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现象 [浅谈中学生高分低能现象]

浅谈中学生高分低能现象

浅谈中学生高分低能现象 摘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当中,“高分低能”现象历来 为人们所诟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 点所在。本文将从实际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主学习 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高分低能”现 象的危害及对策。

隋朝设立的科举取士制度,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才选拔 机制奠定了基础,并逐渐演变成了为人们所熟知的高考制度。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考试制度的弊端被人们 发现和批判,其中大的弊端就是“高分低能”,即能在考试 当中取得很高分数的学生并不具有与之相匹配的高能力或 者高才干。其实这种现象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是自古有 之。读书人刻苦求学,希望能通过科举制度一鸣惊人,从而 实现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的梦想,但是,有的人只是两耳不 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满脑子所思所想都是经义 文章,句读史论,根本没有治理地方、为民造福的才能。这 样的人,纵使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到地方为官后多半 也是不通政务、为害一方。因此,历史上才有“百无一用是 书生”的训诫。当今社会,“高分低能”尽管不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但是它波及的范围却逐年扩大,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由于应试教育具有功利性、教学内容单一性、教学方式投机 性等特点,学生为了考取高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 往往只重视具体知识的讲解、做题技巧的传授和大量的重复 性、机械性练习,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长此以往,不止学生的个人前途受到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 来也令人担忧。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笔者看来,要摘掉“高分低能”的帽子,必须从以下 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实际操作能力。很多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解答一道 数学解析题,却没办法计算实际的住房面积;
有人能用多种 方法解决地图上的方向问题,可是现实生活中却仍然会迷路。

对于中国的广大学子来说,总是纸上谈兵得多,真操实练得 少。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也是今后的教学考试改革应该重 点攻克的方向。

(2)心理承受能力。中国的学生一生之中要经历大大 小小很多次考试,看起来似乎已经轻车熟路。其实不然,大 部分人总是外强中干,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叫苦连天、 怨天尤人,而一有点成绩就喜不自禁、夸夸其谈、得意洋洋,更不用说一旦遭遇家庭变故、生活不顺,就容易意志消沉、 萎靡不振,难怪有人会称呼今天的孩子们为“扶不起的阿斗”。

(3)自主学习能力。很多高中生的目标就是考一所好 大学,至于考上好大学之后应该怎么办,却没有人能为他们 解答。以至于很多考生上了大学之后自由散漫,浑浑噩噩, 最终荒废了光阴,始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这归根结底都 是没有弄明白“我能做什么”和“我要做什么”的区别。

(4)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志。21世纪需要的人才, 一定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方面,学生创新 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 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 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活 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实,无论高分还是低分,学校教育的初衷和社会的期 望都是让学习者获得认识世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数只是 学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为教育服务的衍生品而非学习的目 的。因此,教育工作不能本末倒置,而应该有重点地进行培 养和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高分低能”之中的“能”,在笔者看来,只是一种笼 统的概念,它既不指单一的某种学科技能,也不局限于学习 领域,它应当是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的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要想获得这种能力,只依靠书山题海的战术是行不通的,只 有增加实践、投身社会,才能最终完成从学生到人才的转变。

参考文献:
曲华浅谈应试教育与高分低能教育教学论坛,2014 (50). 申宁萍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 养科技资讯,2013(12). 焦锋,雍克勤学习科学视域下的知识学习与反思——兼 论“高分低能”现象当代教育论坛,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