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识字教学多元化探索】低段识字教学

低年段识字教学多元化探索

低年段识字教学多元化探索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再学习、阅 读和作文的基础。面对低年段识字量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好 好掌握生字,把基础打稳、打固,走好学习的第一步,是很 多低年级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谈 到:教师要用多种材料、多种方式呈现教材,促进多种智能 的开发;
同时要让学生用多种不同方式学习同一内容,表现 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使各种智能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受益,得 到发展的机会。总之,教的多样性和学的多样性都应注意。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个体的智能 发展差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 性认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力求使学生能自由、主动、 轻松地识字。在实践中,我的思考和做法如下:
一、注意教的多样性,在规律中寻找识字的方法 汉字是一门古老、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但很多汉字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平时的识字课上, 我很注意利用这种规律来教学识字,并把方法交给学生。让 他们自己去发现字的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去识记。如:教学 “众”字,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品字形结构,由 哪三个熟字组成,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三人是众”这个规 律,从而引申到“三木是森、三日是晶、三口是品”等。

学习汉字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有时我也会根据一 些字的特点,编一些字谜由学生猜,如:什么圆圆像盘子(日),什么弯弯像月亮(月),两个小人坐在土上(坐),上不上, 下不下(卡),上下都是可(哥),什么字一口吃掉牛尾巴 (告)等等:背诵编成的歌谣,如古月胡,弓长张……都是 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另外,我还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 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谁还 有更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 潜在的创造力。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很多方法,掌握了规律:
拼一拼,换一换、加一加、按部首归纳、形声字……百花齐 放,各出其谋。就算同一个字,他们认识的方法也是各异的。

如“蚂蚁”一词:有的充分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有的用 熟字加一加(虫+马、虫+义):有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学生的表现很令人振奋,他们各抒己见,教师充分尊重和理 解学生,及时鼓励、给予表扬,把“被动地学”变成了“主 动地学”,各种思想在课堂中碰撞,让思维闪烁智慧的火花, 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意学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学习生字的动力 (一)营造环境。激励学生识字,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 识字的环境,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我特意在班级中建 立了一个“我与汉字宝宝交朋友”的识字角,鼓励学生把自 己认识的字、词、句、字谜……写好贴在识字角,让大家都 来分享汉字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和丰富的知识。在此基础 上,我成立了管理小组,选定小组长,专人管理,使学生一回到课室,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真正做 到了大家齐识字的效果。

(二)在生活中识字。汉字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本身就是 一本百科全书。因此,我提醒、鼓励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 边的事物,不要放过随时随地认字的机会。如:在上学路上, 看到路边路牌上的字、两旁商店的招牌,把上面的字都认一 认:与父母逛街买东西、假日去酒楼喝早茶看看商品上的说 明书、价目表和菜谱;
平时看电视,屏幕上显示的字读一读;

晚上陪爸爸、妈妈一起看报纸、杂志等等。其实学习不是单 一的,这样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举一反 三。如果遇到不会的字,记住字形,问问爸爸、妈妈,或者 回到教室写在识字角上,请教老师、同学。在不知不觉间, 学生日积月累,既复习了熟字,又认识了新字,也符合学生 的年龄特点,打破了教材单一的枯燥,摆脱了以往刻板单调 的一遍又一遍,在课堂上重复性地、机械性地认读、识记,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注重动手操作,实践中加深对汉字的识记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

但是小学生大多数是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的。对事物具有 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 的天性,对学过的字很容易遗忘。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把学 会的字积累和运用呢?我知道实验和操作是教学方法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而且小学生总喜欢动手做这做那的,我们就 好好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小卡片。

要求卡片里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写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或者是画一幅图、猜一个字谜、编一首儿歌等等。两周进行 一次四人小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重温、巩固学过的知识。

教无定法,但是只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 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把多元智能理论 与低年级识字教学整合起来,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钟祖荣,任芳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解读》 [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