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学情智培育的应然选择]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学情智培育的应然选择

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学情智培育的应然选择 批判性思维起源于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提问法或精 神助产术,1910年美国学者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指出:
“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念或 做出断然的结论。”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杜威是近代批判性 思维的先师。近些年,我国学者也有提出:“批判性思维是 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这 些表述向大家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面对一切观点和信息, 我们不应被动地、盲目地、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而应该经 过批判性思维这一信息过滤系统的排筛,而批判性思维的形 成,则需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 历史教学应该责无旁贷。

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归类、阐明重要性 和澄清意义;
分析——审查理念、发现和分析论证其成分;

评估——评估主张、评估论证;
推论——质疑证据、提出猜 想和退出结论;
说明——陈述结果、证明程序的正当自性和 表达论证;
自我校准——自我审查和自我校正。批判性思维 者的人格品质包括探索真理、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 自信、好奇心。作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优秀思考者,应该是 批判精神和思维技能两者皆具,不可或缺。这一理论与情智 培育具有相当的契合度。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围绕 批判精神和思维技能进行整体架构,高中历史教学情智培育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一、培育批判性思维是改良课堂的应需之措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 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也有人说:“教育的 根本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教会他思维。”历史 教学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提升历史素养的过程。然而长 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以教科 书为圣旨,教辅教参为圣经,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灌输” 结论性和概念化的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接受能力, 未曾赋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空。学生成为知识的“受众”而 不是知识的探索者和问题的思考者,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严重缺位。

鉴于此,21世纪初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对传 统课堂进行根本性地改变,由传统的教学观向新型的学习观 转变。新的学生观认为:历史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教学的目的与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 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双边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认知 和情感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并且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课 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设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但是其中 包含的批判精神与思维技能的要求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 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 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养成独立思考的 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比较、概括和阐释”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 态度”。通过历史课程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 观”“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十条措施中最为基础的一 条,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这一主旨新编订的《高中历史课 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等五个方 面。笔者认为,一定程度上,这是对批判精神和思维技能的 另一种诠释。因此,批判性思维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引入意在 改良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分析、理解史料, 从而得出结论与认识,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反思教师、 教材的观点,营造有生命活力的灵动课堂,提升史学素养, 培养现代公民素质,实践人本化的教学理想。二、历史学科特质决定了与培育批判性思维的一致性 三、学生心理思维发展的阶段论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 支撑 国外有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专家提出了人类存在两种思 维模式,即“海绵式”和“淘金式”。“海绵式思维要求的 基本脑力劳动不外乎两点:全神贯注、牢记在心……它无法 提供方法让我们确定哪些信息与见解值得相信,哪些需要反 对”,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不经检验的接受信息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思维应该是“要想在对话当中的砂石里淘出黄金,需 要你频繁提问,思考答案……海绵式思维重在得到知识,淘 金式思维则强调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其进行积极的互动”。

这是在全面接触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做出基本判断与 鉴别的一种思维方式。对历史学习而言,就应该通过对史料 的分析、推理和想象, 乃至体验、理解和感悟, 发现、钩 沉和建构出趋向真实的历史。

按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轨迹,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水 平较高而理性思维发展尚不充分。学生比较侧重于接受形象 直观的素材,比较倾向机械式学习,接近“海绵式”思维, 很少会质疑教师、教材与周围信息。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认 知特点,通过直观的图片、生动的史料营造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通过培养问 题意识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力。但在具体操作层面, 不少学校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教师照本宣科,学科地位没 有彰显,学生把历史课等同于知识传输与记忆训练课,这给 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知 识大量蓄积,能力大幅增进,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 形成的特殊阶段。随着学生的日渐成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 逐渐过渡,理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在这一阶段突飞猛进。

所以,教师就必须调动教学智慧,让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 训练适时跟进。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高级思维, 在高中阶段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引入并且加强训练无疑是 必须而且合理的。

四、终身学习观念是培育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长效目 标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当前,我们处在知 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使人们不可能拥有一种足以滋养他一生的知识,必须不断进 取、不断充电。

处于批判性思维养成奠基阶段的高中生每天接触的信 息,除来自教材与各类书籍外,还有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口头 表述、社会媒介的各类宣传。面对这些信息,学生如果没有 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将会迷失在各类信息中,成为碎片 化信息的俘虏。所以,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应该满足于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应逐步让学生形成一种终身受用的素 养。“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 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 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 和愉快地应用它们。”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能够适应学生未 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素养。它能够在科技发展、自媒体 出现,信息以海量的形式冲击人们视觉、听觉的情况下,促 使人们当良莠不齐的信息输入自己大脑时,进行一道细致缜 密的过滤检验。“任何思想都没有免受质疑的豁免权”,只 有经过批判性思维,人们才会具有成熟的思考能力,在理性 分析的同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收 获精彩人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学 生的被动与“无知”上,而应认识到学生具有无穷潜力,为 他们提供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 是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期内化为他们的惯性思维和品质, 让他们具备为未来求知开荒拓土的可能。由此可见,批判性 思维是高中生历史教学情智培育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闽,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6.[3]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与理论创新和逻辑教学[R].中 国逻辑学会第七次会议宣读论文,2004. [4]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2. [6] (美)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M·基利.走出 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M].张晓辉,马昕,译.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7] 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