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策动小学语文教学范式的变革与重建
阅读策动小学语文教学范式的变革与重建 美国哲学家库恩认为:“范式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 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范式 的存在决定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待解决。”1963年,美国学者 盖奇首次将“范式”这一概念引入教学论研究领域,其主要 表现为对教学本质与价值等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各种具体 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基础,从而为教学提供基本观念、规则和 范例。也可以说,“教学范式”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教学的 占有支配地位的看法,包括对“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比 较一致的观点。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我们总是根据自 己所接受的教学范式作出相应的选择和判断,并调适自己的 教学行为。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则体现为教学者相对成 熟的“话语体系”,因为,每一门学科在其范式成熟的每一 阶段都有一套特有的话语体系。每一种语文教学范式的产生 与流行,都是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语文教育思潮在实践中的 反映。一、策动的动因分析 1.策动的动因 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主张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的科学”, 而人心则是人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其内在动力的形成与改变,是一个“策动”的过程,故其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称为“策 动心理学”。所谓“策动”,实质上是一种活力或活动冲动, 或者是行动的驱动力,或被驱使而努力奋斗。学生的学习行 为是有学习目的的行为,研究其内在的动力问题是策动心理 学原理与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课堂教 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麦独孤认为:
人的行为可以表现为目的性、自发性、坚持性、变异性、关 联性、准备性、改进性、整体性等特点,所以人的行为的内 在策动过程是受十分复杂与多样化的心理活动所影响的。
2.策动的理论特征 策动心理学集中讨论行为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而人内 在的心理活动可以用一个词“策动”进行分析与把握,所以 策动理论的特征应当是“策”和“动”两个方面。从“策” 的层面上讲,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和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活动者, “策”表现为思想与感情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对于学生学习 的“策”的认识与把握,重要的就是将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 思想与感情进行分析,注重其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发挥 其正面的作用。从“动”的层面讲,人的行为总是同目的联 系在一起,是有目的的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总是指向学习 目的,充分重视学习目的在学生学习行为中的诱导作用,就 能在目标的设置上,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策动人的行为或策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关键是目标 诱导性要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要有激励作用。对此,教学的 成功就在于因“目标”而立,因“策”而“动”。但策动, 如果“师太过”,势必造成“生不及”!策动必须遵循平衡 的原则,但这种平衡并不是“不偏不倚”的均衡,而是一种 “翘起”的制衡,寻找与定为策动的支点,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发挥教学策动的作用——“翘起地球”。
二、阅读策动的内涵解析与运用思考 1.策动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内涵分析 策动理论运用于教学,我们称其为策动教学,即从“预 学”走向“互动生成”,用学生想“学”的目的,达到教师 要“教”的目标。“找出一种理想的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 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 厌恶和无益的劳作,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夸美 纽斯提出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正契合“教学策动”所 反映出的从“预学”走向“互动生成”的策动原理,符合“以 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以小博大” 的教学目的。当代美国的创造心理学家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 中指出:“人类最终的兴衰,就是依赖于对相似性所作出的 不同反应。”这也在告诉我们要使教学思维真正具有创造性, 就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或习惯性的教学方式,因地、因时、因 人建构新的教学范式。“范式一旦确立,就意味着学科发展 达到了成熟阶段。” 2.策动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的现实思考 策动心理学认为,行为是有目的的。同样,阅读也是有 目的的。阅读策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教学范式理解的另 一种视角,更为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股 “策动力”,启示我们的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寻究 其存在根源,运用于教学实践,发展人的语文素养。
阅读策动是根据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状 态,理清阅读教学的思路,确立阅读策动的支点,建立阅读 支架,设计有效与合理的阅读环节,即通过一个小的支点、 诱因、投入和努力,“牵一发而动全身”,让阅读的过程产 生更大的效应、结果、产出或酬劳,实现阅读过程“以小博 大”的教学目的。用麦独孤的话说:“本能是人的一切活动 的主要动力,每一种浮想联翩,不管它是否平淡无味,但由 于某种本能的意力或冲动力的支持,也可以达成结果。”阅读策动就是在充分借助支点的作用,激发与释放学生的本能 (潜能)的阅读实践活动。
三、阅读策动的教学范式变革与重建 1.教学范式的变革思考 反思改革初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确立模糊、 个性化解读泛化、资源开发过度……“人文”代替“语文” 的架空式发挥,种种语文课堂教学“失范”的现象,让“教 什么”“怎么教”陷入迷茫。再往前溯源,我国现代意义上 的第一个“语文教学模式”,当推语文学家黎锦熙于1924年 在《新著国文教学法》中所提出的“三段六步法”(理解:
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之后, 又陆续出现了钱梦龙的“三主教学模式”和魏书生的语文教 学管理等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并推动着语文阅读教学的发 展。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实践的检验,诸多教学模式在当 下课堂已渐渐暴露出其缺陷:程式化痕迹严重;知识的“灌 输化”,课堂上缺乏必要的智力操作活动(重结果,不重过 程);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远(造成“语文无用论”“误尽苍 生是语文”等种种现象屡屡发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漠 视;使“编写教案”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究其原因,是 受传统教学范式的影响太深、太重。话语的界限意味着思想的界限。每一时期的教学范式都 有一些被认为不必要解决或无法解决而堆积的问题,当堆积 的问题多到影响教育的正常运行,与社会要求无法适应时, 新的范式便会应运而生。所以说,当代中国语文教学的发展 迫切需要一场范式革命。
2.阅读策动的教学范式构建 “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 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2006年, 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积极倡导 多元模式的存在。所以,探寻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 读教学范式”就显得意义重大,关切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学生 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我们研究、认同和遵循这个基本规 范,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范式,不仅不会影响教师对教 学风格、教学主张及流派的追求,还能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的改革与发展。
有什么样的教学范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阅读策 动,“策”和“动”显示出师生在阅读教学中一种相互关系, 表现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策” 的要求,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则是学生 “动”的变 化,具体表现为学生的阅读、提问、讨论、体验、表达等。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思辨、阅读批判等教 学策略,起到“策”的促学作用。因为,阅读策动所构建的 “阅读教学范式”不同于“课堂阅读模式”,它不是教学实 施计划、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操作细节等的制订与实施, 所体现的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规范、最基本的要 求、最稳定的要素、最本质的规律和最应该坚守的法则等的 综合呈现,是一个内涵广泛而深刻的教学思想,也是一个具 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策略。
3.阅读策动的教学范式表达 教学策动是一个从“预设”走上“生成”的过程。阅读 策动只有做到适性、适情、适量,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 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发展。“策”一 切可以“策”的教学资源,“动”一切可以“动”的教学因 素,由此生成的教学范式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教学 范式”。
寻找策动支点,建构阅读支架,追求阅读教学“以小博 大”的最佳教学策略和路径,构建“策××以动××”阅读 教学基本策略。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策问题以动全局—— 提纲挈领;策对话以动体验——情动辞发;策外延以动内涵 ——博观约取;策对话以动表达——厚积薄发;策教艺以动学智——不教而教”的“五策五动”教学策略;微观层面上 则表现为:策“一词”以动“全篇”、策“一句”以动“全 篇”、策“一段”以动“全篇”、策“一篇”以动“群篇”, 体现以“字、词、句、段、篇”为“支点策动”的言语习得 范式的模块建构,同时体现对教学内容、资源、方法、教学 过程等方面进行规划、整合与运作,包括谋划、构思、设计 程序、动态控制和教学反思等过程,有效促进 “教与学” 方式的有效改变,也使得该范式更具可操作性与普适性。
4.阅读策动的课例范式追述 策则赢课堂,动则占先机。回顾于永正老师所执教的《林 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从策动的角度来打量整个教学过程, 尤其是于老师那“策一‘问’而动‘全篇’”“牵一‘让’ 而晓‘全人’”的教学智慧,堪称是“以小博大”策动生命 的经典阅读课。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古训告诉我们:只要抓住某一事 物的关键地方,就能左右全局。同样也能达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的阅读策动效应。我们来看于老师的策动艺术 ——课堂上于老师围绕着“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变着法子 “问来问去”,学生知道的,于老师也预料到了,没有展开 讲,却一次次告诉学生:“必须仔仔细细地一边默读全文,一边想;重点再读三、 四、七段,要善于抓住重点,八个自然段哪段最重要,仔细 读三、四、七段中的每一个字。” “把书本放下,看出来的举手。我可以告诉大家他的人 品,他的为人,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我把这个字写在我的手 掌中,看谁的理解和于老师一模一样。这个字书上有,只是 他说的不明显。” “如果你很自信的话,请你把读出的这个字也写在你的 手心上,不可以再改了。” “很多同学找到的字意思对了,但字不对,能猜对意思 就很了不起了,继续读。我送大家一句话‘智慧在宁静中’, 静心读书。” …… 一个比较宏大的问题,最终只用了一个字——“让”, 给全面概括了——“礼让、忍让、谦让、宽让”,提纲挈领, 魂魄全开。用于老师的话来说:“林冲这位英雄好汉不仅武 功高强,武艺出众,谦虚有礼,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品德,那就是‘让’。”于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可 谓是深之又深,但反过来深入才能浅出,尽情演绎着生命的 情怀。此外,像陈建先执教的《钱学森》“策一词‘慷慨激 昂’而动全篇”、薛法根执教《槐乡五月》“策一中心句‘五 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而动全篇”等, 皆为典范语文教学的经典范式。
此外笔者也在不断实践与探索,形成并建构了:策一字 “闹”而动全篇教《哪吒闹海》、策一词“诚心诚意”而动 全篇教《三顾茅庐》、策一问“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 怎么是‘最伟大的人’呢”而动全篇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等阅读教学策略,并围绕着“小学语文教学范式的课例实践 研究”,分别开展了基于“写人类文章教学范式”“叙事类 文章教学范式”等课例实践研究,同时以《陈建先语文阅读 教学“范式”的研究》《基于“表达本位”的言语实践范式 的探索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的构建研究》等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对“教学范式”进行了 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打破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 学模式,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的教学主张,并探索“语文阅读,从模式走向范式”的课堂 教学结构的解构与重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践证明, 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具有很强的可 操作性、普适性与应用性,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获2013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 果一等奖。
5.阅读策动的教学范式的延展 教学范式,适合才是最好的。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2011年版)颁布实施以来,教学范式的形态也在发生 着相应的变化。新的语文教学范式必须既有一定的思想认识, 又具有教学实践的支持。目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何 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并建构知识,寻找隐藏在大数据中的范 式、趋势和相关性,揭示语文学习的现象和发展规律,以及 可能的教育应用前景,同样需要我们拥有更好的数据洞察力、 文化选择力以及阅读策动力。
在大数据时代,现成的语文知识与结论已经不需要我们 再去论证,要做的是通过海量的阅读,即“全息阅读”,去 发现与建构新的知识。“全息阅读”因为不受限于传统思维 模式和特定领域里隐含的固有偏见的影响,才使得阅读能为 我们提供深刻的洞见,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 建构。正因为如此,大数据时代的阅读教学更需要策动,要 充分借鉴策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激活学生的阅读本能与 阅读冲动,探索与构建“大数据”时代“全息阅读”教学范 式。全息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阅读策动的过程,即“用 学生想学的目的,去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它建立在“全 息视野”的基础上,拥有庞大的“数据”(学生前见、背景 资料、相关文本等)作支撑,以及独特的“视界期待”,构 成了一个“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教学组织结构 的“全息互动”的“对话场”。阅读的过程就是全息发现与 构建新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的过程。研究中,我们形 象地用“阅读金字塔”来描述“全息构建”的过程,即最底 层是基于“大数据”的运用阅读“获取信息”,从而发现与 建构新知识,以此更好地“认识世界”,培养洞察力,“发 展思维”,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塔尖”获得“审 美体验”,从而满足各自生命发展的需求。
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与节奏进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 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一旦有新的技术改变信息和 知识的传播模式,人类学习的方式马上会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这迫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转换视角,与时俱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