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前提正确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前提正确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正确设置与陈述 教学目标是让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高中历 史教师只有努力掌握好这项基本功,方能提升课堂教学的科 学性与有效性。一、教学目标分类及功能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根据预期时间的长短 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通常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课程教学目 标、模块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三种类型。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功 能,这是指其导教、导学、导测评的功能;
二是教学结果的 测量与评价功能,指的是一节课、一个专题、一个模块的教 学结束后,通常需要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其中最可 靠和最客观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二、教学目标设置与陈述的不足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主要存在以下一 些不足之处。一是教学目标设置缺乏整体性。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强 调的是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设计,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 一。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却没有兼顾好这个问 题。
二是教学目标设置缺乏层次性。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 标时既没有认识到三维目标的层层递进关系,也没有考虑到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是教学目标设置缺乏可行性。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目 标设计时,片面追求高效目标,忽视了高中教学的实际,导 致教学目标的可行性不大。
四是教学目标陈述对象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一些 教师习惯于把教师的教学过程或教师教授的内容、结果作为 教学目标,而不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作为教学目 标。
五是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不正确。
合格的教学目标陈述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行为动词和名词(或 名词词组),但一些教师在使用的时候用词不当。
六是教学目标的陈述没有表现出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
三、设置及陈述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方面,从教学目标设置策略来看。
一是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基准,确立三维教学目 标。如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的课程标准为: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结合课程标准以及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可把本课的教 学目标设置为:①能说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 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②能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 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 的忧国忧民思想;
③能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 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二是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在设置历史教学目 标时,要充分体现目标的层次性。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 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目标。这三个阶段目标之间要充分体现其层次性。笔者认为,学期 目标为总体目标,是本学期的最高目标,单元目标为中间层 目标,课时目标为基层目标。除此之外,在设置不同阶段的 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 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科学设置层次目标。
三是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以必修二《近 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节为例,根据对课程标准的分解 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将本课的内容提炼如下:民国时期民 族工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发展状况、原因及表现;
分 析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多角度分析近 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影响;
由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 标:能陈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阶段、原因、 表现、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和新的情境材料,探究影响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 影响;
能认识到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另一方面,从教学目标陈述策略来看。
一是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可 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教学 目标陈述为:能回忆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基本史实(背景、时间、经过、意义或影响);
能认识到中共诞生是近代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教学目标陈述需要使用合适的行为动词。合格的目 标陈述必须有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但动词 可以区分为行为动词和非行为动词。所谓行为动词指的是动 词所描写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外显的,如写出、说出、陈 述等行为动词。但许多动词描述的动作是看不见的,如思考、 体验等非行为动词。所以,完全用行为动词陈述目标有困难, 但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学界定的动词来描述历史教学目标。根 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容及特点,我们把认知过 程的水平从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级。
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的教学目标可以陈述为:①能解释下列概念:中央集权、专 制主义;
②能简要叙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和基本 内容;
③能根据基本史实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作 用和影响;
④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形成本课的知识结构。
三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所 谓“导学”就是目标要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学会 做什么;
所谓“导教”,就是目标中应暗含要教会学生的知 识、技能、认知策略是什么;
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例如,人教版必修三《文艺 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四个目标:①准确记忆文艺复兴的代表 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②能概述文艺 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性质、核心思想及其含 义、内容、斗争对象、斗争目的和影响;
③能概述宗教改革 首先出现在德意志的背景、性质、核心思想、斗争对象、斗 争目的和影响;
④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二者 的异同。
这个目标便可以起到导学、导教和导测评的作用。从导 学来说,学生一看到这个目标,就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能最低限度地说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马丁 ·路德的主要观点(记忆水平的要求),以及概述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的背景等内容(理解水平的要求),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运用水平的要求)。从 导教来看,教师一看到这个目标,就知道目标中含有问题探 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图片分析等教学过程与方法;
从 导测评来看,教师一看到这几个目标,就知道测验题应如何 编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