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
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和协调校内外各种教 育力量,充分发挥整体教育的关键。班主任既扮演着“传道 授业解惑”的管理角色,又扮演着“父母兼好朋友”的温情 角色,并且还要担负起培养班集体荣誉感和促进学生身心和 谐全面发展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如何提高班主任 的工作效率,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一、春风化雨,全身心投入琐碎繁杂的班级事务 在大力提倡师风师德的今天,“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 内心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这就要求班主 任不应有压力才去认真做事,不应有监督才去行动,而要更 多用心对待。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努力调整自己,摆正自己 的位置,努力干好自己的“良心活儿”。班主任所从事的行 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与其他的教育岗位也有很多差别。因此, 班主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信心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作为班 主任,平时上班早来晚走已经养成了习惯,对班级的事常常 从心里扔不下、放不开,说不累、心里毫无怨言那是假话, 但是班主任依然凭着自己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热 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虽然班主任有时会有烦恼和忧愁,也有 想不开的时候,但是一走进教室,一切烦恼就被抛到九霄云 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有春风化 雨的感觉。班主任要对学生宽容,给他改进的机会,一有进 步就鼓励他、以师爱感化他。对待班级的各种琐事,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在班主任 的耳濡目染下,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 也会变得团结奋进、融洽和谐了。
二、建立班规,师生齐心营造良好稳定的学习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效和持久的班级管理不能只靠 班主任的个人威信。建班伊始,班主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组织学生深入认真地学习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等常规细则,着 力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怎么做”。在日常管理中,班 主任要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施行来营造宁静稳定的学习 环境和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每项班规的产生,班主任都会 提前征求班干部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民主协商,通过全 员参与增强认同感,体现制度的群众性和可行性。落实制度 的过程中,班主任可采取说理和赏罚分明相结合的方式,疏 导反叛情绪,培养自主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自习习惯、课间行为习惯、卫生保洁习惯和生活作息习惯, 从而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有序进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三、培育班干,创建全员自治自理的合作氛围 众所周知,一个班集体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 部能量的大小。挑选班委和科代表,主要是班主任观察了解, 兼听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学生民主评议的意见。培育班干部, 一是示范能力的培养,班主任要引导他们认识以身作则的重 要性,激发榜样意识和行为;
二是管理能力的培养,班主任 要在短时间帮带后放手让他们执行班规,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监督、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
三是组织能力的培育,自习 课交给班干部管理,黑板报和各种校园活动交给班干策划完 成,尽可能体现主要班干独当一面、全体班干精诚团结的良 好作风。班主任从旁关心、指导,对做出成绩的班干进行及 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威信;
班主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 引导,合力改进,使他们保持为班级服务的积极性和养成主 动思考问题的习惯。班干的带头作用和落实全员岗位责任制 两项措施顺利推行以后,逐渐形成了学生自治自理的体系, 一种积极主动的合作氛围慢慢营造起来了,班级的管理工作 也比以前轻松多了。
四、润物无声,平衡做人做事的关系 要是想先做成什么事情,必须先做人。教师应低调做人 认真做事,并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宽容 的姿态、温柔的神态,构建良好的人脉,为事业发展奠定坚 实的人际关系基础。这样,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才能得到 同事们的主动帮助,当教师不在的时候,学生各种问题都能 找到别的老师帮助。教师应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以包容的心态、平等的位置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情况,从情 感上拉近学生的距离,更能取得学生的心理认同。教师要尽 最大的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自己负责的事情如果出 了差错,就应该主动站出来承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实际生活中,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更能体现出班主任的业务 能力和综合素质。余敏洪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它的意思是:做人要多一些水一般的纯净和包 容,做事要有如山一般的坚定和坚持。教师平时也应以这句 话作为自勉。
五、结束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只有 严慈相济、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会学生做人、 做事和学习,才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 [2]张鹏飞.赋权,班级民主管理的起点[J]班主 任,2016(07). [3]王玉琴,杨英.新课改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浅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