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行为指导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行为指导 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当属“严峻”, 庞大的就业大军让竞争显得异常激烈,而就业能力则是影响 大学生顺利、持续就业的根本因素。“高等教育是开发大学 生就业能力最主要的形式,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实践模式决定 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程度”,引导学生锻炼、提高就业 能力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能力培养;
行为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界定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学习能力为基础上发展的与岗 位工作能力相关和职业发展相关,并嵌入在个体心理的一种 综合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 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个人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 就业的相对机会;
对组织而言,就业能力能够满足组织发展 的需求。目前,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 认识近似,实际上,“就业能力”内容中除了含有‘实践能 力’外,还包括就业者的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应聘能力、 适应能力等多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1、学生“能力”锻炼途径 竞选班团委、参加社团是高校学生在校园锻炼实践能力 的较普遍的形式,有意愿的学生参加竞选,而这仅占学生总 数的15%左右。课后兼职、志愿者服务、寒暑假打工等是学生校外锻炼能力的几种方式,但这也只是部分学生的选择, 仍缺乏专业指导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因此学生“就业能力” 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
2、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本科“专业课程”理论偏多,与之对应的“实 践环节”过少甚至缺乏、滞后,所学理论得不到及时消化, 而实践“练手”时印象模糊,理论与实践“错位”,使得学 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的锻炼。“通识课程”主要是培养 学生的通用性技能及内在素质,是就业需要的“软技能”, 目前高校通常以公共课、选修课形式进行,而存在的一个现 象是学生不够重视、上课状态不好,教师授课比较吃力,上 课情况跟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距较远。“就业指导课程”是高 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多数高校确实是按教 育部统一部署实施,一般以公共课进行,但仍然没有引起学 生重视,甚而有学生认为这个课“没有意义”。
3、辅导员工作方式与重心 目前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还主要是“管”住学生,仅 仅抓重点、处理“突发”事件,日常重心主要在培养学生干 部的能力上,对其他学生关注较少,对于怎样引导学生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督促学生锻炼个人就业能力还没有足够的重 视。
4、学生自身 现在高校校园缺少了为学习忙碌的身影,部分学生时常感到大学生活过于“清闲”,没有确切的目标,时间就花在 了游玩上,由于对社会了解不够,难以体会到大学毕业将面 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当然也就没有意识去加强个人就业 能力的锻炼。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启示及借鉴 1、高校应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有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有专门部门督促指导且 有阶段性目标考核体系的切实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可 借鉴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的做法――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将学 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生俱乐部活动、工作 经历和志愿者服务等多样的校园教育与学生活动之中。学校 统一设立“职业生涯开发模块”帮助学生利用工作经历、兼 职工作机会全面发展,同时要求学生一学年内修完相关内容, 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定学分;
学校设立“学期计划”,要 求学生在3~4个月期间内根据课程表灵活安排,从事100小 时的“付薪”工作;
设立“暑期计划”,要求毕业生从事10 周的全职付薪工作,学生完成学期计划和暑期计划都可以分 别获得相应助学金或学分,这种半强制半鼓励的方式有助于 推动学生就业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2、“课程设置”目标指向“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专业课程”接“地气儿”,教学过程紧贴实际, 配备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体验式”学习专业理论, 从而及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借鉴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的做法――学校始终保持与雇主(用人单位)的“密 切”联系,学院设有“雇主”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参与学院的 课程设置讨论,学院邀请雇主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实践课 讨论,雇主也提供学生工作经历的机会,使学校教育活动培 养的学生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基本“吻合”。
(2)“通识课程”设置,可借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 的做法――学校对学生的“通识教育”高度重视,设定“通 识教育项目8个领域”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并 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及相关执行机构统筹各方面的工作, 师资方面由该领域有名望的教师担任,教学方式上普遍采用 教授授课、小组讨论、研习发表、独立研究等多种方式,形 成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
(3)“就业指导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 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授课内容既有通用性的知识,同 时也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跟进行业形势,让学生感受到这 门课是“有用”(有意义)的。该课的授课老师,应该具备 一定的社会阅历,可以让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也可拓展 学生的视野,课堂上传授书本以外的内容有利于活跃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授课方式可以根据专业学生的特点调整, 对于类似艺术类较活跃的学生,可以采取互动性授课方式, 如课堂讨论、角色模拟等方式;
对于类似文学类较“安静” 的学生,可以增加案例讲解穿插视频播放进行。
3、高校应完善辅导员引进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督促作用 (1)高校引进辅导员时应侧重其个人能力、社会经验 及阅历,不应仅求“高学历”。辅导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力 能较好“管”住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则会 因其个人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及体验而能预见性的“引导”学 生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顺利就业所 需的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 容之一,不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学生就业能力 的提高是日常锻炼、逐步积累的结果,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 指导应是从大一进校开始,结合学校对学生“就业能力”培 养的总体规划分阶段进行。日常工作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 态、关注所带学生专业的社会行情,督促学生合理规划大学 时间、多途径地加强锻炼个人的就业能力,积极为毕业就业 做好准备。
(3)辅导员个人应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关注社会 热点,不断提升个人素养。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其个人的见识、内在修为影响着个人的工作作风、思路及方 式方法,其个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 的言行。因此需要随时跟进理论学习、广泛接触社会、了解 社会动态,不断增强个人的“内力”,以个人的亲身实践为 学生做好榜样,同时,要根据所带专业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 方式、方法,切实引导、督促学生加强个人就业能力的锻炼,为毕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强个人就业能力锻炼 学生进入大学后自身要主动熟悉大学生活,要认识到大 学毕业将面临的是“就业”,竞争激烈,要合理规划大学生 活,充分利用好大学时间,既要学好文化知识,奠定理论基 础,又要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动态,了解本专业社会行 情,在了解自身特质的基础上,明确人生目标,有意识地锻 炼个人“就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雅荣,著.基于企业、雇主视角下高等院校大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4. [2]崔娜,吴暇,著.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比较 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科技视界,2013. [3]梅丽君,周明宝,著.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 养[J].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0.[4]郭亚红,著.关于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学 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