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策略分析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策略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在课 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严峻的 挑战。如果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更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 学科,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 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正所谓是“老师讲得津津 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所以,教师应该在同学生的 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地思索、探究,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 方式,我想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生存! 要真正使学生从那种“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过程中 来。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很好地掌握教材 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 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转变学生到“我要学”的过程中来 的。
一、必须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 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目前,在农村的教育教学中,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薄弱, 而且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中考指 挥棒的作用,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上自主性、能动性严 重缺失。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 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 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如果教师在课 前能结合具体实际,力争在每堂课里能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 及教学手段,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 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要 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把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要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书 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 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实例来说明, 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 受。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能使思想品德课 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 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政 治课的积极性,还要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 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转变观念,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作用的关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信息科技,迅猛发 展,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 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当前,有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时 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 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 响。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 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 趣”的工作,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原因。传 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 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 内容的“容器”。“诱思探究”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 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 地掌握知识。这样,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 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要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培养学 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驱 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 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心理学家研究 显示,新颖奇特的对象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 注意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 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 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前面两个环节就足以使学生产生 一定的兴趣,但仅仅依靠新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转变到“我要学”上来还不够。为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培 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 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 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 课堂,融入社会生活和建设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 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 想品德课有用、有价值,那些平时认为很枯燥、乏味的理论 知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真正爱学、 要学这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他们兴趣、条件等的 不同分成几个小组。在不同的小组里,让他们自己根据自身 的情况进行分工协作。我想,只要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把我 们本该教给学生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 力来获取这些知识。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 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更浓。
四、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 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 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可长期以来,在思想 品德教学中,由于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抽象,与初中生的 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 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学 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 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 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 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善于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 兴趣,就能够真正使学生从那种“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的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