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观念的教学解决策略
化学学科观念的教学解决策略 如今,中国的社会经济都在快速地发展着,发展的进程 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有许多环境 问题的产生都与化学知识有密切关系。作为“化学学科观念” 的“绿色化学观”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逐步渗透,当今世界 社会环境问题已日趋严重,严重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015年8月12日,天津化学药品大爆炸如此悲惨,夺去了很 多人的生命,包括几十位消防官兵的宝贵生命,教训是极其 深刻的。由于人们对化学这门学科不是十分了解,甚至还有 许多误解,以至于人们总是认为环境污染都是化学引起的, 都是化学惹的祸。如何利用现有的化学专业知识降低化学污 染物的排放,或者实现化学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进而达到 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是开展化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为了让化学更好地造福人类,近年来提出了绿色化学理 念,使得人们对化学的发展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绿色化 学理念就是使化学的发展向着环境友好型为方向发展。所谓 绿色化学,简单一点说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从源头上 减少化学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污染。
本文是以人教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为例谈一谈自己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观。第四单元 的课题内容主要包括: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2“水的 净化”、课题3“水的组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对于课题1“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可以先给学生们展 示一杯本地区的河水,让学生们观察河水的颜色和里面所含 有的一些不溶性的杂质。可以说目前本地区的河水也已受到 不同程度的污染,显然,这样的河水是不能饮用的,而像这 样的河水全国有千千万万之多,那为什么我们的河水会出现 如此状况呢?显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们周围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 大量的废物,排放了大量污水。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应有的社 会责任意识,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后就 直接排放到我们的各条河流当中,从而造成了现在很多河流 的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然,工业生产所排放的还不 仅是废水,有的还有废渣、废气,这些都是造成我们的河水 污染的源头。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反思我们的工业生 产,应当如何避免“三废”污染我们的生命之源——水,由 此引导学生从绿色化学理念上来解决问题。化工生产是永远 不会停止的,否则我们的生活的必需品就会短缺,生活就不 可能更加(下转第41页)(上接第36页)美好持续下去。但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尽力减少,甚至不排放其他废物,做到 从化学反应的源头零排放,把化学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排放,进而不会 污染我们的河水,生态环境才能得到平衡,人们的生活才会 更加美好。
本节课题内容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我们的地球的淡水资 源比较缺乏,绝大部分都是海水,而海水是不可直接利用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人类只有更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尤其淡水 资源不能受到污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可持续 发展。
对于课题2“水的净化”的教学,可通过如何将水中的 污染物与水分离即过滤展开并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水的污染物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可溶性杂质,如难闻的气味, 以及各种色素等,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大都是受到化工生 产的污染,农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如何去除 这些杂质呢?去除的方法又该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呢?这些 问题都值得深思。不能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又造成二次污染。
在去除色素和异味中,我们可以选择用活性炭来处理, 因为它具有吸附性,由此引入了水的净化的一种方法——吸 附法。由此,引入了活性炭在生活的各种用途:工业上用活性炭来制白糖,防毒面具中的填充物,冰箱的除味剂,室内 装潢材料中难闻气体的吸附都可以选用活性炭来吸附处理。
活性碳的这些用途无不体现了绿色化学观。而在过滤难溶性 的杂质时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在过滤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细 节和注意点,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过滤过程中“一贴:滤 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
混合物 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下端紧靠滤纸的三 层处;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的下端的尖嘴处紧靠烧杯的 内壁。”过滤过程的注意点无不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只有 做到这些,才能将一杯浑浊的水净化干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的“化学学科观 念”教育思想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通过“自然界中的水”这 一单元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持续 发展的生态观念,无疑对加强我国的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的养 成起到重要作用。对此,笔者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 就“绿色化学观”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 探讨,形成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得到各位同 行专家的批评和指正。
[参 考 文 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姚新平.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