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素质特征与培育路径探析
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素质特征与培育路径探析DYLW.NET代 写论文 2016年5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强调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造就一批具有世界 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 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任务是必须将科技领军人才的特 点分析研究透彻,寻找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营造科技人才培育 成长的良好环境,如何培植科技领军人才涌现的社会土壤, 如何更好地让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当下亟需破解的 重要课题。
一、科技领军人才的挑战与使命 当前,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之际, 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世界格局走向的最 核心因素是科技竞争力。科技既对经济持续增长起着重要作 用,也决定着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民的社会福祉。放眼当今 世界各国,无不将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本国发展战略的关键内 容之一。而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关键取决于人才,尤其是 科技领军人才,这是事关整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战略的成败 所在。
我国历来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近年来,科技领军 人才的发展状况日益成为全国上下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
系统研究分析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能力特征和培育途径,是制定符合科技领军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举措的客观要 求,也是新形势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是加 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在世界科技竞争中领潮争先的必然选 择。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国家寄望深切,使命光荣,挑战与 责任并重。
二、科技领军人才素质能力特征 (一)高成就动机——学术前瞻,独树一帜科技领军人 才都有高目标的成就动机,追求崇高理想的价值信念,勇于 开拓的事业进取心,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是从事科研 的动力源泉:一是追求卓越。科技领军人才读书时,就要求 自己必须出类拔萃;
做科研,就要求自己必须独树一帜,研 究必须具有前瞻性,能反映学科创新的未来走势及其内在规 律。同时,这种前瞻性能够发挥引导作用,使科技领军人才 能发现团队研究中容易忽略的方面,及时弥补,适时调整。
这既是科研攻关中的巨大乐趣所在,又是独立谋篇布局带领 创新型团队的工作动机。二是洞察时代发展和变革的前沿趋 势,又能积极追求创新、学以致用,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并加 以应用推广,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实践中出成果。首先,要对 所从事的专业有强烈的兴趣和成就动机,其次,工作要讲求 条理性、严谨性。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做科学研究,必须 未雨绸缪、眼光要远要广,才能具有前瞻性,才能赢占先机, 积极主动跟踪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学术积累优 势,确定个性化的研究方向。(二)领域技能——才思敏捷,兼容并包科技领军人才 具备深厚的领域技能,这是科研的根基,是进行创造加工的 “原材料”。一是领域基本知识的先天认知能力,善于在学 科发展中寻找“序参量”,即本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 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关键需求的结合点。二是本专业前沿知识 的外围层。富有幽默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对文学艺术 有一定的爱好,能有效地拓宽研究视野。重大的创新性突破 往往需要跳出现有的范式,进行思考整合。
(三)人格魅力——潜心钻研,坚韧不拔科技领军人才 在学科基本理论建设上,要甘坐冷板凳,真正为学科的内涵 发展做点事情。坚韧不拔,奋斗不息,就是决心和毅力的一 种表现。[1]“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甘于清贫,耐得住 寂寞;
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勤奋 好学的钻研精神,积极乐观的研究热情,诚实与机敏的独特 人格魅力和坚韧不拔的拼搏毅力。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成长, 科技领军人才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蛮劲,在团队攻关最艰 难的时候,常常吃住都在实验室。
(四)领军才能——善于组织、谙熟管理科技领军人才 必须善于“领兵打仗”,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高瞻远瞩的 战略发展眼光,塑造团队的共同愿景,激励团队孕育无限的 创造力,激发团队产生强大的驱动,凝聚和带领团队开拓创 新。既有善于沟通协调的分工布阵能力,又有善于统筹组织 选贤任能的统领出击才能,是创新型科技团队的核心与灵魂,能激励团队成员梦想更多、学习更多、行动更多、成就更多, 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促成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团 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强大的意志力,品质出众,能排 除万难,带领团队攻关。做科研必须抓住核心技术,去粗取 精,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科研带头人需要开阔视野,是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三、科技领军人才的培育路径 (一)改革财政投入体系,完善科技领军人才科研生态 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法规政策一是加快 建立财政科技投入法规制度。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推动省 人大常委会加快制定《科技投入条例(细则)》以及配套政 策措施,明确政府科技投入法律地位。二是健全财政科研投 入保障机制。财政科技投入预算模式应适当作出调整,量化 财政科技投入的硬性指标,以法定方式确保研发经费投入占 GDP合理比重,逐步实现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超过GDP增长政策 目标。三是建立重大科研项目财政支持制度。通过重点科技 创新的突破,带动更多一般科研项目跟进,集聚社会更多力 量将资金资源投向重点科技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2.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投资体系的多元 化 一是探索丰富财政科技的投入方法。加强财政科技投入 模式的创新,建立适合于科研机构与商业企业研发合作的政策支持模式,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的支持,发挥财政科技投 入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二是打造财政、金融和科技融合 发展新平台。通过财政的牵引作用,充分释放市场经济的正 能量,以金融创新助推科技创新内动力,为科技中小企业提 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发展动力。三是以资金配比等多种方式, 对市县财政的科技投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带动作用。尤其要 通过财政倾斜或转移支付的方式,加强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 的培养。
3.强化引导扶持,制定科技财政政策促进协同创新 一是政策上要倾斜和扶持从事基础研究的团队。重点支 持有市场发展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对高水平的 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建立健全稳定支持和竞争择 优相结合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基础研究领域的财政投入比 重,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二是继续加大对省科技创新基 础研究的经费支持。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加大财政对原 创性基础研究的投入。三是加强财政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 扶持培育。围绕大力发展国家和省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制 订鼓励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的薪酬制度,对人才培养在政策 上予以重点支持,为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以人才强促科技强。四是优化科研环境,通过提供科研启动 金、充足的安家费以及宽松的学术环境,吸引全球科技领军 人才。(二)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激发科技领军人才创新 活力 1.重视科研项目集聚过程,建立人才培养特区,实现团 队与项目的良好匹配 波兰尼提出,“只有适切而匹配的项目才能最大程度地 内嵌自我”。[3]意即项目对团队来说,必须难度适中, 同时符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只有这样的选择才能够 激发主体最强烈的兴奋度,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最活跃的思 维。”科研创新团队集聚过程是选择匹配的过程,科研项目 通过招标、自由申报、同行评审等方式产生,将处于分散状 态的团队成员集聚起来。[4]]领军人才在集聚过程中脱 颖而出,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为载体,以凝炼研究方向为先 导,保持自身强势学科的长足发展,以梯队建设为纽带,加 强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建设,引导团队形成内部结构合理、 项目匹配良好的共同愿景。周密系统的选择中,领军人才的 学科、专业、声望以及价值观,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2.构建领军人才集聚载体,实现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和 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领军人才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 领军人才的集聚特征高于社会科学、农学、工学等应用型学 科领域。[5]学科和科研基地是承载领军人才集聚的基础, 创新团队、创新平台与学科建设是科研事业的重要支撑点。
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通过良性互动,整合提升形成交叉营建的格局。学科是科研创新最基本的要 素,科研活动的运行是以学科为轴心来展开的,为了夯实学 科基础知识,发展学科的理论框架,提升学科前沿的应用水 平,须建立学科团队。学科团队是学术导向型创新团队,是 创新团队的重要表现形式,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创 新平台作为科研资源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建设过程中要追求 卓越性。如,在制度框架下构建独立组织地位的实验室、研 究中心等。战略导向型创新团队依托于创新平台,创新平台 与战略导向型团队往往根植于多个学科领域。学术型团队科 学研究与战略型团队的组建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术 型团队组建虽然不是存在于战略目标中,其科研任务也并非 源于宏观的发展需要,但是重大的科研攻关项目往往需要学 术型团队来孕育。
[参考文献] [1]苏恺之.创新能力与科技素养漫谈[M].北京:群 言出版社,2008. [2]李慧敏.基于阶段性成长规律的美国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经验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08). [3][英]迈克尔·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 [M].王靖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尚群.创新团队论——大学科研主体问题的当代 阐释[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少雪.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