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晕轮效应看对学生评价的误区 晕轮效应又叫

从晕轮效应看对学生评价的误区

从晕轮效应看对学生评价的误区 将一个带有由里向外的黑色螺旋线的灰色圆盘高速转 动,此时看起来圆盘上会有一圈圈的黑色晕轮不断向外扩散, 就可造成视觉的晕轮现象,如理发店门前的招牌、高速转动 的车轮等等,我们往往错误的判定它在往上转、向后转。我 们在对人进行判断时,由于某一特征得到肯定或被否定而使 其他特征也得到肯定或被否定,这样的现象因晕轮实验现象 而得名,称之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与负效应之分。由于某一特征得到肯定而使其 他特征也得到肯定是正效应,称为积极的晕轮效应。由于某 一特征被否定而使其他特征也被否定是负效应,我们称为消 极的晕轮效应或“扫帚星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个 英俊漂亮的人,常常会使我们认为他也聪慧、机敏、顺遂、 幸福;
一个人若是给我们留下了冷漠的印象,则我们还会认 为他也刻板、易怒、冷酷无情、不易相处;
如果我们知道一 个人是热情的,那我们往往还认为他有人缘、为人谦逊、富 有同情心。然而,事实上,所有这些特征之间并不存在我们 想象的逻辑联系,我们所以认为人们还另有这样那样肯定或 否定的特征,主要是受到了已经得到确认的肯定或否定特征 的影响,是晕轮效应所致。晕轮效应的原因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位朴素的心理学家,都有自己一套独有的关于人的各 种品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不过,他们的这种“心理学理 论”是根据自己的特殊经验建立起来的,其中有很浓的个人 性格和情感的色彩。而真正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则必须有足 够说明问题的依据并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心理学家已经证 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人进行判断时,过程是高度简约,并 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往往是根据一个人已经得到确认的特 征或者先寻找一个容易认定的显而易见的特征,然后再通过 自己已经形成起来的对人的经验性“理论”,设想出某个人 还有其他什么特征,并据此确定自己对其应当怎样行动,使 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由于人们的行为定向高度依赖 于既有的经验性理论,因此,晕轮效应的发生不仅是普遍的, 而且是经常的。

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貌似很奇怪 的现象,一些在学校中不被老师看好甚至是觉得十分讨厌的 学生,很多走上社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却取得了比老师眼中 的好学生大得多的成就,而且往往对待老师要比好学生尊重 得多。何故?因为我们老师习惯了用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 学生。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了,可以“一俊遮百丑”,不自 觉认为他什么都好,在老师心目中人也变得可爱,反之,如 果学生成绩不好,或者说很差,即使在其他的方面也有很多 的优点,也往往难以得到老师的喜欢和青睐。我们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也多是学生的成绩,家长最关心的也是孩子的 成绩。但是,仔细一想,要求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取得优良的 学习成绩,这种情况有可能存在吗?教师、家长以及整个社 会当然希望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事实往往是事与愿违 的,有的学生成绩好却品行有问题,有的学生品行好却不能 在学业上有好的成绩,要我选择,我宁愿教后者,最起码后 者将来对社会的危害可能要小得多。在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 俗话说得最好:“门逢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究其原因是没 有从整体去看人,或者说只看到了人的缺点和不足,只看到 了暂时的表面的现象,没有对人的发展有长远的预判。

晕轮效应现象说明,我们在对别人进行判断时,所认定 的许多特征与其说更接近别人的真实面貌,不如说更接近我 们赖以判断的既有经验概念。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别人的判断 可能经常有严重的偏见,经常会犯或是把有优点的人看成白 璧无瑕,或是把有缺点的人看得一无是处的错误,很显然, 对于教师来说,懂得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 态度是学生看自己的镜子。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避免晕轮效 应的影响,我们就可能不切实际地过度肯定优秀学生或过度 否定有不足的学生,从而使两类学生都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 概念,滋长优秀学生的不切实际的优越和骄傲情绪,伤害有 不足学生的自信和尊严,从而使两类学生的发展都受到不利 影响。“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以尊重的态度对老师”,这句 话已经被许多学校作为座右铭,但实际上学生要比老师做得 好得多。因此,在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需要以充分了解学生为前提,需要尽可能使自己的评价反映 学生的真实面貌,处处有意识地避免晕轮效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