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信息安全_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信息安全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信息安全 政府的涉密信息可能会因公开信息被分析挖掘而泄露,非涉密信息安 全容易被分析聚焦为危险的涉密信息。

2015年7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滴滴媒体研究院发布“大数据揭密:高 温天部委加班大比拼”,该报告基于实时生成的移动出行大数据分析,图文并茂地 展现高温天气国家部委加班情况和政务人员出行规律。

据报告可见,“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经由新技术、新应 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政务人员的公开信息与隐私信息、政府的公开资讯与保密 信息、信息自由流动与谣言违法传播都可能相互转换,普通信息可能上升为敏感 信息,公共信息也可能变身为安全信息,并可能带来隐性的政府安全信息泄露风 险。

因此,促进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同时如何保障政府信息安全,本文将对 此进行深入探讨。

政府信息安全面临新形势 一、万物互联令政府信息更容易被采集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正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速 融合,大到各项政务工作的开展,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互联 网的支撑。一方面,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建设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网 上办事、移动办公、全国互联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

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融入政务人员的生活工作全景。使用各类搜索 引擎进行工作资料搜集、使用联网翻译软件编译文档、使用带有云记忆功能的输 入法撰写工作报告、上下班出行使用滴滴打车、因公出差网络订票、办公用品网 上支付和政府单位地址网上派单等政务人员日常行为都正在每时每刻地发生在 互联网开放的平台上。互联网公司凭借技术和平台优势更容易采集各类与政府相 关的信息,新技术和新应用越来越密切地融入政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二、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政府信息更容易被挖掘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托云计算平台,利用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可扩展的 存储系统等技术,实现对海量信息更深层次含义的挖掘,以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的形象展示。

当前,海量政务人员相关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汇集于各类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关联分析、交叉挖掘等,在浩如烟海的公开信息中大浪淘沙, 使得深入挖掘推测政府工作人员乃至政府部门日常事务行为轨迹成为可能。如滴 滴打车报告,就是在看似普通的出行数据中分析进而得出政府部门的行为规律。

如果更进一步对政务人员日常网上办公数据、移动端浏览数据进行挖 掘,普通信息就可能上升为敏感信息,公共信息也可能变身为安全信息。

三、互联网的传媒效应使政府信息更容易被公开 随着互联网深刻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其传媒效应日益增强,影响力日 益变大。一是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呈现多样化,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普 遍习惯,获取渠道包括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App、门户网站、传统纸媒电子端、 个人网站博客、网络社区等等,互联网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具备了强大的实时性与 实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