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对政治课教学启发】心理课的启发

心理教育对政治课教学启发

心理教育对政治课教学启发 心理教育对政治课教学启发范文 心理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施以直 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个性的过程, 它是一项提高人的心理品质和素质的教育。在目前学校教育 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情况下,将心理教育引入课堂教育,尤 其是政治教学中,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谓心理健康, 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 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 特征等主要内容。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然而,心理 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也可能直接影响到生理 健康。因此,我们要重视生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

问题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情绪千变万化,意志力不佳,经不起挫 折,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心理的正常发 展。据几所大城市在校生调查资料: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 题的约占13%,初中生约占15%,高中生约占19%,大学生约 25%。为什么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却是心理和行为的 负增长?我觉得,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忽 视了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之二:个性教育,一个被漠视的“领地”。在政治 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习惯于简单划一的课堂 教学模式,习惯于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等等,压抑了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这样的教 育,因材施教只是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问题之三:学习方 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现在政治课教学往往过分重视 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一方面大量输入信息,另 一方面信息输入得不到消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知道如何 吸收信息。这无疑与信息时代是格格不入的,也不利于提高 人的社会化程度。

以上这些问题都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政治教学中, 心理教育尚未引起重视,直接影响了政治课在整个学科教学 中的独特作用。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渗入心理教育 呢?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健康心理―――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一 个人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 为学生适应社会做准备。

(一)重视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承受力是一个人心理 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承受力不一样,带来的影响也不 一样。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优生接受失败的考验,使他 们认识到做任何事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并敢于接受失败;
在 提问时,选择难度低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使他们体会到成 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不同的滋味,全方位、多 方面地给予学生失败和成功的体验。

(二)提高社交能力,学会推销自己。在政治教学中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学校即社会”,让学生在书本中,在与 教师、同学交往中,认识社会,提高能力。“生活即学校”, 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理解社会,在社 会中获取信息,从而认识自己、推销自己。如组织社会调查, 学生必须运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法,面对调查的对象。

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获取有价值的 信息,这本身既是了解新事物的过程,又是推销自己的过程。

总之,不论小课堂或大课堂,学生都需要学会表达,学会处 理人际关系,了解自己,并让别人也了解自己,才能达到成 功。

二、个性教育―――当代教育对政治课的要求 政治是中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经济在不断发展,人的 观念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但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还在用以 前老的方法、要求对待现在的学生,所以政治课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一)转变观念。教师是一个“传道者”,更应是一个 “引导者”,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主体,达到自我教育 的效果。现在政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牵引,过分重视考 试的功利而忽视了政治课中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过分追求 考试的成功,造成学生为获得成功漠视自身的价值,这样很 难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关注被压抑 的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找到真正的自我。这样才能解决知识 与能力、觉悟的矛盾。(二)校正评价学生的标准。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因受 各自功利的影响,往往认为顺从、听话、考试成绩好的就是 好学生,实际上,于无形中步入了评价的误区。在政治教学 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始终围绕着知识、能力、觉悟这“三位 一体”评价。偏重知识,忽视能力、忽视觉悟的评价,不但 是不准确的,而且是有害的。

三、学习方式―――走向成功的基础 今天的时代,是“知识更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 教学中不仅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 有一句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话:“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力量, 又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在学习方 式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一)在学习方法上,改变已经习惯了但不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要鼓励、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在思维方法上,改变教师―教科书的思路,不断 “标新立异”,不仅仅循着教科书演绎推理的思路,更要提 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理解的思路,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系统 有序、动态开放、崇尚创造的现代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开 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