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镇上的美少年 至美少年一种阳光评价的校本实践

至美少年一种阳光评价的校本实践

至美少年一种阳光评价的校本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逐步健全和 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 序,已成为教育的大势所趋。为此,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积 极推进“阳光评价”实验改革,并取得良好成效,而建设大 马路小学更是具有前瞻性地在2013年就启动了“至美少年” 评价机制的探索。2014年,学校正式全方位开展并践行“至 美少年”评比活动,让学生在“争美”“致远”中,勇做“美 少年”,开启了阳光评价改革的校本探索帷幕。

一场成为人生回忆的颁章典礼 这一天是学年最后一天,也是建设大马路小学六年级学 生在母校的最后一天。为了欢送这帮即将毕业的孩子,学校 特地举行了毕业暨表彰典礼。

在温暖的舞台灯光下,活动徐徐拉开序幕。主持人手拿 红色颁奖名单出场了,一个个毕业班的孩子都紧张了起来 ——因为那上面可能印着他们的名字。为了成为那名单上的 名字,孩子们已经整整努力了两年。自从吴校长提出“至美 少年”评选活动开始,大家就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获 得这一光荣的称号,尤其希望获得那一枚珍贵的“至美少年” 奖章。

舞台的音响中终于传来主持人的声音,听到自己名字的 孩子一个个按照老师的指引,快步走向舞台中央。他们胸佩 鲜红的,印着“建设大马路小学至美少年”几个金黄大字的绶带,接受着同学们的欢呼和掌声。

掌声中,吴校长走上了舞台,为获得表彰的孩子在绶带 上别上“至美少年”勋章。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一阵一阵传 来,获奖的同学们既兴奋又紧张。望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望着父母亲骄傲的神色,台上的孩子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颁奖完毕,这些“至美少年”们在谢过校长和同学们后, 欣然走下了舞台……事后,已就读广州名校执信中学的刘思 婷回忆说:“我的小学阶段是在建设大马路小学度过的。对 于我而言,‘毕业’不是一个轻飘飘的名词,而是一份沉甸 甸的留恋。对于朝夕相伴的同学,对于兢兢业业的老师,对 于作育英才的校园,我心存依恋与感恩,而每次都让我回想 起这一切的,就是被我珍藏在抽屉里的‘至美少年’勋章。” 一项着眼主动“生长”的评价改革 及至目前,建设大马路小学“至美少年”评选已时近两 年,而它的萌生和发展其实远不止两年时间。早在十多年前, 吴小兰校长在新西兰进行学术交流,她所寄宿的家庭里有个 残疾的孩子,就读的却是镇上很优质的中学,同学们都是身 体正常的孩子。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残疾孩子在学校里跟 其他同学没两样,努力学习,有很多朋友,且谈论自己的学 校时总是一副很骄傲的样子。

吴校长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这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于是经常跟他聊天,后来才慢慢了解到,这个学校会给特别 优秀的孩子颁发一枚勋章——但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这枚勋章。凡获此勋章者,都可以日日佩戴着它,这样别 的学生和老师只要看到勋章,就会知道佩戴者是学校里最优 秀的学生。吴校长一下子理解了那个残疾孩子——是学校里 积极正向的阳光评价方式,给了他健康向上的乐观情怀。

这种精神勉励法给了吴校长极大启发。她认为,目前国 内评选的“三好学生”以及各类积极分子,都没办法完全考 虑到每个孩子的需要。然而,既然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有教 无类,我们的评价方式就应该考虑到孩子们方方面面的特长。

教育教学的评价改革的念头开始在吴校长的心头点燃。

回国后,在多元智能、积极心理学及全纳教育等理论的 指引下,吴校长带领老师们制定了“至美少年”学生评比方 案,开始了阳光评价的改革探索。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将 学生个人评选方式由被动的推荐改为主动申请。开始时,学 校每学期提供12个申请项目,如果一学年度能获得其中10项, 就将授予“致远十美少年”称号,这等同于过去的“三好学 生”。

“致远”这一称号,源自校名“建设大马路”。当时, 有教育专家建议从校名的含义出发,建设一条让孩子们走得 “更实、更宽、更远”的大马路。其中“更实”是指基础知 识要扎实,“更宽”是指全面发展,“更远”是指要为成长 奠基,并由此而延伸出“至美文化”“致远教育”的办学理 念。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十二美” 少年评价标准,形成了目前的“至美少年”系列评价。相应地,同学们只要积极参加评比,发挥各自长处,保 持学习信心,在一学年里分别拿到十个“美少年”称号,就 可以在年度评选中获得“至美少年”勋章。

一种需要相互“发现”的品质蝶变 第一次举行“至美少年”评比时,有很多同学问:“老 师,我觉得都没达到标准,怎么办?”“老师,我觉得我都 达到了,是不是都可以评呢?”类似问题很多。由于学生习 惯了以前的“三好学生”评价标准,习惯了由老师决定谁做 得好,谁该被表扬,因此当突然有了决定权的时候,一下子 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而这也正是“至美少年”评选的意义所 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 有意识地将评选标准具体化、生活化,让他们以此为对照来 规范自身行为。

有一个孩子在上学期的“至美少年”评比时,觉得自己 全都达标了,因此在全部项目里都有自荐,但在小组评比时, 同伴们却只同意推荐四个项目。她很生气,也很困惑,觉得 自己明明都已经做得很好了,同学们为什么就是不同意呢? 对此,一个组员解释说,做值日时,你没有准时倒垃圾,让 班级扣了分。另一个孩子说,因为你的迟到,导致我们没有 评上“文明班”。她一时无言以对——没想到同学们观察得 那么仔细!但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变成同学们心中 的“至美少年”。结果第二年评比时,她很谦虚地自荐了八 个项目,而小组同学却帮她推荐了十个项目。有个组员说,上一次午休排队时,你最后一个离开课室,还顺手关上了风 扇,达到了“环美少年”标准。另一个组员说,你上次画的 画不是被老师贴出来展览过吗?达到了“画美少年”的评选 标准。就这样,这个孩子在“至美少年”评价标准的指引下, 在同伴的督促和鼓励下,逐步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成为了 真正的“至美少年”。

当然,从学校的初衷看,“至美少年”评价并非要让所 有孩子都达到“至美少年”的标准,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去改正自己的缺点,让 同学相互监督、相互评价,以此达到“至美少年”的目标。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潜能, 这形成了人的差异,因此评价时应综合评价。而积极心理学 派的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则指出,当孩子周围的环境和教师、 同学及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能 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评价应指向支持鼓励与建立信心。

“至美少年”的评比,正是多元智能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科 学应用,它让孩子们在不断“争美”中逐步内化品质,提升 能力,获得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广东广州 510500)中小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