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德的故事】 传统美德简短小故事

关于美德的故事

关于美德的故事 关于美德的故事篇一:“蚊帐”大王刘腾龙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脸庞、干练的作风,是刘腾龙多年来在乡亲们眼 中的印象。近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发展蚊帐产业,并带 领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 为民情怀,赢得了广泛赞誉。

1948年 2月,刘腾龙出生在高安市蓝坊镇新社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6 岁那年,他被推荐到当地一家陶器厂当学徒,不到一年时间,勤奋好学的他就当 上了车间主任。走上 “领导”岗位后,他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从车间主任到副厂 长,再到厂长,职位越来越高,陶器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好。这期间,刘腾龙也光 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4年,高安为了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各乡镇外出考察项目。刘腾龙 和蓝坊乡领导去到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经过艰苦的谈判协商,终于争取到这家企 业来蓝坊投资办厂。规划征地、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培训员工……仅92天时间, 占地200亩的高安第一纺织厂正式投产,刘腾龙又从陶器厂到纺织厂担任厂长。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纺织厂生产经营红红火火,成为高安的重点企业,产品先后 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宜春市科技进步奖。

出于业务需要,刘腾龙经常要到浙江出差,每次出差,都有很多亲戚 朋友要他帮忙买蚊帐。精明的刘腾龙意识到这个商机,决定自己做蚊帐。

1993 年,刘腾龙在纺织厂卸任后,特意跑到浙江生产蚊帐的公司学习生产工艺,下料、 用料、分料、缝纫、包装……他把蚊帐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用心记了下来,然后 回家再学着做,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他终于掌握了全套蚊帐制作工艺。

蚊帐做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找销路。为了打开销路,刘腾龙骑着自行 车,载着蚊帐逐村叫卖,经常出去就是一整天,渴了,捧口井水解渴;饿了,吃 口随身带的馒头;困了,找个树荫打个盹。高安的市场打开后,为进一步拓展市 场,他带着蚊帐到上高、奉新、宜春、南昌等地推销,人手不够,他又叫上亲朋 好友帮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腾龙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和诚信经营,把握 了商机,赢得了市场。如今,他的蚊帐销售网络遍及湖北、贵州、四川、广东、 湖南等地,年销售蚊帐 50万顶,产值达1500多万元,年纯收入60多万元。富裕起来的刘腾龙不忘带领乡亲致富。他组织村里 150多户村民加入 到蚊帐加工行列,村民依靠蚊帐产业,年人均增收 600多元。

出资 4万元修建水泥硬化灌溉渠道;出资 2万元硬化进村公路……为 了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他先后出资10多万元。“自己富裕了,能带领乡亲致富, 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出点力,这是我这辈子最想做的。现在我做到了,我感觉很欣 慰、很开心。”刘腾龙如是说。

关于美德的故事篇二:彭玉麟不徇私情 彭玉麟是淸朝著名的将领,早年曾经跟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参加 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彭玉麟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被当世的人一起称为“同 治中兴”的四大名臣。他平生以刚正不阿、严刑峻法闻名朝野。

有一年,彭玉麟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并且受命南下巡视长江水师。经 过安徽合肥,在当地有一个人横行无忌,夺人财物,霸人妻女,而这个人正是朝 内权臣李鸿章的一个侄子,当地官府由于害怕李鸿章的权势不敢过问。

彭玉麟到合肥问明缘由后,令人手执向己的名帖,请李鸿章的侄子前 来。李鸿章的侄子如约来到后,彭玉麟唤来乡民同他对质,彭玉麟指着告状的乡 民, 问:“这人告你霸占了他的妻子,是真的吗”李衙内想着自己背后有李鸿章 撑腰,便有恃无恐地坦白承认了。

彭玉麟勃然大怒,命人将其痛笞一顿。当地县官听到这个消息,急忙 赶来为李衙内求情。彭玉麟不理睬。不久,安徽巡抚也送来名帖求见。彭玉麟猜 想他也是为了李鸿章侄子的事而来,于是一面派人迎接来客,一面令人速斩李衙 内。

事后,彭玉麟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令侄败坏您的家声, 想必亦是您所痛恨的,我已替您处置了。”李鸿章心里十分气愤怨恨,却也知道 对方有理有据,只好回写了一封信向彭玉麟道谢。

李鸿章为什么拿彭玉麟没办法呢闪为他证据在握,心性安恬守逸。正 理在手,又奈我何心胸淡然,即使丟官,也可以归隐农家嘛! 关于美德的故事篇三: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 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 所以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 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马上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 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 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 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 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这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 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 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 计较。

后来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 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 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 王安石写信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