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经典有感
读红色经典有感 读红色经典有感(一):读《八路军战史》有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结束的第七十个年头,但是不管是对于我们还是老一 辈经历过那些疾苦的人们,提起这个可悲可泣的历史还是有众多感慨。令我想起 这段历史的是一本书《八路军战史》,这本书向我生动的描绘了一支人民军队的 勇敢与智慧。
这本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 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 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资料。充分记述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 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及其先进事迹,又真实反映部队以前遭 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直 接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这本书记述这支军队的光辉 战斗历程,总结和借鉴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 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 平发展的史实。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常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 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中,看到了应对条件的艰苦,生死 的离别,敌人的诱惑,八路军战士的坚定的决心与意志。
在八路军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众多重要的战绩,有对日抗战太原会 战中,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中等规模战役 的平型关战役。也有发生在山西北向的最大关口的雁门关的伏击战,此次战役, 伏击众多的日本兵,以及日军的汽车飞机等重要的运输工具。还有八路军第师一 部建立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围攻,以及阳明堡大捷等等。
抗日战争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 战争中取得胜,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 中国,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地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
读史明志,以史为鉴,读这本书不仅仅了解史实,还要有所启发。作 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今生 活在一个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的国家,我们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的爱国呢,就像孙中山曾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要明白怎样爱国”。可能没有了战死沙场的机 会,没有了精忠报国的年代。但是爱国的话题从未改变,我认为,只要我们没有 辜负那些为了这天拼搏的人,作为一个大学生努力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将来报 效国家,就是最基本的爱国。
读红色经典有感(二):
《红日》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日》这本书。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 一瞬间,那一场场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在 伟大的解放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红日》是吴强所著的红色经典小说,描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 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 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 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透过对小说剧情的阅读,我首先体会到的是以前战争的艰辛。解放军 要解放全中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他们却做到了,这并不是随随便便就 能够做到的,在这样一轮红日生起来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本部书给我留下最深 印象的是1947年4月,张灵甫以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作为核心和中坚,再一次向 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的情节。华东野战军把这股敌人逼进沂蒙山区的 孟良崮一带全面包围了敌人。沈丁部队配合兄弟部队围歼在孟良崮一带的国民党 74师。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冒死向解放军阻击部队冲击,企图救出陷于绝境 的74师,都被华东野战军打退。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 士们攻上了高峰,歼灭了74师。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 无数战士的牺牲,最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的,这句话不是小时侯说着完的,那是历史 见证的。以前的中国人民为了这天中国的和平而出生入死,让我更加明白这天的 完美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而此刻的大学生,整日打机泡吧的大有人在,这岂是我辈所为?我们 需要明白的是:这样能让我们安心地生活、学习,发展经济,发展文化的环境, 是在前一辈的牺牲之下换来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加不能辜负前人对我们的期望,不能辜负了他们用生命作为代价。
再者,联想起上次张丰清教授题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讲座,我 更确信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前进中一一克服所受到的磨难,度过难关并不是偶然 的,不拥有智慧,没有真正的领导潜力,怎能在这样危险的状况下脱颖而出,怎 样才能让人们信任他们,听从他们的指挥。中国共产党员有坚毅的精神,以及注 重学习持续先进性。在故事中,蒋介石带领着的是自我的“王牌”74师,却被共产 党消灭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刘胜受伤了,但是他临死前还关心着前线的状况。
最终,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灵活地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的 胜利。
共产党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正义的队伍,此刻我们处于和平的年代, 更加不能忘记当初动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发挥自我应有的作用, 让自我的人生不白白虚度。
看完这本书,我感到自我此刻完美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战 士用鲜血换来的。战士们虽然都不在了,但他们那永垂不朽,宁死不屈,舍己救 人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读红色经典有感(三):
读《红色经典》有感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 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 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 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 口地道,而且一向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摔日军在天黑之 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忠叔发现了,高老忠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 灾难。应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桂树下,解开绳索, 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大钟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起了, 这位忠诚的老忠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忠 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忠叔报仇!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 道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 了,但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 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逃。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的民兵从地下像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后,活捉 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 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这样的奇 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从 前的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人的,明白了他们的辛苦。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 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 我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困难,用自我的生命捍卫了自我的家园和祖国!他 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读红色经典有感(四):
《为了胜利》观后感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 军的重大伤亡。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 大胜利,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抗战胜利是由无数名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回来的,值得 每一名懂感恩,有血性的中国人铭记终生。在这次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不 能忘记的抗战》》。本书从跨入近代的中日两国的国情写起,详细的描述了中国 在被侵略的过程中,从麻木到觉醒到奋起反抗,中国革命者为了抗战胜利,抛头 颅,洒热血,历经艰辛,付出惨烈代价,最终获得胜利。反映近100年来中日关 系演变发展、日本对华侵略霸占及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浓缩型通俗文史图文画册, 资料丰寓、客观、真实,计文字30万,图片2360幅。这本书为了再现抗战史,包 含了超多插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整个人穿梭了时空来到了那阴暗恐怖, 布满血腥的年代。各种图片还原给了我们历史上最为逼真的景象。这些珍贵史料 的采集前后长达20年,采访对象多达1000多位,当事人有张学良、陈香梅、杨成 武、张爱萍、吕正操、孙毅、陈立夫、蒋纬国等国共名人,还有大最的参加过抗 战的老战士、平民、劳工及慰安妇等,他们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在小学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到烈士陵 园扫墓,当时年纪还比较小,对于抗日战争还是懵懵懂懂。到了初中,学习了中 国历史,了解到中国那段黑暗的时期,再次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时情绪已然不一样,每当九月十八日听到刺耳的鸣笛声时,总是五味陈杂。我出生在沈阳,成 长在沈阳,对这段历史很了解。
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它早就把中国东北地区视为其“生命线”。经 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准备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对中国东北 地区的突然袭击,史称“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 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影响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并且迅速波及全国,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序幕。从这一天起,炎黄子孙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从 这一天起整个中华大地卷起了5000多年礼貌史上史无前例的怒涛。一位又一位的 爱国人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洪流中。
但是在读到中国革命先烈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努力时,我又觉得热血沸 腾。回顾抗战史,一场场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 的战略相持阶段,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 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在中国最困难的时 刻,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齐,不畏困难,奋起反抗,与侵略者斗智斗勇, 在血泪斑驳的历史中艰难挺过来。并且以难以想象的耐力和无畏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胜利向世界昭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坚挺魂魄。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 问题。是不是读读经典,念念时事就能够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都说读史 明志,以史为鉴,我们不光要了解历史,诵读历史,更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 验,汲取教训。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也经常了解学习党的历史,深刻体会到中 国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拿着武 器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是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能够努力地提升个人的各 方面素养,把自我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同样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迎 来了胜利的曙光。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了 坚强不屈的脊梁。此刻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勿忘国耻,铭记革命先辈的努力, 不断提升自我,托起中华民族的未来。
读红色经典有感(五):
这天我读了红色经典故事这本书,我被刘胡兰的勇气深深吸引,我仿佛看到刘胡兰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情景。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946年被分配到云州西 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委员,1946年12月12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州西村 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名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 刘胡兰逮捕。当匪军逼问刘胡兰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慌张拼死不肯说出共产党的 秘密,被匪军用铡刀当场刺死。()刘胡兰当时15岁。毛主席听到,为刘胡兰同志 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但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却深深地留在人 们的心中。
此刻,我们说在和平年代,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学习英雄,人与人只顾 自我,不为别人着想,他们变得冷漠,但他们是否想到,我们这天的这一切,都 是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我们不就应忘了他们,我们学习的是革命主义精神。
如果人们为人民服务,例如当人家进单元门车子推不进去时,帮忙推 下门;
捡一次垃圾;
给灾区多捐一次钱,那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小事。
让我们大家一齐走进品读红色经典的故事,怀念革命先烈,牢记革命 先烈的精神并发扬光大,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读红色经典有感(六):
红色经典传奇这本书里讲的是革命时期的一些革命故事。最让我回味 的是井冈山。
井冈山这篇文章写的是:由于军民的生活困难,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了 一个下山挑粮运动。一天,朱德军长像往日一样下山挑粮。那年,朱德军长已经 40多岁了。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 了他。战士们商量,一齐到朱德军长面前抗议,劝他少挑些,但是没用。中午朱 德休息时,一个小战士把朱德军长的扁担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他就能够休 息了。谁知朱德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做了一个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在上方写 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有人偷了。
正好今年我也去了井冈山,井冈山上有许多纪念碑和古代的东西。其 中就有一幅朱德挑粮上井冈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的画面。这让我想到了他们当时在树下研究作战计划时的画面。这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也 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我们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创造完美生活。
读红色经典有感(七):
读红色经典书籍心得体会 近日,根据江桥镇第二届“党员学习月、百姓学习周”活动的实施意见, 劳动保障事务所党支部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五个一”系列学习活动 诵经典谈体会。我支部党员干部阅读了《长征》、《青春之歌》、《太阳照在桑 干河上》等优秀红色经典书籍。在积累自身素养的同时,也更深入了解党在各个 时期的历史和感人事迹。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 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我拥有一对永折 不断的翅膀。
透过仔细品读《青春之歌》了解到:以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 描述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 更新自我,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 共产党领导下,用心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能拥抱起完美青春。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 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 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 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 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DD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 应对层层苦难的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下,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艰辛异常。
可她只当这些灾难、痛苦是人生的调味剂,从不向命运低头,这种永不服输的精 神、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强大的 促人奋发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伟人说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观上的美丽往 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
但是生命的高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一 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 于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
林道静在党的引导下,对自我的人生进行思考,最终决定跟党走,跟着中国共产 党走向康庄大道! 我们一生中最美丽最灿烂的青春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 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果实,昭示着寒冬的期望。青春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 搏的激情;
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在《青春之歌》中,我们跟随林道 静一齐,追寻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透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们受到一次形象生动、刻骨铭心的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大家深深受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纷纷发表感想和体会, 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工作,立足本职、心系 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切实把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转化为精神动力, 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学用结合,以用心的敬业精神、优质的服 务理念投入工作,使我镇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读红色经典有感(八):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九十周年,我去图书馆借了本红书看,是写毛泽东 的老师徐特立老师的故事。
主要是写了徐老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长征路上,抗战时代以及解 后各个时期的故事。他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原先是一支 年轻的队伍,它的成员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他们当中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 义士,也有讨伐过袁世凯的勇将。这些老者数量不多,正因为少,才更显得他们 难能可贵。而徐特立是五老中最年长的。他是在革命遭到失败时,勇敢地参加了 共产党,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持续旺盛的斗志、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关心下一 代、省吃俭用的高尚品德。
有一章讲到,领导给徐老配一匹马和一个饲养员,徐老不是给同志们 驮东西,就是给伤病员骑。瞧,他总是想着、关心着群众。在长征的路上一个年 过五十的老人竟把马让给别人骑,自已走上草地上。还有一次在抗战时期毛主席 去看徐老,问他有什么困难,徐老不想给主席增加麻烦,什么也没提,他的秘书 和主席说才明白要个热水瓶。到了北京后,徐老常常坐公共汽车去做报告、开会。一天下午,徐老失踪了,原先在他回来的路上人太多了,车来了他先让别人上, 这样等了一班又一班,直到公安部派去的同志去接他才离开。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要多向徐老学习,学习他关心同志,勤俭节约。我 们通常浪费很多,以后要学会节约,也要向徐老学习多为他人着想,多帮忙身边 的人。我也期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