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三引重建构_建构区放什么

一放三引重建构

一放三引重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 动发现,对所学的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
同时强调教师要 适当的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 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从而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呢?笔者认 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新课程高考方面的新 要求等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核 心引领”工作。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 用和充分发挥教师“核心”引领作用两个角度谈点一孔之见。

一、“放”——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这里的“放”是指下放师权,即在当今混合式学习时代, 语文教师适时的给学生提供“讲台”这一平台,让学生走上 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学生可以把自己获取的语文资源或习 得拿过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

1.定期开展课前活动 笔者轮流将每节语文课前的几分钟让给学生,让学生将 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以授课的方式传授给其 他同学。当然,学生授课的内容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大家事 前约定了范围的内容。语文课前活动的内容,高中每个学段 各有侧重。如高一学段;
周一,熟语与名句积累;
周二,我 喜欢的一首古诗词;
周三,文言小语段阅读;
周四,分享一 篇佳作;
周五,时事跟踪报道。大家知道,语文学习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点滴积累功。下放师权,开展语文课前活 动是笔者发动集体的智慧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一种做法, 师生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阅读视界、丰厚了文化积淀。

2.不定期开设“课外古诗文迁移阅读活动课”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扉页《致同学们》中明确指出: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 你们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笔者考虑到“古 诗文阅读与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 步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和鉴赏的水平,笔者在一个古诗文单 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会开设两三节“课外古诗文迁移阅读 活动课”,课上学生扮演老师角色,每节课由三四个学生轮 流到讲台前主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教 学生的效果比老师“一言堂”要好,他们互相启发,互相提 醒,久而久之古诗文阅读理解与鉴赏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3.不定期开设“读写专题汇报交流活动课”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读“纳”写“吐”的过程,学生的 阅读收获需要通过“写”展示出来。不定期开设“读写专题 汇报交流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之间进行“文才大比拼”。

例如在高二学段结束《先秦诸子选读》部分的教学任务后, 笔者开设了一节“学习《论语》专题汇报交流活动课”。这 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读“纳”写“吐”的方法进 一步去探讨“孔子及《论语》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哪些素 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运用这些素材”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写作中驾驭文本素材的能力,养成自觉积累文本素 材的好习惯。

二、“引”——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引领”作用 上述举措确实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但笔者也发现,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持久,他们缺 乏主动设疑的问题意识,对核心概念、专业术语等的建构缺 乏深层理解。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的两篇小说《林黛玉进贾 府》和《祝福》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语文老师怎样进行“核 心引领”。

1.一“引”知识关联处 2.二“引”方法迁移处 笔者在教授完《林黛玉进贾府》后让学生做了一篇拓展 阅读《倔探春恣性拒抄检》,其中有一道常规题“根据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探春这一人物形象”。答到“探春有胆有识, 富有反抗精神”的十之八九,但能答出“探春头脑清醒,目 光敏锐”的寥寥无几。这时就需要教师将课文中描写方法“引 领”出来,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探春说过的话。学生发现了探 春说的“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 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 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句话是探春关于封建 家族“自杀自灭”才会“一败涂地”的洞彻之见,是对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的政治预言。老师的这一“核心 引领”不仅打开了学生思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红楼梦》 主题的进一步理解。

3.三“引”探究困惑处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疑难困 惑的问题,肩负“解惑”任务的教师当然要对学生遇到的疑 难问题进行“核心引领”。比如在学习《祝福》时,有学生 提出了“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问得 相当有水平,正是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准备引导学生探究的问 题。要解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首先回答以下两个小问题:
“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 争或者说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大家交流讨论后再由教 师进行“核心引领”,从而明确答案:“祥林嫂‘逃’‘撞’ 不愿二婚是受到了‘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的影响,祥林嫂 ‘捐门槛’‘问魂灵有无’是受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

她的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 误的,所以不能说祥林嫂有反抗精神。” 在继承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基础上,笔者所倡导的这一 “放”三“引”的教学模式是追求高效教学的一种具体做法。

如果将学生的主动建构和教师的智慧建构两者结合起来,高 中语文的学与教就会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