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阅历激活经验积累中考写作试题分析及2017年命题趋势展望
关注生活阅历激活经验积累中考写作试题分析及2017年命 题趋势展望 本研究从五年间(2012—2016)搜集到的中考试卷中选 取北京、浙江宁波等22个省市的试卷作为研究样本卷,对 2012—2016年中考写作试题的宏观变化情况进行解释分析, 以便提炼中考写作试题的特点,探讨中考写作命题的基本走 势。本研究中的“测试内容”是指根据测试目的和《课程标 准》《考试大纲》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所确定的考查范围及考 查层次,即试题评价的能力点和知识点。测试内容,主要阐 释“考什么”的问题。测试内容不仅仅考查写作的能力,还 有学生的价值取向、文学素养、心智发展等。五年来22套样 本卷中所设的写作试题能够体现课标理念,聚焦核心素养, 创设交际语境,关注文化生活。一、2012年—2016年写作试题测试内容的变化趋势 五年来的写作试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寻找正能量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 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 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 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 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 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谓“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指学生能有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能够在自我成长历程、与他人交际过程中拥有源自内心的正 能量。五年的22套样本试卷中,作文命题日益注重引导考生 关注精神力量的鼓舞,这种趋势在2014年、2015年、2016年 尤为明显。如2014年天津卷“我心灵的甘露”,2015年福建 福州卷“让”,2016年天津卷“值得 ”。这三个题目都旨 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活,在考查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 生敏锐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寻找正能量。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熟悉的生活 从样本试卷来看,2012—2013年试题多注重考查学生对 生活的感受能力,如2012年安徽卷“ 在其中”(可填“趣” “美”“情义”“做人”等词语),再如2013年天津卷“捡 拾幸福”等题,这些命题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熟悉的生活, 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 材料。如2016年山东临沂卷“我们一起来”等。部分省市题 目难度略有增加,如2015年北京卷“对话”,题目中这样阐 释:“对话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对话” 是我们的并不陌生的生活内容,它不仅是传达信息的主要方 式之一,更是人们了解他人、表达自我、碰撞思维的宝贵途 径。同时,对话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解决问题的 一种有效行为方式,它是打开世界的一扇门,是我们与自然、 人生靠近的桥梁。这道题引导学生从“对话”这一路径入手 观察熟悉的生活,考生需要甄别生活中哪些“对话”更有深 意,在哪些“对话”之间建立联系,就可以梳理出清晰精彩的过程。文无对错之分,却有高下之别。如果仅在熟悉的生 活中选取庸常琐碎的“对话”,恐怕难以成就精彩语篇。在 “对话”中择取于己产生重要影响的语句,进而书写“对话” 背后的故事,方可成就佳篇。聚焦熟悉的生活之时,要对生 活素材做甄别、筛选、重组,这个思辨过程也体现出命题难 度不断增加。2016年,北京卷作文题目为“读书—实践—收 获”,这一题目为“板块组合式”命题,题目涉及到三个元 素,如何在行文中体现这三者之间的关联,需要考生在构思 时巧运心思。再如2016年广东深圳卷题目“我的表情包里没 有 ” ,审题时需要逆向思维:“没有什么”恰恰是在说自 己常有的表情、心绪、心态甚至情怀,如果考生在审题时忽 略了这一点,往往会觉得思路不畅。
3.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辨析 从样本试卷来看,五年的22套试题注重在题目中引导学 生学会思考辨析,这一点多体现在材料作文中。如2016年山 东潍坊卷,通过纳瓦罗与埃斯特万在自行车比赛中的故事引 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命题作文中也有不少题目需要考生 深思而后落笔,如2016年江苏南京卷“让我想一想”。题目 中的“想”可以是“思考”,也可以是“探究”“追忆”等。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理解,都需要考生精析词语深意,继而构 思中考虑如何突出“想一想”的过程性。又如2016年江苏无 锡卷题目为“比分数更重要的”,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圈 子,去思考社会中的平凡的人和事。4.引导学生感受优秀文化熏陶,感受优质生命魅力 纵观22套样卷,近年来,关涉传统文化、阅读素养的作 文试题逐年增多,命题人力图引导学生感受优秀文化熏陶, 感受优质生命力量。2016年北京卷“读书—实践—收获”及 2016年山西卷“因为 ,我爱上读书”属于此类。
还有一类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感受优质生命力量,如 2014年吉林卷呈现了叶嘉莹教授的素材,学生在完成写作任 务的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叶嘉莹教授为传承中国古典诗词 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无限热爱让人感动。2015年,吉林卷题目中呈现了“中 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团队”的事例,2016年呈现了“梁 思礼” 的事例。这些大家的事例呈现出的是优质生命的人 格魅力,给人激励,给人启迪。
还有多份作文命题关注了 “传统文化”“阅读素养” 等,如2015年山西卷的作文题,命题人引导学生回顾节日的 经历,写出对节日的认识,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文化。
关注“阅读素养”的命题年年都有,2016年北京卷、山西卷 均与阅读密切相关。
5.引导学生勇于探究想象 《课标》写作部分7—9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也指出, 写作要鼓励、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近五年来的样本卷中,鼓励学生探究想象的题目逐年增多, 这显示出了命题人对想象能力与创新表达的重视。2015年海南卷的作文材料是“‘智慧’手环”,题干中 指明“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文章”。这道试 题既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允许学生调动个人知识储备、 生活经历尽情拓展,但同时又在提示语中巧妙点明文章的核 心,即通过想象构想产品体验的过程,展现“手环”的“智 慧”特点,这对学生扩写的逻辑性又有一定要求,考查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测试内容变化趋势之原因探析 五年来22套样本卷中所设的写作试题中,测试内容着眼 核心素养,体现《课标》精神,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重视人文素养的积淀,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审美情趣 的养成,重视社会生活的交流。探析变化原因,我们看到的 是命题人对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1.重视人文底蕴的涵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底蕴”这一素养中提 出,要有“人文积淀”与“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语文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对学生“人文精神”与“审美品 位”的塑造与提升的任务。作文命题自由度高,可以自由选 取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知识和成果入题,也能考查学生发现、 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健康 的审美价值取向。2014-2016年吉林省试卷选取叶嘉莹、梁 思礼的事例为素材,是引导学生关注人文领域的精神财富。
2016年陕西卷“为我心中的那片海”,2016年福建福州卷“和谐之美,美在 ”都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的能 力。
2.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希望未来的人才能够具有“批判质疑”与“勇于探 究”的精神,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 运用自己的头脑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也是写作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主 要条件之一。从样本试卷来看,2014—2016年作文试题内容 考查思维能力的指向越发明确,考查想象能力的题目数量明 显增多。纵观历年考题,作文命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 性、辩证性和深刻性。2016年辽宁大连卷“远与近”是双元 素构成的极富辩证色彩的命题,2016年乐山卷引用的钱钟书 的话语富有哲理,引导学生将作文“ 在时光里”写得深刻 有味。
材料作文在每年写作题目中所占比重约为四分之一,此 种命题形式的存在,意味着命题者在着力考查学生的思辨能 力。阅读材料,概括大意,提取信息,确定立意角度,再明 确个人观点……每一步都需要理性思辨的参与。
三、2017年中考写作试题命题趋势展望 在测试内容方面,命题者将继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核 心素养”,关注自身生活,关注心灵成长。命题者将侧重考 查学生的人文底蕴与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做大写的人。
1.关注生活阅历《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部分目标与内容表 明,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 彩”。多数命题者仍将遵循“三贴近”原则:写作命题贴近 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写作实际,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初中阶 段写作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写好记叙文,记叙文最重要的写作 内容是生活本身。贴近生活的作文命题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 不同学生对生活素材的选取、对生活情景的描述以及对生活 现象的反思,能够反映出学生不同的人生境界。“文似看山 不喜平”,能否在叙事中把握情节的“拐点”,在结尾点题 时凸显心灵成长的“节点”,将是评价一篇作文高下的标准。
2016年样本卷中,安徽卷、江西卷、山东临沂卷都涉及到对 自己有影响的“人”,湖北黄冈卷“解开缚心的绳索”一题 也在提示中明确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 片段”。读懂身边生活,读懂身边的人,读懂自己,是永远 值得探索的命题。
2.重视阅读积淀 有这样一段对话广为流传,问题如下:“我读过很多书, 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 如下:“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 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 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这是一段聚焦阅读意义的对 话,形象阐释了阅读对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或许阅读的记 录难以细细梳理,但大量的阅读会带给学生深邃的思考、缜密的思维以及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笔。流诸笔端的文字恰恰是 劲健有力的“骨头和肉”。传承经典,推进阅读,已成为诸 多教育者的躬身实践。五年来,涉及阅读兴趣、阅读内容、 阅读活动的作文命题多次出现,预计2017年,仍有部分省市 的命题者直接或间接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以考试促进阅读。
经典融入心灵,学生才能从容面对未来。
3.唤醒内心力量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时代的心态、性 格会给人的一生带来重大影响。预计仍将有作文命题考查学 生的心态心绪,从而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具有积极的心理 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 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2016年深圳考题为“我的表情 包里没有???”,部分考生在空格上填写“快乐”“微笑” 等等,此种局面让人忧虑。随着社会结构、家庭结构的不断 变化,“焦虑”心态在成年人中屡见不鲜,这种心态是否会 蔓延至青少年?在成长关键时期,我们要不断唤醒学生内心 力量,使学生成长为心态阳光的人。写作是倾诉,更是反思, 命题人也将不断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进而理解 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
4.引发思考想象 北京卷连续三年在大作文中设置科幻作文写作,旨在鼓 励创新,鼓励个性化写作。大连卷“铃声响过之后”“餐桌 上的故事”等命题也都鼓励学生创新、想象。预计想象作文将逐年增多,这是时代的呼唤。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 具有自由、开放、浪漫、跳跃、多变、夸张等心理特征,可 分为文艺想象与科学想象。科学想象是在思维主体原有概念、 命题、结构的基础上,使之运动、融化、综合,从而升华出 新的概念、命题、结构的心理过程。随着《三体》《北京折 叠》等科幻作品依次斩获“雨果奖”,青少年对科幻作品的 热情日益高涨。借助文字描述,学生读懂了“幻想”之境的 故事,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力。科幻作家陈楸帆 说:“科幻是提升创造力、想象力的孵化器和助燃器。借助 ‘如果这样,将会怎样’的思维模式,能推演出更大世界的 可能性,对下一代的学习认知有非常大的帮助,也对民族复 兴有非常大的帮助。” 科幻思维可以引导学生以独特的方 式感知未来、思考未来、改变未来。在阅读大量科幻作品之 后,学生是否可以尝试写作? 答案是肯定的,许多科幻作 家都曾是“科幻迷”。
总之,在测试内容方面,命题者将围绕“核心素养”“传 统文化”等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人文 情怀;
测试材料将更好地创设情境,激活思考;
命题方式稳 中有变,图文并茂的题目将受到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