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投入_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引 言 高中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纽带,在整个教 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政策和免费中职教育政策实施以后,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 务教育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经费 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 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完善非义务教育 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 受能力,调整学费标准,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 家资助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的目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高中教 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研究普及高中目标面临的教育经费 投入保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 文围绕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和 讨论,就如何完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问题 提出政策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 根据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相关文献研究 发现,与其他阶段教育相比,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 入问题研究偏少,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全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整体情况进行的分析,另一类是针 对个别省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进行的分析。

刘建民等人利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 分析,强调目前高中教育经费主要存在五大问题:一是缺少 法律保障;
二是政府对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三 是政府成本分担比例较低;
四是国家没有针对普通贫困学生 的资助政策,造成“中部塌陷”;
五是政府投入的考核指标 缺失。针对这五大问题,该文建议,加快普通高中经费投入 立法,明确政府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符 合我国国情的各级政府分担机制、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制 度以及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考核体系。李德显和陆海霞的 研究指出:1998-2008年的10年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经费 投入占全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旱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高中 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地区间和校际间较不均衡。‘21储诚炜等 人指出,政府之所以对高中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是因为没 有充分认识到高中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功能,还 有就是我国政府的财力也十分有限,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 下,增加高中教育财政性经费支持的意愿不强。这样一来, 就导致家庭和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偏高、学费负担的地 区差异比较明显、非政府资金的投资规模偏小。殷宁的研究 则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7-2011),发现高中存在政府投 入不足、地区投入不均、学费偏高以及民间投资不积极等问 题。刘建民等人以湖南省为例,对2006-2011年间的普通高 中教育经费进行分析,指出该省高中教育经费面临的首要问 题是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特别是财政性教育经费与预算内教 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较低。而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 且民间资本进入渠道不畅通,导致学费所占比例偏高,给家 庭造成了较重的经济负担。此外,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也十 分值得重视。[51杨红霞等人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对湖 北省两个县的高中教育经费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 2009-2012年间的县级层面的办学经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样本县的生均经费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而湖北省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对比公办和民办高中发现,公办高中获得的财政 经费支持占总收入的比重通常较高(50%左右),而民办高 中则非常低(5%左右),导致了民办高中办学经费比公办高 中更为紧缺。陈思对河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进行的简单分 析,重点指出河南省经费总投入跟不上在校生数量的增长。

在2005-2010年间,在校生数量增加了两倍多,而生均经费 仅增加0. 46倍。

上述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 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政府对于普通高中阶 段的财政性投入不足;
(2)普通高中在校生家庭学费负担较 重;
(3)国家对普通高中在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健全;
(4)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和城乡间差异过大。全面普 及高中阶段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但目前学界关于全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和问题 的研究远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将围绕近年来尤其是“十二 五”期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和 讨论,借鉴OECD国家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政策和经 验,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 机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三、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分析 本文利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和《中国 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资料,对近十年来我国高中教育经费 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普通高中阶段财政性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面临学 段的“中部塌陷” 生均经费是衡量教育经费的重要指标,与总量经费相比, 生均经费更能体现出每个学生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能够 避免由于在校生规模变动带来的影响。值得提醒的是,生均 经费与各阶段教育的实际成本也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教育 层级越高,生均经费也应该越高。这是因为在更高层级的教 育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本(校舍建筑、硬件设施等)和人力资 本(师资水平)都越大。

首先,比较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财政性生均经费占 人均GDP的比例,其结果呈现在表1中。由表1可知,在 2006-2014年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生均经费占人均GDP的 百分比都在不断上升,说明政府财政对于各级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是,普通高中在2013年和2014年出现小幅下 降,说明由于缺乏监管措施,高中阶段的财政经费投入力度 不如小学和初中。初中生均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最高,从 2007年开始就已经超过高中。表1最后一行还提供了OECD国 家的均值。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财政性生均经费占人均GDP 的百分比分别为22%、25%和25%。由此可知,我国的初中财 政性生均经费水平最为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小学和普 通高中还有较大距离。

图1呈现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

从该图中不难发现,2006年,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预算 内事业费差异并不明显,分别为1 633. 51元、l 896. 56元 和2 240. 96元。随着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初中 生均预算内生事业费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一直高于高中生 均预算内事业费。相比之下,小学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一直 低于初中和高中。

图2呈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在2006 2014年间的生均预 算内公用经费。与预算内生均经费较为一致的是,在2006年, 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270. 94元、 378. 42元和449. 15元。此后,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一 直明显高于小学和高中,直到2012年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 费呈现快速增长,拉平了与初中之间的差距,但2013年增幅 较小,2014年出现小幅下滑。由此可见,相比于初中,在高 中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乏力。为了便于比较,我们还列出了“十二五”期间小学、初 中、高中三个阶段的生均经费指标,主要有“小学(/初中 /高中)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小学(/初中/高 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小学(/初中 /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两个指标的结 果分别呈现在表2、表3。由表2可知,2011年,普通小学、 初中、高中的生均事业性经费分别为6 014. 54、7 965. 06、 9 721. 54,高中要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到2013年,生均 事业性经费增长的幅度都在29%以上,但是高中最低,为29. 13%。2011年,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事业性经费分 别为1 873. 69,2 901. 85、4 160. 13,高中要明显高于 小学和初中。到2013年,生均事业性经费增长的幅度都在30% 以上,但是高中最低,为35. 92%。

由表3可知,在“十二五”期间,初中生均事业费的均 值最高,为8 355. 29元,而且在各年份都普遍高于小学和 高中。高中生均事业费的均值为8 122. 93元,低于初中但 高于小学的均值。高中生均事业费的增幅最低,2012年比 2011年增加了11%,达到7 775. 94元,而同期小学和初中分 别增加23%和13%。类似地,高中生均事业费2013年比2012年 增加了12%,达到8 448. 14元,而同期小学和初中分别增加 了24%和14%。2012和2013都是教育经费快速增加的年份,也 是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突破4%的关键年。到2014 年,生均事业费增幅的分化明显,小学继续保持高增幅,达到30%,而高中最低,仅为7%。由此可以看出,高中不仅生 均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较低(低于初中),而且增幅也明显 低于小学和初中。

由此,我们认为,目前,相对于普通小学和初中,普通 高中教育阶段的财政性经费拨款过低,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 用经费都有待提高。因此,不仅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于高中 教育阶段的转移支付力度,而且地方政府也应该高度重视本 地区的高中教育发展,提高该阶段的生均经费。

(二)普通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日益不均衡 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 均衡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虽然政府通过“新机制”的建立, 基本上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均衡问题,但是高中教育 阶段由于缺乏具体政策支持而得不到重视,教育资源的地区 和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更加明显。

1.地区间普通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且差 距呈扩大趋势 按照我国经济区划,可将各省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 部三大地区。我们利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 况统计公报》附件中的相关数据,计算东、中、西部三大地 区的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普通高 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 政预算公用经费”。

图3呈现了东、中、西部在2006-2014年间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变动情况。从该图中不难看出,虽然各地的普通高中 生均预算内事业费都处于逐年上升的状态,但东部地区的增 幅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普通高中 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差距在持续扩大。2006年东部地区的预算 内生均事业费为4 038. 50元,到2014年增长到16939. 06元。

2006年中部地区的预算内生均事业费为1 707. 73元,到2014 年增长到7 617. 89元。2006年西部地区的预算内生均事业 费为2 216. 52元,到2014年增长到9 511. 65元。

图4呈现了东、中、西部在2006-2014年间的普通高中生 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变动情况。从该图中不难看出,东部地区 的增长趋势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在2012年以后 的增长趋势相对平缓,中部地区在2012年以后却出现了明显 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塌陷的问题在普通高中公用经 费上更为明显,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财政经费对于中部普 通高中学校的支持力度明显下滑。

从表4中可知,“十二五”期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事 业经费的均值为7 931. 22元,东部地区的均值为14 832. 21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倍。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较 低,西部的均值为8 141. 15元,中部的均值最低,仅为6 421. 42元。由此可见,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高中生均事业经 费差距非常显著,东部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2. 31倍和1.82 倍。表4最后一行的地区间差异则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 普通高中生均事业经费支出的地区间差异在扩大。由此可见,我国普通高中的生均事业经费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这 一方面与学生培养的成本有关(东部地区物价更高,成本更 大),但也与各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关。东部地区的生 均事业经费比中西部地区高出一倍以上,而且增幅也较高 (2012年除外)。

由表5可知,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的均值为2 533. 69元,东部地区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4 621. 25元,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较低,西部 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2 631. 45元,中部普通高中生均 公用经费最低,仅为2 439. 01元。由此可见,我国东中西 部之间的普通高中生均事业经费差距非常显著,东部远高于 西部,而西部又明显高于中部。表5最后一行的数据也显示, 在2011年到2014年间,地区间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差 异在经历了2012年的明显下降之后,在201 3年和2014年又 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由此,我们认为,目前,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财政性 经费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中部地区由于经 济水平、文化社会等因素,其生均事业经费和公用经费都明 显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因此,不仅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于 中部地区普通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而且中 部地区地方政府更加应该高度重视本地区的普通高中教育 发展,提高该阶段的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2.城乡普通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且差距呈扩大趋势 我们计算了2006-2013年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生 均事业费和生均公共财政经费的城乡比值①,分别呈现在图 5和图6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2013年的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未出版,所以未能计算2012年的比值。

从图5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均事业费的城乡差距最小, 且逐年改善较为明显。初中生均事业费的城乡差距居中,但 逐年改善较为迅速,到2013年已经接近小学水平。普通高中 生均事业费的城乡差距明显大于小学和初中,虽然在 2006-2009年之间有所改善,但2011年和2013年差距又有所 扩大。

从图6中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公共财政生均事业费的 城乡之比较为相似,在0.9以上,而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这说明得益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义务教育的公 共财政生均事业费城乡差距在2006年以后有所改善。相比之 下,普通高中的公共财政生均事业费城乡之比显得波动较大。

在2006年,普通高中的公共财政生均事业费城乡比值在0. 75 左右,随后在2007年到2010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9年有 小幅下降),但2011年和2013年又出现下降。这说明,由于 缺乏财政制度上的支持,普通高中公共财政生均事业费城乡 差距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近年来略有扩大。

考察高中教育经费城乡差异可以从总量和生均两个角 度展开。这里我们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了2011年和2013年的情况,生均经费的情况呈现在表6中。由表6可 知,2011年普通高中的的生均事业经费为9 721. 54元,生 均基建经费为256. 86元,分别是农村的1.25倍和1.99倍。

2013年普通高中的的生均事业经费为15 064. 68元,生均基 建经费为370. 212元,分别是农村的1.40倍和2. 04倍,相 比于2011年,城乡差距有所扩大。2011年普通高中的生均公 共财政事业经费为5 986. 35元,生均基建经费为231. 20元, 分别是农村的1.22倍和1. 97倍。2013年普通高中的生均公 共财政事业经费为10 107. 156元,生均基建经费为359. 16 元,分别是农村的1. 35倍和2.05倍,也比2011年有所扩大。

由此,我们认为,目前,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之 间的生均经费差距仍然过大,而且生均基建经费的差距要明 显高于生均事业经费。因此,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应该继续 向农村地区倾斜,提高农村高中的生均事业经费以及生均基 建经费,为农村高中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民间缺乏投资普通高中意愿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始终以政府为主导,私立 教育一直较为落后,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民间资本由于 进入教育领域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私人部门对于教育的投 资一直处在较低的位置。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 数据,我们计算了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来源分布,结果呈现 在图7和图8中。

图7中呈现2013年的情况。总体上来看,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家庭学费负担有所降低,但民间投资意愿仍然不 高。公共财政预算经费经费占66. 04%,各级政府征收用于 教育的税费占11. 35%,这两项政府投入都有所提高。相比 之下,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仅为0. 37%,比2011年小幅增 加了6%。

为了更好地呈现民间投资意愿的变化趋势,我们计算了 2007 2013年间的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高中阶段总教育 经费的比例(2006年的统计口径中没有“民办学校中举办者 投入”,故无法给出该年数值)。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民间 投资的意愿在逐年减弱,从2007年的1. 12%,下降到2008年 的0. 55%,此后一直在0.5%以下,2013年更是只有0. 31%。

由此可见,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一直 处于被压制的状态,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

(四)普通高中“以县为主”财政体制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实行“以县为主”的财政 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该财政体制促进了各地普通高中 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普通高 中经费投入。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相当一部分县,特 别是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的县长期存在财政能力薄弱的问题。

许多县财政状况通常只能做到维持县级公务人员供养及机 构运行,再加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及中职免费政策的 实施,这些县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普通高中经费投入,这些县普通高中长期面临投入不足问题。

第二,地区间的普通高中财政投入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

各地公共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平均比重超过70%, 由于各地政府财力水平有很大差异,各地政府对普通高中教 育投入力度也有较大差别,因此地区间的普通高中教育投入 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日益不均 衡。

第三,地区内校际间普通高中财政投入严重不均等。现 行普通高中财政拨款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财政资源在同 一地区内部不同公办高中之间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歧 视。同一个地级市,乃至同一个县市内部,不同普通高中之 间的投入差距均存在很大差距。由于“重点校”“示范校达 标”等政策的长期推行,公办高中的财政投入在校际之间严 重不均等。部分优质公办高中甚至成为了本地强势社会阶层 的“俱乐部产品”,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品,这无疑与 教育公平的目标相悖。

(五)普通高中在校生承担的学费较高,加大了学生家 庭负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曾满超教授对中国西部地 区家庭教育负担进行研究后,提出一个假定:家庭教育支出 占家庭纯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可以看作家庭为子女上学 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由于这一假定在国内学者进行的同类 研究中被较多地采用,我们也沿用这一假定来进行分析。我们利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了2011 年和2013年的普通高中生均学费。根据国家计生委发布的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目前我国城镇家庭年均收入为 88 683元,农村家庭年均收人为49 497元。利用CPI指数进 行调节,可以得到2011年和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家庭年均收 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计算高中生均学费占家庭年均收 入的比例,结果呈现在表7中。由表7可知,2011年全国普通 高中的生均学费为1 852元,若家庭只有1个普通高中在校生, 其学费占城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2. 22%,占农村家 庭年纯收入的比例为3. 97%。可以看出,高中学费对于城镇 家庭的负担较小,但对于农村家庭的负担较大。2013年,生 均学费小幅上升,为1 941元,学费占比有所上升,分别为 2. 23%和4%,但农村的负担仍然较重。实际上,家庭承担的 高中教育成本并不止于学费,还包括课本及辅导材料、校服、 交通、住宿在寄读学校中费用以及课外辅导费用等。若算上 这些费用,普通高中在校生教育支出占家庭纯收入比例会高 很多,其家庭经济负担会更重。

涂瑞珍等人根据2007年上海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支出数 据,计算出高中生家庭平均每户支出8 942. 06元,其中:
学费2 576. 61元;
住宿费1 040元;
伙食、交通、校服等2 159, 23元;
课外辅导和课外读物等1 488. 63元;
学习用品及电 子产品为1 528. 32元;
夏令营文化班等943. 55元。在高中 阶段,全年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0%左右。周雪涵等人利用济南市高中生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数据,发现:学生的家 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值为6 843. 037元,家庭教育净成本平均 值为6 730. 378元,学校相关的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值为2 966. 584元,家庭教育负担率为22. 3%。[10] 正因为高中教育带给家庭的负担,有学者提出了“高中 致贫”的问题[11],这一问题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相比于 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各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除了人 员基本工资和少量基建项目资金由财政拨付之外,维持学校 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增添和维修校舍设施的费用,甚至连 教师政策性津补贴等,都要从学校学费收入中解决。大多数 农村高中“以生养校”,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四、国外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政策 为了借鉴国外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我们通过梳 理相关文献中的数据,将OECD国家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政 策的基本情况呈现在表8到表11中。表8呈现了OECD普通高中 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总投入的比例,表9呈现了部分OECD成 员国公立高中收费情况,表10呈现了OECD成员国普通高中财 政投入体制类型,表11呈现了OECD成员国政府对私立普通高 中的财政投入情况。

表8中数据显示,有8个国家的普通高中财政投入占教育 财政总投入比例在i026~20%之间,有16个国家的普通高中 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总投入比例在20%~30%,超过30%的国 家只有4个。2014年中国普通高中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总投入比例为9.6%①,明显低于大多数OF:CD国家。

表9显示,除了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等少数国家 外,大多数OECD成员国的公立高中是免费的。日本免费教育 的年限是6 14岁,韩国是515岁,意大利是6 15岁,荷兰是 4-16岁。中国普通高中既非义务教育,也不免费。

表10呈现了OECD成员国普通高中财政投入体制类型。单 级政府财政投入体制是指普通高中财政投入全部由一级政 府承担,这级政府往往是中央政府,如卢森堡、新西兰、斯 洛伐克和捷克,这些国家中央政府对普通高中财政投入占总 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为100%。两级政府财政投入体制是指普通 高中财政投入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承担,一般由一级政府 承担50%以上,另一级政府承担比例小于50%,如葡萄牙以中 央政府为主、省级政府为辅,澳大利亚则以中央政府为辅、 省级政府为主,英国则以县级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多 级政府财政投入体制是指普通高中财政投入由三级及三级 以上政府共同承担,且其中由一级政府承担50%以上,其他 两级及两级以上政府承担的比例总和小于50%。如法国是以 中央政府为主、省级和县级政府为辅,德国、韩国、日本则 以省级政府为主、中央和县级政府为辅,美国则以县级政府 为主、中央和省级政府为辅。中国与美国相似,以县级政府 为主、中央和省级政府为辅。

表11的数据结果显示,虽然OECD国家对私立普通高中的 财政投入比例并不一致,但大多数OECD国家对私立普通高中仍进行财政投入。在1998-2006年间,韩国政府对私立普通 高中的财政投入占高中财政投入比例达到28%~44%;
比利时 则高达57. 60%~59%,是唯一的一个私立普通高中财政投入 高于公立普通高中财政投入的国家。中国政府对私立普通高 中的财政投入很少。

五、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建议 基于上文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和问题分 析,再借鉴OECD国家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相关政策,提出 如下政策建议以改进和完善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政 策。

(一)关注学段的“中部塌陷”问题,增加普通高中财 政投入,提高普通高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 OECD国家2012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财政性生均经费占 人均GDP的百分比分别为22%、25%和25%。我国2012年小学、 初中和高中的财政性生均经费占人均GDP的百分比分别为15. 5%、20. 58%和19. 66%。我国的初中财政性生均经费水平最 为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离OECD 国家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

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说,高中属于中部学段。

相对于普通小学和初中,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财政性经 费拨款过低,造成了学段的“中部塌陷”,生均事业费和生 均公用经费都有待提高。因此,不仅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于 普通高中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而且地方政府也应该高度重视本地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高该阶段的生均经费拨款 标准。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全覆盖。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国家就实施了普通高 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 495万学生享受资助,共计9.9亿元。从现有数据看,政府对 于贫困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额度都不是很高,为了切实保障 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应该提高困生补助的覆盖面和 额度。

(二)关注地区“中部塌陷”问题,加大对于中部地区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转移支付力度 有学者提出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经费存在“中部塌陷”现 象。[1j通过对“十二五”期间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我 国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存在着较为明显的 “中部塌陷”问题。中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文化社会等因 素,其生均事业经费和公用经费都明显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因此,不仅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中部地区普通高中教育投 入的转移支付力度,而且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 也应该高度重视本地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加大对财力薄 弱市(县)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提高普通 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三)加大农村地区普通高中经费投入,努力缩小城乡 差距和校际差距 目前,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 仍然过大,而且生均基建经费的差距要明显高于生均事业经 费。为了促进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该坚持城 乡普通高中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各级政府的普通高中财政经 费投入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提高农村高中的生均事业经费 以及生均基建经费支出,为农村高中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 件。

与城乡差距密切相关的是校际差距,由于“重点校”“示 范校达标”等政策的长期推行,普通高中的财政投入在校际 之间严重不均等。重点普通高中校由于受到政府重视,财政 投入比较多,收取的学杂费较高,此外还有择校费、赞助费 等收入,因此教育经费相对充足。而薄弱校往往处于农村偏 远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较少,再加上收取的学杂费较 低,择校费、赞助费等收入也很少,凶此教育经费明显不足, 从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需要加大对薄弱普通 高中财政经费投入倾斜力度。

(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普通高中,拓宽普通高中社会 筹资渠道 国外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来源是十分多样的,其中 私人部门和社会捐赠所占的比例都较高。在我国,普通高中 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和收取学杂费,私人部门投资和社会捐赠所占比例偏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 法》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我国民间资本对于普 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到总经费的1%,还有很大的提升潜 力。在普通高中阶段,应切实解决民间资本进入难的问题, 充分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普通高中,鼓励私立高中以及混合所 有制高中发展。政府也可借鉴OECD多数国家的做法,对私立 普通高中进行财政投入,扶持私立普通高中发展。

(五)普通高中可实施分阶段免学杂费政策,减轻普通 高中生的家庭经济负担,避免“高中致贫”现象发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党和政府庄严承诺 到2020年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 会。普通高中收取的学费给贫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家庭经济 负担,导致了“高中致贫”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党和 政府扶贫目标的实现。

除了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四个国家外,大多数OECD 成员的公立高中是免费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 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数达到2 350 万人”。根据2013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普通高中的生 均学杂费为1 941元。我们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可采 用分阶段的方式来逐步免除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杂费,以切实 减轻高中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在第一阶段,政府仅对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高中生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