰”,你的文章一定会大放异彩。
创设氛围,诱发吟诵兴味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 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引导学生喜欢古诗词,不排斥古诗 词是最基础的工作。为了营造浓郁的诗香氛围,随处可见经 典古诗词,我们一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 名句。二是定期出示以古诗文为主题的黑板报,并评比激励。
三是将合适学生喜欢的乐曲配以《水调歌头》《月满西楼》 《在水一方》等词,让歌曲古香古韵。四是定期举办古诗文 背诵比赛和“我读古诗我快乐”的征文比赛等等,可要求师 生共同参与,评出个人奖和集体奖,从而大大提高师生背诵 古诗文的兴趣。
聚沙成塔,感发诗词魅力 为了克服学生古诗文诵读的 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新课标》要求配齐《小学生必背古诗70 首》《中学生必背古诗文50 首》《唐诗500首》《宋 词300 首》《诗经》等书。一是早自习以背古诗文为主,要 求不仅会读还要能默写,人人过关,定期检查。二是每一节 语文课的课前五分种都是背诵古诗词。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古 诗词,不仅领略到了古诗词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 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 到升华。
拓展思维,掘发运用智慧 题好一半文,巧用古诗词句 子做文章标题,文章往往能够给人以文采飞扬之感。
具体方法例举如下: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武陵有故人(反其意而用之)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路上(取其意而用之) 引导学生活化意境,链接生活,创写佳作唐诗宋词无论 从内容到语言,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巅峰,这些充满人性温 情的诗章在孩子们的写作中有着较大的应用空间。写作训练 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情景呈现法 直接引用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把诗词意境与自己的生活场景相结合。
在巧化诗词文句中应当注意两点。其一,鼓励学生学会 用诗家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诗家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一滴 露,一茎草,一弯月,一阵风,既蕴含着诗词内涵,又是我 们在写作时明明白白袒露心灵的媒介。看炊烟,感觉炊烟就 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 的世事沧桑;
看春日细雨,立马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 清明纷雨,巴山夜雨;
进一步联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 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其二,要求学生熟悉 诗词中关键事物的文化意象。诗词中许多物象,如柳、菊花、 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些经典的中国文化意象,其 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某些特定的象征性,它们是在文化发展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化喻指。例如诗词中的梅、兰、竹、菊 隐含着君子的美德,弯弯的残月寄托着思乡之情,柔情万千 的柳丝牵扯着离人的哀愁,轻盈的燕子滑翔在春天与爱情的 天空。世间万物差不多都被古代文人墨客们捆绑进厚厚的一 层人间情义,梧桐细雨,草木摇落,蝉鸣高远,杜鹃啼血, 猿猴哀啸,松柏傲霜,鸿雁传书,红豆相思等,后人应当不 断地用心揣摩,品咂其中丰富的人生况味,这种无疑地会不 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涵养。
总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怎样,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 尺度。在履行教给学生基本写作技能的重要职责时,作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语文老师还要积极思考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把古诗词的文化底蕴融入孩子们的写作思 维里,再自然而然地表述到他们的作文里。那时,学生的作 文定会妙笔生花,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