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矛盾化解的方法 [化解农村教育矛盾的有效模式]

化解农村教育矛盾的有效模式

化解农村教育矛盾的有效模式 榛子乡,是湖北省兴山县东北部的一个边远而又高寒 (平均海拔1300多米,号称“小西藏”)的小乡(镇)(8 个村53个组219个户联责任区,3000多户,1.2万人,面积361 平方里)。解放前有一句谚语“四十五里的侯家坪,不带干 粮饿死人”是其真实写照。由于条件艰苦,解放后也一直是 犯错之人学习改造和年轻干部(教师)吃苦锻炼的地方。艰 苦的自然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落后的育人意识等制约了 教育的发展,从而导致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笔者一家两代三人在榛子从教(政)几 十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其始于教育的“变”与“兴”。

一、困则思变 (一)变数量 1993年8月,为有效化解师资队伍缺量低质、教育(学) 质量提高难、校点危房众多、师生安全保障难、经费严重不 足、学校正常运转难等多难困境,乡教办没敢请示乡政府和 县教委同意,做出了一项大胆决定:秘密进行“撤点并校” 试验,将黑风垭、朱家铺、麻林等7所校点撤并到完小(乡 教办与包括保康县百峰乡在内的临近乡镇签订协议,双方学 生可跨区域择校免收借读费,后《湖北教育报》曾以“撤点 并校为普九?”开展讨论),试验成功了就汇报,失败了再 恢复。尽管后来因“只斩不奏”受到了上级领导的LILUNSIKAO 严厉批评,也因“探索有功”得到认可和鼓励,继而在全县及县外广泛推行。

(二)变方法 2000年8月,为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因家贫、厌学等而辍 学问题,提高其将来建设家乡(因学历低的局限多数很难走 出去)的素质和能力,乡党委政府请示县教育局同意,并在 其指导和支持下,探索开办“以辍学学生为对象,以党成校 为阵地,以函授为形式,以运用文、算术和本乡镇主要产业 技术为教学内容”的初中职教班,此举得到了宜昌市教育局 的肯定和重视,给予了“达到学分可发中专文凭”的政策支 持。次年榛子乡党成校被评为市级示范乡(镇)党成校。

(三)变布局 2001年8月,为有效提高整体办学效益,乡党委政府确 立了“办好普教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办好职(成)教为本 地培养适用人才、办好幼(学前)教为普教奠定坚实基础” 的三教协调发展思路,并主动请缨,以“学校胜如家,老师 像妈妈”为标准,探索“保育寄宿”模式。在全乡“望子(女) 成龙(凤)”心切的家长及其子女的积极配合下,将全乡46 所中小学整合成“1所初中2所完全小学”,推行“校长竞选 负责制和校长教师双向选择制”,近200名教师择校竞争教 学、保育、后勤服务岗位,配置了用于寄宿学生食宿、卫生、 娱乐、健身等配套设备,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让学生“进 的来、留得住、学得好”。次年县政府在榛子乡召开现场推 进会后给了乡政府3万元的资金以示奖励。二、变则俱兴 (一)教育兴 计划生育、城镇化和富裕农民送孩子到条件更好的县市 上学等原因造成生源逐年减少,现在榛子乡仅剩一所保育寄 宿制完小和一所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因家长不愿意缺生源办 不了)。乡党委政府集中财力改善办学条件,按时全额保证 教师待遇,2001年就出台了以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奖 励政策,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困难家庭学生得到政府、社会 和户联责任区的及时资助零辍学,整体办学效益人民满意。

由于“撤点并校”早,“普九”质量好而且几乎没有债务(13 个乡镇中唯一的)。2000年乡政府和党委书记分别被评为“普 九”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宜昌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二)产业兴 抓当时的教育就是抓今后的生产力。乡党委政府精心谋 划兴乡产业,提出“稳烟(烤烟)、兴菜(反季节蔬菜)、 壮菌(袋料食用菌)”的农业产业战略并接茬奋斗,职(成) 教班培育的实用人才成为了三大产业规模发展的主力军和 领头人,不仅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而且稳住和吸引了青壮 年劳力在榛子乡安居乐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 守妇女”等社会问题少有出现,“校舍(车)安全”问题得 到有效规避。

(三)乡村兴 教改的成功,为乡党委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也增强了信心壮了胆,2000年率先探索村组整合改革,将23个 村105个村民小组整合成8村53组,通过减少村个数、“两委” 交叉任职和村干部兼任组长等方法,精简村干部150多人、 组长近百人,村书记当年待遇由整合前的年不足2千元上涨 到年近8千元且逐年增长,其他村干部的待遇都随之大幅上 涨,同时全乡统一制定了“责、权、利统一,量、勤、绩挂 钩”的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村组大 了,每村的干部数反而减少了,为此逼迫乡党委政府转变职 能和领(指)导农村工作方法,探索出了“经济联合、治安 联防、好事联办、困难联帮(帮扶贫困学生上学是其首要任 务)”的户联自治新模式(每10户左右的农户组成一个户联 责任区,民主产生1名村民代表带领大家开展“四联”活动), 一个“联”字活了全盘棋,呈现出《人民日报》等媒体所报 道的“经济联合经济兴,治安联防治安好,好事联办好事多, 困难联帮困难少”的可喜局面。如今的榛子乡既是“天蓝、 地绿、水净”的美丽乡(镇),更是“富裕(财政公共预算 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为全县第一且农民收入差距最小)、 生态、和谐”的幸福乡(镇)。榛子乡大胆始于教育先行先 试的系统配套改革所取得的综合实效证实:“撤点并校+初 中职教+保育寄宿”的乡村办学模式是化解农村教育诸多矛 盾的有效模式,也是分类培养各种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 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