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的科目特性及科学价值
医学课的科目特性及科学价值 1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学科特征 1.1学科渊源的多维性 作为应用学科,那些揭示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生命的本 质与规律、疾病的发生与控制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 医学所属各学科,其知识基础基本是源于生物学或生命科学。而医学方法学,是为解决医学认识和医学科学发展中的不同 问题,将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移植、转化,并同 医学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而形成,因此,其知识基础体现出学 科的多源性。医学信息检索源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医学逻 辑学源于逻辑学和思维科学,医学统计学源于数理统计和概 率论,循证医学又是建立在医学信息检索、医学统计学和临 床医学基础之上综合而成。这种学科渊源的多维性和形成过 程的学科交叉性自然决定了其学科归属的分散性,因而是造 成目前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分散而凌乱的根源 所在。
1.2价值体现的间接性 不同于传统的医学专业课,医学方法学课程传授的知识 和技能并不能直接解决医学研究与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实际 问题,但却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解决问题 的效率和水平,这就是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第一个本质特征 ―――方法学的工具性。医学方法学知识与技能,唯有与医 学专业知识技能相融合,唯有在医学研究或临床医疗等科学实践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唯有在医学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 利用与产出的科学认识活动中,才能实现其学术价值,这就 是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第二个本质特征―――意义与价值体 现的间接性。正是这种学科特征,影响了学生对这些课程的 重视程度,远不如对解剖、生理、内科和外科等医学专业课 的热衷与追崇。
1.3知识组织的程序性 科学方法由科学理论转化而来,但“科学方法与科学理 论相区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前者具有程序化。科学认 识的感性方法、理性方法和综合性方法中,都有着具体的思 考步骤和操作的步骤,从而使科学认识主体能够按照一定的 认识程序,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2]人类在认识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以科学事实、科学概念和科 学定律等形式形成科学的高级认识成果―――科学理论,以 科学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旨在研究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 层面的学科。因此,每一学科都有其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 体系,这些理论体系有着学科自身特有的逻辑结构,这种逻 辑结构有助于学科体系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知识就是力 量”,科学理论的意义不在于其形成与构建的本身,而在于 对实践的指导。当人们运用科学理论知识解析问题的时候, 一般不会顾及其固有的逻辑结构,而是按照实际需求重新组 织相关知识,这就是方法学知识的转化和生成的最基本方式, 只是转化为方法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对明确的目的性和工具性,而后者又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程序性和操作性上。例如, 信息检索尤其是检索策略式的编制、对获取数据的统计学处 理与分析、对查得文献资料中证据的评价与抽取、对一项研 究的设计与操作、一篇论文的构思与撰写、一个科学问题的 分析与解读等,无一不有其严谨而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 序与相应的规则。这种周密而严谨的程序性,是科学认识活 动所秉承的科学性的最为集中而具体的体现。正因如此,医 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这些具体的方法,更在 于藉此培养科学精神,这是医学方法学课程无可比拟的特有 功能。
2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科学意义 在以信息交流与多维协作的网络为媒介,以科学事实的 科学化获取与科学化整理并重为特征,以多学科专门化医学 方法学支撑为基础,以知识信息有效获取与恰当利用为前提 的“e-Science”医学时代,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 在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基础上,强化了以知识获取 与知识发现为标志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出独特的科学价 值。
2.1开辟了医学科学认识的新途径―――知识综合创 新 2.2开辟了医学知识发现的新方法―――医学数据挖 掘 2.3开辟了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强化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 医学创新人才和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 界最受重视的重要话题。基于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通过 实践转化为能力这一最为基本的认识论观点,围绕创新能力 培养,学界经常强调的是如何增加科学实践活动、如何提高 动手能力。然而,在深刻认识到医学方法学课程对于创新能 力、对于医学认识能力的形成有着这般无可比拟的独特功能, 医学教育界是否应该在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做系 统性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这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 关键性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