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 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文化传递的 载体,而文化又作为语言的大环境,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当文化环境出现变化 的时候,语言的意义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文化环境上的差异对语言翻译的过 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是如何对翻译产生影 响的。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01-0017-03 一、文化与翻译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 而文化又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与传递的。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语言中所蕴藏 的文化因素与人们大脑中的文化意识是相互作用的,从而形成人与人的交流。若 是原有的文化环境消失或者被改变,或者是进行交流的语言系统发生了变化,都 会导致文化环境与文化意识之间的沟通中断,往往通过语言其本身的概念进行交 流是较为困难的。而对于翻译工作来说,看似简单地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但实 际上是空间与时间上的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要面临多方面的困难,例如 如何保持原文民族风格,如何让读者理解与接受原文中的异域风情等等。所以在 翻译工作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是最为关键的内容。
在将汉语与英语进行互译的过程中,文化的载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同时读者的环境也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中西方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为翻译工 作的开展设置了较大的难度,而想要克服其中的困难,最为根本的就是找到问题 的根源。下面的内容中,就将着重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如何对翻译产生影响 的。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影响的具体内容 1.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产生影响 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上方式上有着较大差别。中国人的主体思维是综合性思维,整体优先是中国人的主要思维方式,而西 方人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部分优先。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表现在对时间与空间这 两种概念的表达方面,主要就是表现在排列顺序上。具体例如对地名的排列,在 汉语中的顺序是从大的地点到小的地点,而英语中的顺序是从小的地点到大的 点;
时间上同样也是如此,汉语中是按照年、月、日来排序,而在英语中则相反 的是从日、月、年来排序的。
中方的思维总体来说就是更加重视整体的效果,并不重视形式上的完 整程度以及各个部分关系上的严谨性。西方人的思维与中国人也就有着非常明显 的差异,他们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完整程度以及各个部分之间严谨的关系。当我们 了解到这个根本差异之后,在对汉语与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就要更加注重语句 与词语顺序上的调整、句子整体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关联词的把握。举例说明:
(1)原文:Asitwascold,westayedathome. 译文:天冷我们就没有出去。
(2)原文:美国现代文学史 译文:HistoryonModernAmericanLiterature (3)原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译文:Modestyhelpsonetogoforward,Whereasconceitmakesonelagbehind. 在这三个例子中,第一句是对关联词进行了适当的删减,第二句是将 语序进行了调整,第三句是增加了关联词。这三种调整方式都让语句更加完整与 简洁。
语言能够直接体现话语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语言就是思维的外壳。
不同的民族之间在思维方式上往往有着千差万别,在语言上体现在语言结构上的 差异。当将由一种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语言信息进行传递,在由接收者的思维方 式重新组织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歧义,所以译者对这方面的问题必须有着准确 的认识。
如何理解“思维方式差异会造成语言方式上的差别”这一论述?我们 可以从一个例句上进行分析。中国人说:大熊猫一胎产两只崽。同样的一句话,西方人就说:Anadultfemalegiantpandagivesbirthtotwocubsatatime。中国人认为:
既然能够产崽的熊猫那必然就是成年的雌性熊猫,所以在说的时候就不需要对熊 猫的性别进行特别阐述,而西方人在叙述这句话的时候就要强调“adult”和 “female”,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既然能够产崽的熊猫一定是成年的雌性 熊猫,就需要对这点进行说明。这句话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明白翻译并不是目的,翻译存在的根本价值就 是通过读者所阅读与接受的译文让原文成为“现实的存在”。所以说,作为翻译的 唯一对象,译者必须对读者以及原文作者的思维方式有更深的理解,接受原文作 者在与读者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况下所创造出来的文章。而译者的关键任务就是 通过读者的思维方式来重新拼接与组织原文,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添加特殊说明, 从而让读者更快更好地接受原文。
2.审美心理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大众的审美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是融合了政治观、 生活习惯、社会习俗以及宗教观点等多方面内容。在西方人的语言世界中,很多 词汇都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这些含义在不同的环境下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种 差异实际上就是由于大众审美心理上的差异所导致的现象。语言冲突的情况在广 告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广告作为向大众进行宣传的主要方式,实际也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与民族,成功的广告不仅仅需要与当地的社会文化习惯 相适应,同时还需要满足大众审美心理的需求。例如,在我国的商品广告中,若 是一个美妆产品被命名为“芳芳”,对于国人来说,因为芳芳似乎代表着一个花容 月貌的美丽少女,所以这一隐含的意义对于美妆产品的宣传是有益的。但是对于 西方人的审美心理来说,当看看“FangFang”这个商标的时候,心理产生的恰恰却 是恐怖的感觉,这是因为在英文中,“fang”与一些词语是非常相似的,如“along, sharptoothofadog”,這是狼牙或者犬齿的意思。所以当英国人看到“FangFang”这 个牌子的时候,就难免会想到张牙舞爪、狂吠的恶狗,这对于美妆产品的销售是 有阻碍作用的。另外还有一个产品,一种命名为“白象”的出口干电池,出口到西 方国家之后就翻译为“whiteelephant”,这样的翻译表面上看是准确的,但是在西 方国家“whiteelephant”是一个代表着“沉重负担”的固定词语,所以该产品名称带 给西方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觉。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发现,不同的审美心理对于 翻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3.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风俗习惯是文化差异的直接体现,表现为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上, 表现在生活的不同领域。在民族文化中,语言是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往往更 能够体现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而风俗习惯大多是由于不同民族及国家不同的政 治环境、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而形成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读 者与译者不同的文化差异也是最大的难点。一名成功的译者,能够对原语、译语 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使译文更契合读者的心理习惯。不同地区的风 俗习惯差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饮食习惯来体现的。在西方人的主食中,蛋糕、 面包为主,而米饭与面食是中国人的主食,所以对于英语中经常会出现与使用的 “apieceofcake”,若是翻译成“一块蛋糕”,中国人常常表示无法理解,这是因为中 国人在以面食及米饭为主食的风俗习惯下,蛋糕并不是常见的食物,而若是将其 翻译为“小菜一碟”就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同样的,中文中的“画饼充饥” 往往被翻译为“Drawingacaketosatisfyyourhunger”,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被西方人接 受。
另外,在中国的风俗习惯中,礼貌是最为重要的交际美德,这样的礼 貌现象与西方国家就有着较大的区别。当别人表扬中国人的时候,国人往往都会 自贬,从而表现出自己的谦虚与礼貌,但是在西方国家却完全不是这样的。当西 方人在受到表扬的时候,他们总是会以兴高采烈的态度回答一句“Thankyou”,从 而表示自己的接受与感谢。这种时候,中国人可能就会因为双方风俗习惯的差异, 而认为西方人过于骄傲,而西方人在听到中国人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的时候,也 会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宗教信仰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所谓宗教文化就是指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意识所形成 的文化,也表现出不同民族在崇尚以及禁忌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在中国,道教、 佛教以及儒教是中国最为主要的三大宗教,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 深刻影响,当中国人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情绪时,经常会说“哦, 老天爷呀”,在发誓的时候也会说“老天作证”。而较为明显的一个语言习惯就是 对“龙”字的运用,龙在中国人看来,代表着中华民族,而中国人也是龙的传人, 所以称皇帝为“真龙天子”,父母对子女也会抱有“望子成龙”的深切盼望。但是在 西方人的思想中,“dragon”是凶残的怪兽,代表着厌恶的情绪,所以也被作为贬 义词使用。
在中国宗教中的“菩萨、佛祖、玉皇大帝”等形象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是不存在的。大多数西方人信仰的是基督教,《圣经》与希腊神话才是西方文化的 发展源泉,在西方人的心里,宗教就意味着“上帝”,所以当西方人表示痛苦、悲 痛与喜悦时,往往会说“MyGod”,在向别人表达祝福的时候也说“Godblessyou”。
这些语言习惯都能够体现出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了解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对于翻译过程中准确使用词语是有着重要帮助作用的。
5.价值观念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所谓的价值观念就是指为人处世的准则,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以及意识形态等不同观念。价值观在生活与文化中是起到核心作用的, 而这样的核心作用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的表现中会对语言的翻译以及读者的理解 造成诸多障碍,所以这也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价值观实际上是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上的,所以表现出非常鮮明的 民族特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都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群体观念,在 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中国人往往都会非常重视家庭、集体以及社会的利益,所以 自古就有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价值 观与美德。但是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个人的竞争意识与奋斗意识是最为强烈的, 尤其在美国人心中,个人的发展好像是最为关键的,从而西方人的生活价值观就 是“Everymanisthearchitectofhisownfortune”,翻译成“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 者”。在英文中,“individualism”是经常被使用的短语,在翻译为中文的时候往往 译为“个人主义”或者是“利己主义”,这样的翻译常常被理解为贬义词,但是实际 上,这个短语在英文中是一个褒义词,被理解为“个性”,这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 是普遍存在的,表达出西方人主张个人不断奋斗的价值观念。在英文中,自私自 利是“selfish”。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国 家的价值观念的不同,从而能够在翻译中使用恰当、准确的词语,传达准确的文 化信息。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思想方式、审美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在 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同时考虑这些方面所包含的内容,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 译方式,有效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从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 时还能够削弱读者对于原文的陌生感觉,让读者顺利接受原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提高阅读兴趣,达到翻译的最终目标,从而完成译者作为“文化沟通桥梁的搭造者”的使命。
作者:徐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