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教育管理实施办法 来华留学生特点与留学生教育管理

来华留学生特点与留学生教育管理

来华留学生特点与留学生教育管理 来华留学生的自身差异性、语言文化障碍以及课余生活的广泛性与复 杂性都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应总结 经验,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形成合理高效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真正服务 于留学生,服务于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威信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 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的目标国家,这使得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为众 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而这两大问题中,相对于学术界探讨比较集中的留学 生教学问题,留学生的教育管 理问题更为复杂、更为棘手,也更具有挑战性。

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每个学校采用的模式不尽相同,大多数学校是依照 自身已有的、针对国内学生的管理经验为主体进行设置,在此基础上根据来华留 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要求、新问题来加入一些管理职责,或是在跟国外大学交流、 对接中来逐步完善留学生管理系统。所以从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 教育管理还是比较零散、比较随机的,多靠自身的经验,宏观把握较少,在职责 设置与职权分配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我国大部分高校接收留学生的时间短、留 学生管理经验不甚丰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来华留学生人群本身就有复杂性, 这给高校的留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留学生自身差异性与留学生教学管理 来华留学生群体本身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国籍、年龄等。但对于 留学生教学管理来说比较重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学习层次、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来华留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一是学历课程,二是非学历课程,即语言 进修。而在语言进修课程中也根据汉语学习水平进行分班。同时,想要入读学历 课程的条件一般是要通过HSK的高级考试。但由于汉语学习的难度大,而从留学 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留学生不能满足通过HSK高级考试的条件,一般要 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语言进修。这就使得进修非学历课程的留学生在年龄背景、学习期限以及学习目的上都会较大 的差异,从而导致非学历课程在班级设定、教材选择、考试考核、成 绩单形式以及档案留存整理上都有很大变动性。

这种变动性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 可以适应不同现实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十分随机和零散的。很多的教 学资料、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管理经验都不能得以留存、积累、贯彻、承继,最后 可能导致教学管理漏洞百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基础的差异性 在非学历课程项目中,一般依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分班,但是这个 分班依据也很难严格和具体。比如有的留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汉语语法点 和知识点,但掌握并不扎实;而有的留学生在读写方面的水平较高,但在听说方 面的水平却很低;再如有的留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或三年的汉语,但表达运用能 力却与之并不相符,然而自己本身却不能接受继续进行初级水平学习的现实。除 此之外,每一期进修非学历课程的留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已具有 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身上。比如有时中级班的水平较高,能在一学期迅速达到 高级低水平;但有时中级班的水平又较低,可能一学期只能达到中级高水平,因 此这对课程设置、教材和考核等的配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接收留学生途径的差异性 留学生群体一般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申请来华的:一是享有国家、省 级、市级奖学金的奖学金生,二是友好学校的交换学生,三是自己直接申请的自 费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学历课程项目和非学历课程项目中,但因为来华途径不 同,而在要求、管理上也具有差异性,同时学生的学习心态、状态都会不相同。

在教学管理中,这种差异性带来的直接表现就是在一些教学文件、出勤考核上的 形式、内容、要求不同,这也为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四)来华学习动机的差异性 学习动机既包括来华留学生希望学成之后达到目标,也包括留学生在 选择来华学习的同时想要达成的目标。对于学成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主要 有取得HSK考试证书、取得来华学习经历、完成自己所在国学校的考核要求、获 得奖学金资助等,长期目标主要有获得与中国或汉语相关的工作、获得学位、在中国生活等。

而对于在来华学习的同时想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是指留学生将所有精 力都投入到学习上,还是学习旅行相结合上,还是学习工作相结合上。随着中国 签证政策的改革,怀有学习工作相结合动机的来华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以上这些 来华学习动机的差异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心态、状态,对于学校日常管理的 遵守与执行,以及课堂学习以外的生活方式等,这给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也带 来了潜在的影响。

二、来华留学生语言文化障碍与留学生教学管理 “文化休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 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指“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 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这一理论曾在上世纪90 年代引起国内学界广泛的关注,当时正是我国留学生输出的一个高峰期。

在当代社会,虽然新闻、网络、信息传递以及跨国旅行都已经十分便 捷与平常,但是长时间的来华学习生活与其他的接触途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因此来华留学生在来华学习之后的状态也是较复杂的。有的学生来华后在精神上 压力较大,比较封闭,与学校的关系都比较游离;有的学生在生活习惯上不能适 应,从而也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有一些来华留学生以不适应学校生活 为理由,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缺勤课程等,这也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带来了 挑战。

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接收来华留学生高校所在的城市一 般都是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高校周围的人口密度、人员流动性也较大, 来华留学生要面对的人、事,要处理的各种关系、问题等都相对复杂,这对留学 生的心理、精神状态以及语言水平、适应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高校采用介绍“学伴”的方式来帮助留学生在华 的学习生活。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说,我国高校的多数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含蓄, 与社会的接触、对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理解与处理相对都比较被动,因此 很难积极地、主动地、非常到位地帮助留学生。而同时,因为生活方式、习惯的 不同,大多数的来华留学生也很难融入中国学生的圈子之中,他们大多还是停留 在本国学生的圈子之中。三、来华留学生课余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与留 学生教学管理 我国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大都还是采用与中国学生相似的封 闭式管理,这与许多留学生熟悉的高校管理制度有所出入,加之学生学习动机不 同,从而导致留学生在课外生活上的广泛性与复杂性,这给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 出了新的课题,比较明显的是宿舍管理和留学生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 到留学生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纪律规范的问题。许多高校 都参照中国国内学生的纪律管理规范制订了一些来华留学生纪律要求,但是从约 束性和执行力来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制订适用于留学生的纪律管 理规定是许多高校留学生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提高约束性和 执行力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水平与威信。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总体上还比较零散、随机,还有很 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各高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多分享、多交流,深刻分析来 华留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把握重点,综合管理,形成体系, 真正服务于留学生,服务于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威信力。

作者:孙立芬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