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的启示及影响论文(共3篇)】论文启示怎么写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的启示及影响论文(共3篇)

外语教学心理学教学的启示及影响论文(共3篇) 第1篇:教学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心理学从属于教学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InstructionalPsychology)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RobertM.Gagner)等 人在1969年提出的,至今教学心理学已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 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它的许多理论和研究成果备受教学理论界的关注,对教学科 学的发展产生着日益巨大的作用,1978年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格莱塞 (RobertGlaser)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进展》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最为一 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诞生。

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尚处于理论形成和体系建构过 程中,"教学心理学"至今尚无统一的界说。

美国当代心理学带头人罗波特.格莱塞(Robert.Glaser)提出的定义具 有代表性。根据他的定义,教学心理学是研究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获得以及如何设 计并安排学习条件来发展这种知识和技能的科学。

我国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 支,是一门研究教学前景中教和学双方有关知识掌握与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发 展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的有关问题;
第二部分论述了心理学与外语能力(听、说、读、写)的关系以 及具体外语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分析讨论了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外语学习 者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的一些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外语教 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合格标准。

一、心理学理论与外语教学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外语教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 华生(J.B.Waston)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 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集中条件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而形成 的。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刺激的反应 行为,是条件反射。语言学习是通过强化性的反复训练而形成习惯的过程。行为 主义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实践练习,与必须有足够的量以形成习惯,巩 固所学。

(二)认知主义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J.Piaget承认言语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不过这种行为反映了人脑 的一种内部结构,而并非像行为主义者所说的那样,仅仅是靠刺激-反应形成的 习惯。他认为这种内部结构决定人类如何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与其他门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即学习的 焦点在于抓住要领,悟出规率,而且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和联系, 达到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贡献则是:实 践练习不但要多,而且要精;
要循序渐进,重视理解,在运用智力的基础上培养 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中的"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影响外语学习的心理或感情因素(AffectiveFilter)包括一个人的动机、 信心和是否忧虑等,这些感情因素直接影响语言习得。如果学习者动机不强,信 心不足,或过分焦虑,就会有心理上的障碍,使得语言材料无法达到大脑中吸收 语言的部分,习得就不成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外语教学研究在以回归到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基础上,把研究中心转向探讨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以及注意、意识、情感、动 机、性格、年龄、认知风格等因素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关系。r11leoVanEls,et1. (1984)的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与学习的专著的第六章探讨学习者个性特征,包 括年龄、天赋、认知风格、情感因素(态度和动机)。Gardener(1985)(转引自Noels, eta1.2000)认为,事实上,情感变量,诸如:态度、取向、焦虑和动机对于二语 习得的成功至少和语言天赋一样重要。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深入。

二、心理学与外语能力的关系及具体的外语教学方法 听力教学的原则:应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告诉学生每节课的具体任 务,如听前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要求:是答问,是做完形填空练习,还是听写等。学生如果理解了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会更集中精力听。

口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创设环境,使学生具有交际的愿望或兴趣。

(二)活动要有目的,即让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

(三)活动重点应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

(四)学生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而不仅仅是练习某一个语言项目。

(五)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教师不要干预,即不要指出学生所犯的语言 错误(可记录下来待活动结束后再给学生指出),但可以参与活动或进行监控。

口语教学的方法:组织好口语课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一位口语教 师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交际的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意图。要做到这些必须选好会 话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有信息把话讲下去。选好题目后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 的表达方式,使学生通过口语课学会新的表达手段,有所收获。应让学生知道, 口语能力的提高不能靠上一两节口语课;
口语课无非起个示范作用,在课堂上学 到的知识和技能要迁移到课外去。

阅读教学的原则:阅读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应包括阅 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有真正全面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要培养阅读理解 能力,须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和层次。

阅读教学的方法:美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有所谓的SQ3R法。

这种方法在外语和本族语教学里都可采用,他归纳的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五个步 骤:
1、浏览(survey,缩写为S).意思是在看一本书或文章之前先将它翻 阅一下,看看目录或小标题、图表、开场白、结论等,对其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印 象或认识,决定取舍。

2、提问(question,缩写为Q)。通过自己获取的初步印象,提出问 题,决定自己感兴趣或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列举纲要(read,为3R之一)。仅将材料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记下有用的资料或列举出纲要,进行消化、记忆。这样才能帮助读者理解和 记忆有关内容。4、复习(revision,为3R之一)。在学完一遍材料后就尽可能早 地进行复习,可以帮助记忆,防止遗忘。复习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事后思考,或 与别人讨论所学内容;
也可以做有关练习巩固这些内容,或者复习读书笔记或课 堂笔记,或通过阅读另一本有关的书来扩大有关知识。不要把复习仅仅看作是考 试前应做的事情。

写作教学的原则:写是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写作为一种产出性技能, 与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除了表达手段的不同(说是通过声音进行口头表达, 而写是通过文字笔头表达)外,对两种技能的要求也不同。用文字表达,读者希 望看到的是一篇文字清楚、语句正确的文章;
而口头表达则要求语音、语调清晰 正确,表达流畅(当然写也存在文字流畅的问题)。

写作教学中一般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产品法(productapproach)和过 程法(processapproach)。前者重结果,后者重过程。产品法强调语言形式,作 文要语法正确,语篇规范。课堂上使用的方法多为抄写、模仿、句子扩展、句子 和段落写作、根据范文进行仿写等等。后者认为习作本身涉及几个阶段,作者在 写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写什么,最初概念一般是模糊的,只有在写作中作者才逐 步明确要写的东西,经过思考、琢磨、收集材料、写草稿,最后才能写出文章来, 过程是循环往复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写前活动(如,讨论、集思广益),明确 任务,学生先写出提纲,收集素材,然后打草稿,修改,编辑,审读,最后才成 型。如果产品法重"文",过程法则重"作"。

三、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外语教学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外语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既 涉及语言和教育,又涉及教和学两个方面。既有语言规律的应用,又有心理学和 教育学规律的应用,它是以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作为科学基础的学科。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现象是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 的种种因素的总和。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统一活动, 互相联系;
知识、技能等统一活动,互相支撑,在外语教学中应全面调动各种因 素,全面重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

现代外语学习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既是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是认知结 构的完善。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
二是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教师的自我完 善。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 考,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性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研究学习者及他们的认知方法: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 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方法需求、兴趣动机、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 才能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有效。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信念:包括自己作为英语学习者的经历,以及 哪些方法最有效;
性格因素;
教育、教学原则;
知识是如何组织和积累的;
自己 认为教与学是如何发生的等等。

(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 课堂管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等等。

(四)反思教学的决策方式与过程:把教学决策分为三个阶段,即策 划阶段、互动性阶段和评价性阶段。这实际上是教师对教学的准备、实施和总结。

总之,教师要成为自主发展的教师,就要学会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 教学。他不仅仅应是一名教育者,同时也应该是一名心理研究者。外语教师要自 主发展就必须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方法需求、兴趣动机、认知方 式、学习策略及外语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并尽量帮助他么去解决这些障碍,只有这 样才能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果,最终实现外语教师的自主发展。

作者:刘万宇 第2篇:自我同一性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自我同一性,指对自我的感觉和认识,对自我的人格整合,把自己的 心理和行为,组织成为一个稳定的统一又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人”。是埃里克森理 论中的第五个时期,正是青年人接收中高等教育或选择就业的一个年龄阶段,在 这个阶段中,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 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标志着 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而言,同一性形成就是一种挑战,无论对求学或准备就业的青年来说,都是很困难的。正因为自我同一性 不易,所以很多青年人不能化解此一时期的发展危机,埃里克森特别名之为同一 性危机。如此一时期的同一性危机得不到化解,当事者将难免倾向角色混乱的一 端,进而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因此,青年期所面临的同一 性危机,较其他时期更为严重。

2.自我同一性在大学中的表现 2.1同一性在生活中的表现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期,这一阶段是他们探索 自我和确立自我的重要时期。笔者2009年9月有幸成为大学新生班主任,通过对 学生的观察和深入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面对新生活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追 求理想,设计规划未来,积极投身于课堂活动以及学校各种社团活动,能够适应 并化解危机,这一部分学生就达到了自我同一性;
但一部分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 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认为大功告成,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变的泛然无味。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 枯燥。有的因理想与现实不一致而郁闷,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生活的信 心。有的因不适应大学中的学习方式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陷入孤独,忧郁之 中,产生焦虑、痛苦等消极心理和表现。这样就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最后出现 退缩、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

2.2同一性在课堂中的表现 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除了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重要的是学习上要求 高度自觉。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就得 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大学教育 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 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主动地、生动活泼地 学习。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作为新生班主任的同时,还担 任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授。通过课外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出现角色混乱的这部分学 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兴趣不浓、被动、积极性不高,没有明确的课堂目标。经 过进一步接触,发现学生没有完全进入角色,在作业少且无人督促的情况下,睡 觉无规律,上课出现疲乏,逃课现象。这种现象使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减退,对学 习的感觉和意识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大大降低学习能力,影响英语课堂学 习效果。3.在课堂中针对自我同一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我国英语语言学家戴曼纯指出:焦虑对学生的形象很普遍,学生在学 习中一旦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学习知识的速度就会降低,即焦虑可能妨碍学生展 示其已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而这种情绪正是角色 混乱的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良好的课堂 学习环境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输入假说”,情 感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动机、信心和焦虑等因素,课堂不仅要向学生提供足够 的可理解输入,还应具有一个低情感过滤的氛围。因此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悦目、 悦心的英语交际环境。为此,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由教师支配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其注意力, 还能使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把课堂设计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内容 要具体。活动要丰富。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英语交 际环境。抓住每个时机引导学生、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吸引人。这样一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积极参与。

(2)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心,目的等进行正确科学的引 导,降低学习中出现的焦虑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游戏讲究的是团 结协作,能够促进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培 养感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他们分成小组,在课堂导入环节,让一组同学表 演小话剧或自己创作节目,先带动课堂气氛。讲单词过程中,做小游戏如单词回 译、单词接龙和绕口令都十分受欢迎,给大家几个字母,拼出一个单词,单词最 长的人获胜。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单词,加强语音练习,还能扩充单词量。开展 小组竞赛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兴趣才能去探索,才会降低其心理抵触情绪。

在教学中,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跟我们生活相关的主题,就这个话题开展小组活 动,比如根据题目编故事,首先由我讲出课文题目,然后抛出手中的球,随着球 的传递,故事情节也跟着发展,充满悬念的故事始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有辩 论赛等等。讲解文章时,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发现问题,培养其探索精神和自我思 考能力,然后相互提问,谁先回答或正确,为其所在的小组等到一分,让他们增 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讲解完文章后,讨论用了哪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或是改 编成话剧表演出来。这些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将所有 知识及时的反馈,也是巩固的过程。游戏减轻了学生的压抑感,让学生经常获得 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乐趣,降低其在学习中出现的焦虑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3)课堂上应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难易相宜,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说话而不是急于纠正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应侧重于意义而非形式,以免影响学 生的思路和积极性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避免直接喊姓名的方式打 击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有助于降低其因角色混乱引起的学习焦虑感。对焦虑感强 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和启发。

4.结语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他最重视的就是“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目的,在课堂中对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干扰也逐步成为一种教 学策略,我们应当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现实 状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使得他们避免弯路,早日实现自我同一性。

作者:陈丹 第3篇:谈谈外语教学心理学 掌握外语教学心理有助于制定外语教学的原则、基本方法以及教材的 编制。外语教学心理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是学习 理论以及相关的的教学原理和原则;
后者则包括外语教学中学生对语音、词汇、 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

1外语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1.1由于外语学习的心理学观点不同,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看法也颇有 分歧在缺乏外语真实交流情景的背景下,很多学者认为从自觉学习到自觉掌握是 学习外语的合理途径,其过程是:感知语言材料(包括模仿),观察能力的逐步 提高;
理解语料(包括识别),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巩固语料,记忆能力的培养;

语料的应用
灵活使用语料,创造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视角看,前两个过程是讲 解,后3个过程是练习,5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从 语言和语言应用的关系角度看,整个过程是通过言语交流行为到掌握语言知识, 最后通过言语交流活动掌握言语能力。

1.2外语学习的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来自社会的需求)和内部动因(主 观愿望、需要)结合构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学习外语的动机是把外语看作工具来掌握,以达到生活中真实交流目的。所以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外语教学 必须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因为多数院校缺乏真实或虚 拟的交际环境,为此,就必须使教学过程情景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的 环境越真实,收效越大。

1.3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形成外语思维的过程外语思维的心 理特点是在内部言语中使用外语语言结构。基本途径是多让学生实践外语的听说 读写等言语活动。用外语进行的听说读写活动具有共同性,即不经分析和翻译使 外语与思维建立直接联系。

1.4语音、语法、词汇属于语言知识,掌握语言知识是培养言语能力 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作为一个整体紧密结合在句子中,因此必须在表达一定 情景的句子中讲解和训练语音、语法和词汇。学生学习外语时大都学习了本民族 语言、外语与本族语在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方面有相同、相似、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对学习外语有正迁移作用;
相似、相异之处起负迁移作用。因此外语教 学要注意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形成分化。

1.5学习外语离不开记忆学习语言知识实质是对语音、语法、词汇的 记忆;
对于听说读写技能的掌握要求记忆语言材料的水平自觉话化,是记忆的高 级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重视记忆方法,根据记忆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教 学的安排要注意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目前多数人认为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 年龄为1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学生可塑性强,模仿发音快,受本族语的干扰少;

从8-20岁,随注意、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增长,外语学习能力呈上升趋势, 20岁左右被认为是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以后逐渐下降。

2心理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1语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除了有属性的感觉之外还有 特殊的关系感觉和情感,它们可以而且应该被称为理智感。语感在心理学上属于 理智感的情感范畴。有了这些理智感,学习者能够直觉地认识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正如音乐家不能没有乐感一样,语言的使用决不能没有语感。语感应理解为对语 言的感性反映。问学生如何确定出正确答案的时侯,其回答很有可能是“觉着就 是是这样,却不能证明”等。可见语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 的。个人天生具有的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的自觉学习到自觉掌握在很大程度上 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语感。2.2词汇的记忆这是一个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映出的较普遍的问 题。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掌握大量词汇。然而,在外语教和学的实践中,许多单 纯背诵词表的学习者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么孤立记忆,单词不易记住;

要么记住了,也很难在言语中使用。但如果完全撇开词的学习,也同样是错误的。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词的熟记对掌握语言的重要性。应了解有效记忆词汇的原理和 方法,才能使外语的教和学事半功倍。

2.3语段的记忆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但学生反映出的畏难情 绪;
背得断断续续;
当时记住了,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大部分等。由于理解和记 忆是紧密联系的,要记忆一个语段所需的许多工作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

语段的特点、任务要求、用于记忆的活动,以及对话题的了解,都对如何重现一 段话语产生有力的影响。读一篇材料,直到认为已经了解,然后放开,试着用自 己的话回忆内容。不要急于记忆准确的词。而是要集中记忆意义。

2.4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学习者之间学习效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是学习 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和个别差异,才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发挥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要善于引导 学习者的注意,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要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习外语 热情。重视对学习者意志品质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2.5外语教学对外语教师提出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传授和培 养外语知识技能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讲授、善于示范、善于提问启发、善于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善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另外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 必须具备好的掌握课堂的能力。包括必要的组织能力和对课堂上一些突发问题的 应变能力等。其次,外语教师应当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