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结尾【凭借结尾,设计《边城》教学】

凭借结尾 设计《边城》教学

凭借结尾 设计《边城》教学 【设计说明】 黄厚江老师认为,一堂课成功与否,教学凭借的设计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优秀的课堂教学凭借设计,对一堂课的 成功常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不适当、不成功的教学 凭借设计也会导致一节课的失败。《边城》,无论其发生在 20世纪30年代、离我们很遥远的故事,还是其“对田园牧歌 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旨,抑或是作品所显现的抒情格调, 等等,都给教学带来了难度。那么,如何能让学生有效地阅 读作品,高效地进行《边城》小说节选的教学呢?除了对小 说进行整体阅读或介绍,或者辅以影视观赏之外,笔者以为, 将结尾作为教学凭借,进行教学设计,便能有效地引领学生 感知情节,亲近人物,品读语言,深掘意旨,领略风格。

【教学目标】 1.以结尾为教学凭借,展示问题、感知情节,亲近人物。

2.讨论交流,品读语言,深掘主旨,领略作品的特有风 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借叶圣陶的话,突显“文字”在阅读上的桥梁作用, 引领学生披文入情。

2.看过电影《边城》和课文节选后,结尾那句“这个人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通过课件展现预习问题:
(1)傩送会不会回来? (2)翠翠会不会离开? (3)这样的结尾如何? 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具 体品读《边城》(节选)。

二、深入品味 先是分组讨论,之后,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深入 探讨,品味作品。

1.傩送会不会回来? 明确: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乐观的完美主义者,自然可以将这 结局想象得完美;
而悲观的缺憾主义者,自然将这结局想象 地残缺。学生的讨论自然也会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并加 以自我的判断,最后,在各组、两种主张的交流中,加深了 对小说的理解,进行提升阅读能力。

2.翠翠会不会离开? 明确:翠翠“也许走出来了,也许永远地生活在边城之 中”,这是两选一的回答。两选之下,前者将翠翠的性格做 了乐观的加工——勇敢地走出去,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小说 的结局也因此呈现亮色;
而后者则将翠翠的命运悲情下去, 将这爱情的悲剧深化,自是动人心扉。

3.这样的结尾如何?明确:留白天地宽,《边城》的结尾,其实体现的是一 种空白艺术。只是这里“空白”是由文字构建的。无论是“回 来”,还是“不会来”,“离开”,还是“不离开”,这答 案留在那里,成为“空白”,让读者自己“填补”。而正是 在这不同人的不同的“填补”之中,小说的结尾自是给人以 品味之无穷了。

【附教学实录片段】 生一:《边城》的结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谜题。二老 究竟会不会回来?小说就在这样一个平平淡淡却又谜样的 意境中结束了。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样一个结尾不团圆,没有 符合大家的心理。可若真按照其他几种方法结尾却不免落了 个俗套。《边城》是一部宁静清新的作品,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也是如此安逸、微妙。“二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 明天就回来”给人以无限的空间,无论是对于乐观的完美主 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都是可以自己想象的,与断臂的维纳 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隽永之作在结尾,结尾显艺术魅力。魅力来自于想 象,想象是对作品的心灵感应,用心去感应作品中的人物、 情节。“断臂的维纳斯”的类比很见品味! 生三:我认为这个故事只有一个结局,或者书没有结局。

生命永远在延续,有什么结局可言呢?要实在要说有一个结 局,那便是在写完这书的最后一秒,时间定住了。傩送永远 那个十八九岁的傩送,翠翠永远是哪个十五六岁的翠翠。傩送的状态就是“走了”,翠翠的状态就是“等着”。这就结 局了。书中的故事没有终结,却是永恒了。

师:在“有”与“无”之间阐释着小说的结尾,而正是 在这两字之间永恒着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小结 视觉媒体辅助之下,对文字的思考与挖掘显得有些苍白 的情景之下,如何让阅读课成为阅读文字、想象文字空间的 课,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文字是形音相结合的 造型,文字的组合便有了“空白”,而“填补”了这“空白”, 便品出了“意味”。从操作层面上说,选择适当的教学凭借 显得至关重要。《边城》结尾即是有效而高效的教学凭借。

面对结尾这一小说的有“意味”文字,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 阅历、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及背景等发表自己见解,“填 补”属于自己的“空白”,享受到真正的语文学习的精神盛 宴。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