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内在逻辑与路径
探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内在逻辑与路径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课程衔接涉及的人才培 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的设计与研究,找到了课程 衔接的内在逻辑,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衔接应采用层次范围纵横式;课程目 标衔接应按照能力等级结构设置;课程内容应辨别同类异类区别对待,并以核心课 程“导游业务”为例,详解内容衔接的关键点与解决方案。中高职课程衔接一直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 影响课程衔接的内外因素较多,学者徐国庆[1]认为必须重新规划课程体系,才能 保证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但在现有体制下,重新规划的可能性需要推敲,成功 的范例少之又少。我们从2012年开展三二分段对接试点,我们对影响课程衔接的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方式等几大内在因素 进行研究,初步摸索出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在逻辑和衔接路径。
1.培养目标选定层次范围纵横式 培养目标具有区分教育类型的特征,因此它成为影响课程衔接的首要 因素。我们先后召开旅游协会、企业、中高职教师、中高职毕业生、家长等利益 相关者座谈会与反馈会,参考了近年MYCOS提供的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 度报告,在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定点导游、旅行社涉外导游、领队、旅行社计 调、外联、高尔夫球会、高级会所等岗位群中,确定中职培养旅行社初级导游, 主要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导游所需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 素质,能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具备一定导游生活服务和讲解服务技能;高职培 养导游骨干和计调管理人才,相较于中职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较好的应变力、沟通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导游带团技能,具备旅行社 计调控团能力。
此种衔接符合层次范围横纵延伸扩展式[2],从工作范围上,高职拓 展了计调管理岗位;在层次上,高职在导游技能上突出心智的培养,提升了解决 问题,自主学习和迁移能力;在素质上强化了人文和心理素质,这为中高职旅游 管理专业人才定位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也很好地诠释了中高职的特点和差异。
2.绘制中高职能力等级雷达图 中高职人才培养通常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目前,导游员资格制度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职业能力等级区分比较模糊。本文运用雷达图示法,通过在同 一坐标系内展示多指标的比较,对中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进行细化分析,将模糊的能力概念转化为清晰的图示。从图1可知,高职生具备 较高的团队操作、景点讲解、旅行社操作、处理投诉和应变、线路设计、产品营 销等专业能力,其中团队操作、景点讲解能力超过80分,雷达图呈现较均衡、饱 满的六角形。中职生专业能力图形呈现为失衡的四边形,与高职生相比,仅仅具 备初浅的团队操作、景点讲解、旅行社操作、处理投诉和应变能力,其中团队操 作、景点讲解仅为及格水平,旅行社操作、处理投诉和应变则略有涉及;其次, 线路设计、产品营销缺项;从图2可知,高职生的方法能力图像呈现不均衡的五角 形,并且等级未突破80分,中职生方法能力图形为不规则三角形,等级低,缺项 多。从图3可知,雷达图显示为两个比较均衡的六角形,说明中高职生均需具备 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诚实守信、服务意识、吃苦耐劳、安全意识六大社会能力, 这是旅游行业的要求,但因中职生年龄偏小,社会化程度不高,因此,社会能力 等级偏低。综上所述,专业能力方面,高职学生更加全面,能力水平更高;方法 能力方面,高职更胜一筹,但方法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需要人 生历练和工作实践;社会能力体现了行业的要求,高职生心智比较成熟,更具备 面客服务需要的高素质。
3.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设计应该遵循职业能力发展的 逻辑[3]。目前,我们对现有的中高职课程进行了优化调整,统一设置职业基本 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综合实践与资格证书四个模块(因公 共课学校统一调整,此文不做说明)四个模块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 资格考证有效衔接。(见表1) “职业基本能力”模块中职主要完成导游证书课程的学习,以考取导游 证书为主;针对升入高职的中职学生完成了一年的顶岗实践,我们主要安排管理 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我们将中职5门课程整合为2门核心课程“旅游文 化认知”和“导游业务”,继续强化学生的带团能力,兼顾考证需要;高职的综合实 践则安排校外二日游实训和旅行社的计调实训;中职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首选 珠海本地旅行社,实习岗位主要是地陪导游;高职顶岗时间为半年,实习企业扩 展到珠海、广州、深圳的大型国际旅行社,实习岗位为全陪导游、海外领队、计 调轮岗实训,强化带团实践和计调实践;资格证书要求中职学生考取导游员资格 证,高职必须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和计调证书双证。4.辨别同异,分类衔接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衔接必须基于目标定位和能力等级结构,同时必须遵循课程 理论和认知心理规律。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4门证书课程,我们采用合并课 程,调整考核目标和课程教学的方式,对此类内容进行异构;同类异质是指“旅游 英语”、“旅游心理学”等5门课程,此类课程关乎职业素质养成,语言技能强化;
异类同质是课程名称有差异,所处课程模块不同,但课程内容有交叉,如“旅游 服务礼仪”等6门课程,对以上两类,需要持续强化,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课程内容, 我们进行分段设计,删掉冗余部分;异类异质是指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的完 全不同的课程内容,如“计调操作”、“旅游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 动化操作”等18门课程,最能体现中高职的层次特点和课程高度。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考证课程“导游业务”为例,中职将该课放在“职业 基本能力”模块,主要以考证为主,但中职生实际通过考证达标的不到30%,因 此,在高职阶段,首先,我们将该课与“模拟导游”合并,将导游员考证与导游带 团实操结合起来;其次,针对中职生经过一年实习,比较熟悉带团操作流程,但 欠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将“导游业务” 整合为餐饮服务、住店服务、旅行服务、游览服务、购物服务、娱乐服务6个单 项实训项目、1个综合实训共7个学习情境。单项实践项目又包含中高等级的2个 小任务,主要学习妥善解决游客的个别需要,提供灵活的订制服务,掌握旅游接 待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为客人提供惊喜服务。每个小任务以国家质量标准 为指引,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模拟导游之间,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导游与客人的 互动,掌握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服务的区别,掌握长线、短线团的带团要点。
综合技能训练则要求学生整合“全国导游基础”、“广东导游基础”、“中国旅游地 理”知识,自设线路-自导自游-总结反思,将导游业务知识、导游职业素养、导游 带团技能融合在一起。
5.小结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呈现层次范围纵横 式的特点,本文首次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职业资格制度尚不健全的 时候,本文通过雷达图示法,清晰展示了中高职人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 能力的比较图谱,找到了课程体系衔接的内在逻辑。按照内在逻辑,我们确定了 中职重点突破导游服务技能,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高职以管理课 程为主,重点强化导游服务与计调管理两大能力。课程内容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核 心部分,我们首次梳理现有的中高职课程,将课程分为同类同质、同类异质、异类同质、异类异质四类,并以核心课程的“导游业务”为例,具体展示中高职课程 内容衔接方式及技术路径。
作者:黄英 来源:管理观察 2014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