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实践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实践 一、生成性课程的内涵以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成性课程的内涵 生成性课程以互动沟通的教学情境为实践依托,在充分 利用各种教育元素,促使各元素交融、相互作用,推动其长 效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生成性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课堂主体 性地位的发挥,它与传统被动、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与方 法背道而驰,以学生思维发展、智慧提升等作为课堂组织线 索,是动态化、创新化教育课堂的真实写照。国内外对生成 性课程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其内涵的研究也大同小异,即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基于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开展丰富 多彩、妙趣横生的活动或游戏,实现与幼儿的长效对话,并 灵活调整预设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生成性。预设 的幼儿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中的变化即为生成, 这便是生成性课程。(二)生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生成型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复杂性。生成性课程 更加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课堂主体性、创作性,使幼儿成 为课程资源的构成者与开发者,丰富与拓展了生成性课程资 源。而教师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呈现与评价者,课程教 学中的所有动态信息,即生成性资源的生成有赖于教师、幼 儿、环境等共同作用,这些资源有显性也有隐性、有预设也 有非预设的,故较为复杂多变。2.情境性。生成性课程具有情境性特征,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 交流,无论是在知识传播、情感表达以及思维发展上,都渗 透着平等、自由的气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这种情境资源 兼有具体和虚拟的特征,是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3.隐化 性。生成性课程是伴随着幼儿教学过程自觉或不自觉出现的, 故具有隐化性。
二、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探讨 (一)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开发的原则 学前音乐教育在开发生成性课程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发展性原则。即音乐生成性课程的开 发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发展、认 知能力、个性特点等,促使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二是 个体性原则。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增强幼儿对音 乐的个体感受与体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动态音乐课堂,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三是审美性原则。这要求教师 所开发的音乐生成性课程迎合幼儿审美特点、审美趣味,能 促使其审美情感、审美感知的养成,并推动其审美情操、审 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四是整合性原则。即音乐教育生成性课 程能实现与其它学科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融汇贯通,让幼儿 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灵活掌握多元化综合知识,最终实 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1.在学前音乐课堂互动中开发学前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积极、巧妙互 动,在教师、幼儿、文本等多边的互动与交流中,音乐生成 性课程资源便生成与发展起来。互动活动是以幼儿主体性地 位的发挥为前提的,这是双方互动、沟通、理解的过程,幼 儿与教师在地位、权利上是平等,互动氛围应该是和谐、自 由、平等、民主的。音乐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多边互动时应 把握好以下几点:(1)互动时间要充裕够用。要想在互动 过程中生成或显性与隐性的课程资源,教师所给予幼儿的互 动时间一定要充足够用,将课堂交给幼儿,促使幼儿自由交 流合作,给予其更多参与、体验与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 需稍加点拨,便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2)互动内容要深 入全面。互动内容要引人入胜、趣味横生、深入全面。不能 单纯为互动而互动,要以生动有价值的内容做引导。(3) 互动方法要灵活多变。互动方法可以是小组竞赛、自由讨论、 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以幼儿自我展示、体验、思考、探究的 方式进行互动,以此激发幼儿兴趣。
2.在幼儿日常生活实践中生成 音乐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在 进行学前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善于从幼儿提升生活 经验与实践中捕捉与开发,以生活为突破口,打开幼儿通向 世界、通向知识文本的思维之门,将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转化 为系统的新知识,激励其积极进行课堂问题探究,循序渐进 地生成一堂动态性音乐课程。诚然,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情感体验以及幼儿每天都在经历的日常生活活动 等,都能促使良好学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教师应 从生活课程中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捕捉儿童生活、儿童游 戏、儿童活动中一切音乐与儿童发展相关的音乐元素,并利 用这些生成性音乐资源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其欢乐地接 受知识,愉悦地体验音乐课程的美妙。其次,教师应善于运 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将捕捉来的生活课程内容投入学前音 乐课堂,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合作探究方式等教学模式实现 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打造动态、创新的音乐课堂。
3.在音乐教学情境中捕捉生成 音乐教育资源的生成与教学情境的构建密切相关,教师 应善于利用音乐教学情境捕捉与重构课程资源。教师可通过 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1)捕捉自然生成的课程信息。在 学前音乐教学中,有些课程资源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自然生 成的,如在教师正确教学策略的引导下,幼儿顺势思维、发 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为幼儿发展 服务的原则,合理、巧妙地掌控幼儿整个思维过程,避免其 陷入思维窘境或出现方向性错误,确保生成资源的有效性。
因此,应善于捕捉这类课程资源。(2)基于学生认知冲突 捕捉生成性音乐课程资源。学前音乐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在此过程中,幼 儿质疑、辩驳、争论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其在学习中出现 了认知的偏差与冲突。抓住此过程稍加点拨,促使幼儿析疑、探疑、解疑,最终突破困境,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很有必要。
三、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目标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目标是伴随着音乐课堂实践 教育活动而产生的,它是可控的。在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 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中,要明确生成性课程目标,使其充分 发挥音乐教学活动导向的功能。首先,生成性课程目标要定 位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音乐艺术的学习是漫长而艰辛的 过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循序渐进的渗透音乐艺术教育,激 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整体领悟与感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为幼儿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很重要。故生成性课程资源的 开发实践应迎合音乐素质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其次,要将促 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生成性课程目标。音乐教师 应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推动师生活动等途径,并辅之多种教 学方法推动该生成性课程目标的实现。如在引进《过家家》 《我最喜爱的地方》《梦幻曲》资源用于生成性课程教学实 践时,应善于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声情并茂的音乐学习情境, 寓音乐教育于美好意境与幼儿的愉悦情怀中,积极诱导幼儿 进行音乐学习与感知。
(二)善用多元化音乐课程资源活跃课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资 源的教学实践方面,教师应善于捕捉和生成多元化的学前音 乐教育课程资源,以此来活跃课堂,促使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1.善从儿童歌曲中寻找生成性资源。善歌是儿童天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歌曲中蕴含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可从学 前歌谣与歌曲着手。这些歌谣与歌曲大都与儿童日常生活中 美好夙愿、游戏、活动相关。如小班可引入与儿童游戏相关 的《布娃娃摇篮曲》《彩色积木真漂亮》等歌曲;
中班可引 入与儿童美好夙愿相关的有《梦幻曲》《航天叔叔好榜样》 等。2.从儿童音乐欣赏作品中取材。生成性课程实践中,对 儿童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材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生活体验、 音乐认知与接受水平,在内容、曲式与风格选择上要做到谨 小慎微,量力而行。3.对打击乐器的精妙选择。打击乐器是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中重要的资源,幼儿的打击乐器演 奏活动要么伴随歌曲开展,要么纯粹打击。教师在生成性课 堂实践中,要选择激发幼儿生成性与创作性的器乐,推动音 乐教学的发展。
(三)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评价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评价是生成课程实践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学前音乐教师应加倍重视。做好学前音乐 教育生成性课程评价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评价对象。
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评价的对象是生成性课程方案、内 容搭配以及幼儿在生成性课程教学中的表现。总的来说,即 教师的教案和幼儿的学习。二是评价主体全面化。幼儿由于 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传统学前音乐教育将生成性课 程评价的任务完全交由教师来完成,故常出现评价不科学,有失公允的现象。因此,生成性课程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本教 师、其他教师、园长等多方参与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优化生成性课程评价的重要举措,可通 过教师反思自评、教师之间互评、聘请资深学前音乐教授进 行全面系统评价等方式践行评价。当然,以上各种评价方式 实施的前提是将幼儿身心发展、生成性课程对幼儿音乐素养 提升的效用作为评价依据。公正、客观、科学地展开评价。
综上所述,学前音乐教育中的生成性课程具有复杂性、情境 性与隐化性特征,教师应基于此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使生成 性课程的开发与生成。在开发过程中。幼儿音乐教师应秉承 发展性、个体性、审美性、整合性原则,并注重在音乐课堂 互动中、幼儿日常生活中、音乐教学情境中等积极生成有价 值的音乐课程资源,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在生成性课 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中,教师要明确生成性课程目标、善用各 类生成性课程资源,并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生成性课程评价, 让幼儿在教学实践中提升音乐素养,实现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