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育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育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育的可行性范文 “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在国际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 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世界合作 教育协会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 习”。本论文主要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 比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学以致用的 课程教学体系;
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课程设置起点;
提高课 程体系中知识的转移价值;
淡化文理界限,增加技术型课程 含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 学模式只有感性认识,并且深度也还不够,仅仅是进行了一 些初级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 制。中国要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必须拥有一大批高 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但目前的情况难以满足旅游业日益发展 的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须确立“校企合作”的 办学思路;
形成“工学结合”的理念;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 型”教师队伍;
建设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建设校企互 融实习实训基地。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校企合作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问题讨论;
企业在学生实习以及合作教育中的作用问题探讨;
校企结合的 模式探索等。如丁金昌提出“以工代学”和“以学代工”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两大认识误区。肖珍教通过中外 对比和深入各类企业进行研究,探讨出一种“3+0订单式” 培养模式。康世硕提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终结学校“单相思”,关键在于形成一种良性 运行机制。赵鹏、汤利华提出了“一确立三建设”的思路:
确立校企合作办学思想,形成工学结合理念;
建设高素质“双 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建设实习 实训基地。刘亭立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和北京联大旅 游学院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院校为例,对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 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相关结论。
上述研究可归结为两种类型:战略研究型、经验总结型。
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缺乏定量分析;
系统性、 学术性、指导性不强;
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对教育对象没 有进行细分、针对性不强;
缺乏可行性研究等问题。在笔者 搜索到的旅游管理专业(包括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的37篇论文中,绝大多数是立足于职业院校,关于 本科校企合作的研究寥寥无几,研究生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
笔者希望,在工学结合的思想高度及西方校企合作成功实践 的背景下,系统分析中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核心问题, 提出可资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以指导当今的旅游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现状分析 (一)西方校企合作的典范 关于校企合作,国际上的典范莫过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 学院,他们所创建的“洛桑模式”是国际公认的酒店管理人 员培养的成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欧洲国家的酒店管理院 校随处可见。学院即是饭店,前台、客房、餐厅、酒吧即是 教室、课堂,教师边讲授边操作,学生上午学完下午练习, 每修完一个门类的课程,还要集中一段时间实习,通过实践 巩固所学理论,在实践中接触管理实务,培养管理意识。“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 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在工程船舶与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 治”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 有一段时间到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然后再回校继续学习,此 即所谓“三明治”教育。此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国家从 英、美等国发展到亚洲、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最典型、最 纯粹的是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顾名思义,这相 当于希尔顿酒店集团研发和人才贮备的中心了。这是由企业 资助学校办学、但同时也为企业服务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 已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了。
(二)国内校企合作模式在探索中 就“校企合作”模式问题,我国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探索, 多数高校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也不断探索和完善,像香港中文大学最近 也跟凯悦集团用这种模式合作。在内地这种模式也在推广, 比如锦江有自己的学校,跟上海旅专、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 也有合作。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种思路还是很清 晰的。北京二外也是全方位地和首旅集团合作,尤其是与首 旅建国合作比较紧密[1],我们的合作是希望向着国外那 种成熟的模式去转化。但因为国内旅游业和旅游学科本身还 不够成熟,因此,关于“校企合作”的进程也是摸着石头过 河,困难重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 制。校企合作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和教 育活动规律,受到经济、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政 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旅游合作教育面临的困境表 现为,原有的行政保障制度不复存在,新机制尚未形成;
国 家法律政策缺位;
企业动力不足、学校活力不够等[2]。
因此,目前的校企合作现状与教育部提出的“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酒店管理专业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经 济、管理理论,根据行业的特殊规律,更直接地运用市场开 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手段,实施企业最佳资源配 置,取得效益的最大化[3]。
(一)培养思想由于酒店业对其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交际方式、 处理技巧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了“酒店 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职业性都比较强的应用性学科。
故而,高等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时,应改变现有的 培养思想对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尴尬局面,重新调整 并确立切实可行的培养思想,从而力争使人才培养和输出与 业界需求和接纳紧密相结合,真正达到酒店管理人才的“供 需到位”。首先,酒店管理专业要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 越”的管理哲学,要强调,一个优秀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其 成功因素不仅需要技术、管理和沟通技巧,更需要心胸豁达、 精力充沛、善于交往、不断创新,而且能够在不同的社交场 合应对自如等特质,也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其次,酒 店管理专业要坚持学术诚信的原则,要求学术严谨、捍卫学 术自由;
要承认和尊重个人价值、团队精神和致力于增进员 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合作;
要遵循业界的行规,满足 酒店管理至上的要求,精益求精[4]。
最后,酒店管理专业要以公认的高层次专业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为导向,通过教育和不断发展的领导人才队伍为酒店 管理业做出贡献;
要以酒店管理艺术、科学的质量和独特的 文化为根基,把扎实的业务能力、性格美学和职业人结合起 来,培养能够带领酒店产业走向未来的人才[4]。在新型 的培养思想的基础上,进而确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为: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教学、素质培养和专项事件的紧密结合,在关注国内外酒店业的发展 动态中,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操作能力、灵活的处理技巧,并且能够面向21世纪、 面向全球化的酒店业实操精英和管理干才,最终使之成为能 够全面胜任酒店业务的职业经理人。
(二)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思想和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与之 密切相关的培养模式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同向的转化,确保其 有效地实施与落实。
1.招生体系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与一般性专业没有区别,这 就使得一部分的酒店管理专业生员与酒店业对从业人员的 一定的身高、仪容仪表等硬性条件、对酒店行业的认可和尊 重态度以及相关素质等要求无法匹配,从而造成这一部分生 员不能如愿以偿地参与酒店业,这就是最基本的高校人才输 出与业界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错位”[4]。因此,今后 酒店管理专业要严格招生条件,以减少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 生。首先,在招生时,应在招生简章和其他招生宣传材料中 明确说明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使考生了解该专业 的大致发展方向,让考生在报考之前能够总体把握本专业的 培养目标与自身的未来发展是否相一致,从而减少报考的盲 目性。其次,鉴于酒店行业就业时的具体情形和对考生负责 的态度,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应当对报考者的身高、体态等自然条件进行建议性限制,以免犯高校培养的人才由于外在条 件而不被业界所认可的低级错误。理想的操作方式是,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面试环节。此外,可以借鉴瑞士洛桑酒 店管理学院的招生要求,即考生在入学之前要有一段时间的 酒店工作经历证明的强制性要求,这样,就可以使那些缺少 为别人服务的观念、没有职业平等的观念以及无法坚持从事 酒店行业的学生被淘汰在外。
2.课程体系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课程体系设置规定,国内现有的酒 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为主 干学科,一般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 专业任选课、校选课和实践环节6大模块组成[5],其课 程体系框架为一个上升的阶梯型,如图1所示,这体现了高 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传统培养目标。此外,在此课 程体系中,跨专业性质的校选课所占的比重轻,且为学生创 造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氛围;
各高校虽都重视实践环节,但在 开展过程中,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成为获取学分的手段而已。
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所受的教育只注重理论,缺少有针对 性的实用教育和团队工作的技巧训练。由此可见,教育体制 的落后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实际能力,无法适应 酒店业界的需要,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落于“供需 错位”的状态[6],从而造成每年有大批酒店管理毕业生 处于“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因此,为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更好地与行业接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首先就要对 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新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 该是依照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设计,以能力为本位,突出 实用性的特点,从而确立以商业课程和管理课程为核心,在 核心课程之外依次向外发展和扩散的才是专业基础课(专业 任选课)、公共基础课、校选课和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如 图2所示。新型的课程体系切实按照酒店业对于中高级管理 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的要求,为学生制定合理而可行的培养计 划,将其综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摆在首位,不仅要使学生拥 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胜任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英 语与计算机等辅助性基本技能课程的应用能力。在培养学生 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注重对自身知识和素质的扩 展:其一,要注重追踪饭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适时增 加如会展管理、饭店环境管理等具有前瞻性的新课程作为专 业任选课程或校选课程。如此一来,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随意选取,不仅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也能满足他们 的兴趣爱好,从而有效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其二,要摆脱 传统思想对酒店行业的错误认识,即认为酒店是伺候人的工 作和发展空间有限的观念,从而产生对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 的平等乃至崇敬的看法,进而树立敬岗爱业的精神和对行业 的认同感、尊重感。其三,要切实确保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 不仅仅是集中于3个月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将学生送入合 作酒店中进行实践训练,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甚至创造各种校企合作形式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将 理论联系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被 业界所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材体系 对于课程体系的调整需要教材体系的支持,同时也是学 生获取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框架的来源。(1)对于核心课 程而言,现代的酒店管理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管理学知识, 更需要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的辅助。故而,管理学与经济学两 门课程便成为核心,而与其相关的酒店管理、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酒店集团化经营和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围绕在其 周围,从而构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2)对 于扩展性的课程而言,其一,酒店的职业经理人还要拥有财 务管理知识体系,它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等 课程;
其二,职业经理人还要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 能够根据员工的心理变化而对其采取合适的激励或调整策 略。(3)对于基础应用性技术课程而言,外语的沟通能力 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无疑成为关键。因此,酒店英语和酒店 计算机系统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教材的选取,首先无 疑是专业教科书。此类教材不仅拥有坚实的理论和明晰的框 架,而且其中拥有丰富的图例、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等,从而 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尤其是 外文翻译版或引进版的教材,可以使学生获取世界前沿的专 业理论知识。此外,相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学术研讨会等内容,相关复印资料以及酒店业界的典型案例等,都是 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4.师资体系 合格的教师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关键。目前,对于酒店 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传统的师资力量可以在较短的时 间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服务理念,建立知识框架 和结构体系,并且为就业发展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理论 基础。可是,传统的师资体系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饭 店管理专业系统的教育背景、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从业 经验,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知识传授阶阶段,无法胜 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 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熟练的操作技 能,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活的处理能力、敏捷的沟通能力以及 精湛的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并非是靠传统的师资在课堂中 传授就可以获取的。因此,这就要求新型的酒店管理专业的 师资队伍应该由传统的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队伍向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转变,而高校可以利用校企联合的契 机,通过各种校企合作的形式,使得师资体系能够顺利地完 成转型。一方面,高校利用校企联合,将没有实践经验的教 师派往合作酒店参与培训、实习乃至挂职,从而积累实践经 验,使得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另一方面, 高校也可定期邀请业界的专家和优秀的从业人员担任兼职 教师或客座教授来校授课,甚至积极引进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行业背景的双师型专门人才来传授业界的最新动态、熟 练的实操能力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学生的良 性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体系 教学手段是否有效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方 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这样造成了学生只是被 动地接受知识,却不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 的;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呆滞,学生接 受老师所传知识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最严重的是,酒店管 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环节明显地脱离实践,甚至成为学生完成 学分而获得学位的过程而已。由此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 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尤其是对于像酒店行业之类应用性强 的学科教学。因此,新型的教育方式应从传统的“灌输方式” 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转变。新型的教学特色是采取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是书本知识的教授与实际 操作的指导相结合。
首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 样,既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 新型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高度参与其中并高效 率地获取相关知识。
其次,高校可以建立模拟客房和餐厅,甚至通过开展校 企合作,对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之类实践性强的 课程进行实地教学和示范,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酒店整体工作的运营和实践工作的变化性乃至服务真谛。再次,要建立 长期合作的实习酒店,切实强化校企合作,高校定期将学生 输送到酒店中实习,酒店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从中挑 选出优秀的实习学生留店工作,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工作 见习期,酒店也能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考核并选拔优秀的人 才。
此外,酒店管理专业还应该进行国际化教学。高校可以 借鉴国际优秀酒店管理院校的实践经验,例如瑞士洛桑酒店 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 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 甚至是通过与国外著名酒店管理院校进行合作,将优秀学生 和教师送往国际知名院校进行培训和进修,从而获得国际上 先进的知识理论、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实践规范、校企合 作形式等内容,进而更好地促进国内酒店管理专业真正培养 出具有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市场潜量 和高情商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