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班级德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摘要:主体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观,对它的研究主要 关注学生自我道德的心路成长。以自育和成长作为根本出发 点,在生活、体验、情感中实现德育的审美化,从而构建主 体德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策略体系。关键词:主体德育;
心路成长;
情感体验 一、一种关注:主体德育下学生的心路成长 主体德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范式,是教育者让学生成 为德育过程的主体,通过学生自我寻找并讲述德育内容获得 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个学生自主的德育过程, 不是完全由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德育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寻找、 讲述德育内容过程中,借助事件本身所蕴涵的道德价值观, 加以分析、讨论、提炼,从而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 进而达到道德自我建构的目的。在刚开始接管这个班级的时 候,我就听闻这届学生较难管。一段时间相处下来,我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在一次晨会上,班里的李同学突然晕倒。这 时候,班里同学立刻把他扶去了我的办公室。由于没有联系 上这位同学的家长,我决定自己开车送他去医院。当我把车 开到教学楼前时,汪同学正背着李同学走出教学楼,又和我 一起去了医院,跑前跑后。后来在一个主题为“我的新班级” 的班会上,学生自己讲述当天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同学们 听了之后,都感受到了一种生活在集体中的温暖以及同学间 互相帮助的真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同窗之间的相互关怀。在整个过程中, 其“感触―感动―感悟”的心路历程和学生的“感知、体验、 明理、导行”内化规律相吻合。而且,由于有情感体验和情 感认同作动力,学生品德内化过程强烈而深刻,品德生成要 素同步而协调,形成一种自主、自觉、自动、自悟、自省的 自我建构机制,达到“自律”境界。
二、两种功能:自育和成长是主体德育的根本出发点 1.人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的最终旨归;
人既是 德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德育的根本和中心传统德育是一种 “无人”的德育,没有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生命个体之间的关 系,致使德育偏离了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这一宗旨。主体德 育的根本精神是以道德主体的发展为本,以“主体―发展性” 作为德育的核心理念。在德育中,育人是第一目的和直接任 务;
在主体德育中,主体自育是一大特征。所以,首先要明 确主体德育育人的目的性:德育过程不只是记录事件或讲述 故事,记录事件或讲述故事只是手段和载体,目的和任务是 自育――通过教师引导或情境创设,让主体来育人。当学生 发生矛盾时,我会找一个安静的空间,放上一点轻音乐,让 双方背对着对方,回顾刚刚发生矛盾、冲突的过程,并思考:
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换位思考自己会有怎么样的感 受?今天我这样处理,不足的地方在哪里?能不能找到更好 的办法解决?想通后,双方面对面,把真实的想法告知对方。
如果双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让他们看文章、看视频,自己体验,我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2.不能把德育目标的达成 理解为一种终极的结果获得,而更应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某 天下午第三节课结束后,有人向我反映,我们班的学生打碎 了乒乓球室的窗户玻璃。为了尽快找到当事人,让当事人主 动承认错误且不给他留下心理负担,我了解完情况后直奔教 室,说道:“刚才体育课,有学生不小心打破了一块玻璃, 学校的视频拍到了过程,只要辨认一下就知道是谁打破了玻 璃。但我不想这样做,我希望当事人能自己站出来,勇于承 担责任……”。话毕,一位学生站了起来。我在确认当事人 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首先肯定了当事人勇于承认错误 的勇气,然后重点落实如何调节他的不良情绪。该学生平时 性格内向,且是初犯,我就让其告之家长明天到校处理。第 二天,其父亲也准时来到学校把窗玻璃配好。一星期后,我 让其来办公室谈话。他说,通过这件事自己懂得了:做了错 事,要主动承认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我们不能认为班级 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多种途径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的习得 和执行。事实上,学生对道德规范的遵从绝不是道德教育追 求的全部内容,道德的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决定了 德性养成必然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在整个主体德育过程 中,学生需要发现和讲述德育事件的整个过程,就必须对整 个事件进行细致观察,然后思考。提炼和总结出有德育价值 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学生自主地发掘自身的道德 潜能,学会主动习得道德规范,学会道德反思。三、三维构建:主体德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策略体系 1.在情理融合中寻找契合点人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既需 要道德主体自觉性的激发,也离不开外在环境特别是制度的 规范和约束。比如,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在一定程度上, 是必须存在的,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约束力。但是,这些东 西往往以生硬的面孔出现,而主体德育能找到这种契合点。
以下例子可说明:有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了很 多,可是大多数都是自顾自地埋头苦学,对于不太明白的问 题,他们却是不求甚解,甚至连平时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很少 和老师或同学交流。这种缺少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孤军 奋战,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以 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我制定了一条班规,每位学生每天要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一个问题。这条班规的执行,从某些方面 减少了学生羞怯的心理,聚在一起讨论题目的学生越来越多。
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 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了。从中我们可以发 现,在主体德育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教师发现问题后制定生 硬的德育规定,而应该让主体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制定德育 规范。其实施效果往往要好很多。以情生理,以理导情,这 是主体德育一个重要策略。2.主体德育的内容应该来自生活 我们认为,传统德育因过于追求理想化、教条化、政治化、 成人化和功利化而严重脱离受教育者实际生活。德源于生活, 源于在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德育必须是一种生活,必须为了生活,必须在生 活中进行。因此,主体德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 生活的过程中自我寻找德育内容,学会一种道德。主体德育 要从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关照学生的整体 生活;
主体德育要在生活中进行,以生活世界为依托,引导 受教育者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直观地面对道德现象,解决道德 问题;
德育要回到生活,以生活为目的,引导受教育者学会 过有道德的生活,并创造有道德的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 价值。主体德育淡化了德育的教条“痕迹”,润物无声,因 而更容易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平.道德需要:现代道德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石[J]. 教育研究,1992(3).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