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的特征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的特征研究 目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 识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错误理解:一种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 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 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都归因于心理健康教育范畴,认为心 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另一种是将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统统 视为思想道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 思想政治教育。事实证明,二者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在大学 生教育上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 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培 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 促进其德、智、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思想 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 动。
纵观二者的概念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 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 都有显著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或互相替代。二者在教育目 标、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工作方法以及工作主体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一)教育目标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把学生看作一个“个 性化”的人,强调“内省”,关注人与外界的协调,体现人 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着重把学生当作“社会人”,使学生 树立顺应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被社会所认同, 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利益要求,强调“社会外化”。
(二)理论基础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行为 分析及认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实际 工作中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原理具体化,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三)基本内容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帮助学生克服 心理障碍,更好地融入社会,关注人的内心感受,看重学生 心理健康与否,不分好坏美丑,强调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力争提高内心幸福感;
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 塑造人才,重在改造人的观念,评判标准是一个人的行为举 止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的 要求,强调规范个人行为以保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四)工作方法的差异 (五)工作主体的差异所以,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 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应该看 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 题的相互交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都是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应该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 过程中各司其责,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互为补充,因而加 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非常必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大学 生健康成长,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 问题往往同时存在,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重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 借助思想品德教育途径,重视在意识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心理 素质,实现二者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例如,针 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步入社会的信 心不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讲清社会形势、介 绍国家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就业,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利 用心理测量,团体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挫折承 受力,正确面对就业。
(二)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形成立体教育网络模式 我国高校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 在高校建立了比较成熟全面的网络系统,且都有较完善、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配置。目前,高校从事思想 政治教育人员主要有班主任、辅导员、专职干部、德育专业 教师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 统,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知识,增加大学生对心理健康 教育的了解,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同时也学会借助心 理咨询等外力支持系统。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还应加强 与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的联系,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 动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
(三)培养高校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群体为我国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 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 作,使其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巧,提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 艺术性和有效性,例如借鉴心理咨询中的“关注”“同感” 等技巧, 体现教育人性化,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方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其工作成功率。思想政治辅导员 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可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鉴别能力,敏锐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 施。因此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心 理咨询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除了具备合格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具有心理健康 教育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 变化,随时掌控学生的心理动态,又能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 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去审视和观察教育对象, 从而在解决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时从容 面对。因此,培养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了解心理健康 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建立心理档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与 技术支持 (六)不同社会文化冲击下,健全完善学生人格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理论的核心——社会建构论认为, 一切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通过社会过程获得它们的意义, 而这些意义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存在超越社会群体之 上的普遍性。把心理疾病和问题都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建构而 不是独立的现实,所谓的“功能障碍”、“焦虑”、“压抑”、 “痛苦”等都被看作是社会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 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按照这种标准,只有 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趋向的是“常态”的表现,而不符合主流 文化的则是“非常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 治教育面临“非主流文化”的巨大挑战,因此应该敞开胸怀, 以包容的姿态,摆脱“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单一真理,允许 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真正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存在物,帮 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习,重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感,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发展完善个性和人格,创造自 己想要的生活,赋予生活崭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济川.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J].宁德 师专学报,2003,(2):55. [2]陈耕春,刘翠娟,王琦.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 工作差异及融合的分析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6):130. [3]刘小红.试论高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结合[J].今日南国,200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