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_略论吕思勉钱穆通史编纂思想的异同

略论吕思勉钱穆通史编纂思想的异同

略论吕思勉钱穆通史编纂思想的异同 吕思勉与钱穆是现代治史宽赡,著作宏富的史学大家。

吕思勉写了《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史》等通史著作, 钱穆写了《国史大纲》等通史著作,本文从他们的著述目的、 历史观、理论指导、写作内容和写作体例作一初步比较。

摘 要:
吕思勉;
钱穆;
通史编纂思想 吕思勉与钱穆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学家,他们博通 古今、著述宏富,在20世纪中国史坛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吕思勉、钱穆均有关于中国史的通史著作行世。吕思勉的成 名作——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第一部白话中国 通史;
另有《吕著中国通史》,上册出版于1934年,下册出 版于1945年,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孤岛”上海。钱穆的 通史著作主要是《国史大纲》,成于1939年,是一部极富思 想见解的通史著作。比较两位史学大家的通史巨著,我们可 以看出他们通史编纂思想的不同特色。

一、写作目的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强邻逞暴,国土日蹙”。钱 穆认为,在当时的对日抗战中,要想重建国家,必先复兴文 化,要唤起民众,必先认识历史。新通史的最主要任务是将 国史真态明白的告诉国人,使国人了解祖先对于国家民族的 贡献,激发民众热爱祖国,保护本国历史的热情和诚意。钱 穆曾言:“鉴古知今,端赖历史。……今日所急需者,厥为一种简要而有系统之通史,与国人以一种对以往大体明晰之 认识,为进而治本国政治社会文化学术种种学问树其基础。

尤当为解决当前种种问题提供以活泼新鲜之刺激。”这里的 当前问题是指国土日丧,人们对抗战失去信心。因此钱穆是 怀着极强的民族荣誉感而写,“本不愿急切成书,特以国难 枨触,不自抑制耳。”《国史大纲》对当时鼓舞人心,振奋 士气起了很大作用。

吕思勉与钱穆著述通史目的的不同与当时的国势有很 大的关系,这显示了史学家们关注时事,彰显史学价值,实 现经世致用的目的。

二、历史观 吕思勉主张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线索编纂通史。《吕 著中国通史》按照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学术文化的次 序编排,具有社会史的特点和长处。而钱穆则是主张以政治 制度为“主脑”,他撰写通史“首曰政治制度,次曰学术思 想,又次曰社会经济”,所以在《国史大纲》中,不免忽略 了作为“最下层之基础”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

毫无疑问,历史学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 历史研究的,不同的历史观会导致他们对社会历史做出种种 截然不同的判断。钱穆看到是“由秦汉直到最近,二千多年 ……看不出中国史在此方面(经济)有几多绝可注意之变动 与进步。”由于钱穆始终坚持学术思想为历史“最中层之干 柱”,它决定着“上层之结顶”的政治制度,远比“下层之基础”的社会经济重要,所以说钱穆的通史观主要是一种以 学术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史观。由于钱穆仅从文化本身去解释 历史的发展变迁,这就回避了引起文化学术思想变迁根本的 社会经济原因的探索。所以,他的治史理念不是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而是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这是他和吕思 勉历史观上的不同。

三、理论指导 梁启超理想中的“新通史”,包括两个改革目标,一是 通史内容的改革,一是通史体例的改革。吕思勉通史编撰的 指导思想是以梁氏“新史学”为方向的。将梁启超草拟的通 史目录和吕思勉两部通史目录做一比较,我们会发现,梁启 超的“新史学”通史计划,由吕思勉落实到了实处,“不仅 符合梁先生理想中的知识储备需求,而且目标和构想也灵犀 相通。”吕思勉不仅是对“新史学”思想的继承,还是发展 和深化,他将新式通史的编著引向社会史开拓的新方向,因 此,吕思勉是梁启超“新史学”旨趣的实践会通第一人,是 中国社会史方向的先驱者。钱穆亦是梁启超“新史学”的继 承者和开拓者,他承接了梁氏的社会进化论,提出贯通诸家 的历史研究新路向,而且还以独创性的思维,首倡以历史精 神研究历史。

四、写作内容 在通史观的内容上,吕思勉主张重常人、重常事。其《历 史研究法》一文提到“常人,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的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决不能知道山崩的所以然, 如其知道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在吕思勉通史 著作中,更多的是关注的普通人,普通事。而钱穆研究历史 的目的是为了驳斥当时盛行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在《国史 大纲》里,处处洋溢着钱穆的文化本位论。钱穆认为,文化 就是历史的全部整体,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精神的展开 和演进过程。所以,在内容上,钱穆叙述了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旨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全 貌,但由于历史观的不同,《国史大纲》的撰述还是以学术 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主。

五、写作体例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的是章节体,避免了过去 条列史实,缺乏见解的弊端。其《吕著中国通史》以专题的 形式来编排,上册为文化史,叙述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 度和学术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下册是政治史,按照时间叙 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这样便于读者系统的了解每一方面的 沿革变迁。钱穆的《国史大纲》承袭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章节体体例,与纲目体相结合,形成了通史编纂的新体例。

纲为论断,提示大要;
目为材料,提供证据。钱著章节体下 采用纲目体的撰史体例,便于读者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的本质 特征和演进大势。

总之,吕思勉、钱穆的通史编撰在写作目的、历史观、 理论指导、写作内容、写作体例等方面各有特色,各有创建,在各自编纂思想指导下,均写出了有影响的划时代历史著作。

吕思勉、钱穆两先生的通史编撰成就和思想对我们有重要启 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2. [2]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4]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J].史林,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