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构职业心理辅导的当代取向_下列属于积极的取向是

积极建构职业心理辅导的当代取向

积极建构职业心理辅导的当代取向 当工业革命兴起,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农 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 大变化,如劳动分工愈加精细、劳动节奏愈发同步、劳动活 动愈益组织化和生产规模化等,社会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人 们只需依存某个组织、获得一份工作,就可以安心地为组织 工作,向自然和社会索取所需要的一切,过着简单的生活。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兴起,社 会日益变得复杂和不稳定。现代社会中人们所信奉的科学和 理性、向自然肆意索取的做法受到质疑,科学和理性不能决 定一切的后现代理念兴起,相信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存的生态 文明出现,人类社会也进入后现代社会,人类生存方式再次 发生巨大变化,如组织界限不再鲜明、工作不再始终是一类。

在此境况下,人类的职业心理遭受着空前的冲击变得日益复 杂,传统的职业心理学理论也因难以解释新的现象而需要做 出新的回应。本文以分析职业心理学对后现代社会职业和工 作世界新变化的回应为基础,阐述当代职业心理辅导的价值 追求、目标、实现方法。

一、职业生涯建构:职业心理学的时代回应 (一)职业形式和工作世界的变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 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冲击,社会复杂性和 不稳定性大增。在人类生存的核心——职业和工作世界中,出现了大量人们难以预期的新变化:新职业形式的出现速度 和旧职业岗位的消亡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职业的界定也不 像过去那样清晰明确,组织界限易变或模糊,无法再为人们 提供稳定的工作承诺,在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影响下,组织 也更愿意选择雇佣那些灵活性、适应性更强的员工。现代社 会中那种稳定、安全的传统雇佣关系被短期的、灵活的雇佣 方式所打破,人们不得不选择从事不稳定的、短期的工作, 不得不多职、兼职,不得不在各种工作岗位和角色间不停地 转换。组织的变化和职业流动性的增强,导致后现代社会出 现了所谓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易变职业生涯、混沌职业生涯。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易变的外部环境,人们也可以依据自 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意愿选择不同的雇主和岗位,甚至出现 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等现象。

(二)职业心理学的时代回应 现代工业社会中,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和工作对组织的依 赖性、雇佣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人们只需要简单地选 择一份工作,做出职业抉择即可。因此,在传统的职业心理 学中,20世纪初期,人—职匹配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后, 为了解决个体如何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问题,在20世纪中期,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出现并盛行,认为个体生涯发展可以清晰 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 人们可以依序线性地发展,可以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然而,当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强烈变化后,当人们无法在复杂易变的环境中依赖稳定的组织承诺和雇 佣关系时,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推动自身的职业 生涯发展,并使自己能在一生的工作变化中不失去自我和社 会同一性。传统的职业心理学理论,无论是人—职匹配理论, 还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都无法应对此时出现的新情况。因 为这两种理论模型都强调职业和组织环境的清晰性、稳定性 和承诺,而不是易变性、流动性、模糊性,如:人—职匹配 理论必须以职业能清晰界定且稳定为前提。

当传统的职业心理学理论模型无力应对进入21世纪后 现代社会职业生涯新问题的挑战时,其自身就需要做出变革, 对当代问题做出新的回应。研究者基于各自的哲学观和学术 背景对此做出了不同的回应,产生了各种职业心理学理论, 如职业生涯系统框架理论、职业生涯混沌理论、职业生涯建 构理论等。这些理论大多持有职业生涯建构观,其中,职业 生涯建构理论无疑是最典型、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论。该理 论直接以建构主义这一后现代哲学观为基础,同时吸收了人 —职匹配理论、职业成熟度理论等现代职业心理学理论的合 理观点而形成。其创建者认为,新时代的组织特性、雇佣关 系和职业形式的变化,是个体从依据社会规范的自我组织 (self-organized)向依据职业成长规划的自我延伸 (self-extend)的进步体现,也展现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建 构过程,即个体如何综合考虑自己的过去经历、当前的经验 以及未来的抱负,构建自身的职业发展过程;
职业生涯发展就是个体围绕职业生涯这一人生主题而展开的内涵丰富的 主观建构过程;
这种主观建构过程,就犹如以个体自身为主 角、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线索而演绎出的某个人生主题故事

在故事中,个体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调整,以 达到某种相对适应状态。因此,在这种理论看来,个体职业 生涯发展不是简单地做出客观选择,或按照某个现成的固定 模板来发展,而是个体参考自身特质和内心世界,在与外部 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出来的相对适应状态,其实质就是一 个追求主观自我与外部世界相互适应的动态建构过程,不同 的人当然也就有着不同的建构内容和建构结果。

二、积极建构:职业心理辅导的价值追求和目标 在这些后现代职业心理学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职业心理 辅导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发生了积极转向。

(一)从病理模式转向增益模式 传统的职业心理辅导主要在于帮助个体面对职业生活 中的挑战,重点是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以及由此产生 的相关情绪、情感、认知、态度、行为等问题。其通行的做 法就是使用各种量表来诊断个体问题所在,辨明是哪些因素 导致个体问题的出现,有什么合适的选择。而当代职业生涯 环境是以不稳定、易变性为特征,上述做法无疑无法面对新 时代的挑战。当代职业心理辅导在一些旨在回应新时代挑战 的职业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吸收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开 始采取增益模式,包括:1.改变了对问题的看法,不再以问题为中心。

新时期的职业心理辅导转变了对问题的看法,不再围绕 个体问题展开各种诊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也不再把个体 问题视为要解决的、消极的存在。职业生涯混沌理论认为, 个体职业生涯存在复杂性、变化性、不舒适性等问题都是正 常的,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就是要帮助个体认识到理想生涯或 完美生涯是不存在的。而生涯建构理论则是将问题当作发展 的契机,是个体反思过去经历、整合各种资源和未来期望、 构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赋予职业生涯意义的过程。

2.树立反映增益模式的预防观。

Di Fabio认为,当前的职业心理辅导应该树立能反映积 极心理学增益模式的预防观,重视丰富能促进个体积极发展 的各种资源,加强各种保护性因素的建设,增加带来积极结 果的可能性,最终目标是要给个体带来力量和能力。职业生 涯建构理论的核心子系统就是其生涯适应力理论,它关注的 是个体从学校到工作、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从一种职 业到另一种职业的转换和适应过程。职业生涯心理辅导的核 心目标是提高个体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引导个体主动运用其 特定的动机、态度、信念、能力,形成合适的应对策略和行 为,并运用这些策略和行为将职业自我概念和工作角色整合 起来,形成职业生涯适应力,包括:关心职业前景、有较强 的职业未来掌控力、对可能自我和未来情境有积极探索的好 奇心、具有较强的实现自我期望的信心。(二)从职业生涯发展到终身成长与发展 (三)从静态的特质因素转向动态的积极人格 传统的职业心理学研究往往将重点放在寻找稳定的人 格特质和能力因素,并赋予个体和职业以相应特征,然后对 照这些特征诊断出人—职最佳匹配。辅导家们经常要借助于 客观的测量来发现这些特质因素,但借助这些特质因素和方 法并不足以描述活生生的人这一实体,因为他们生活在多种 情境中,并且与这些情境交换作用、不断适应。各种不同的 职业认同应视为个体生涯故事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模式,而 不是静态、抽象、过于简单化的特质。因此,职业心理辅导 应转向由个体所在的生态系统塑造的复杂的动态实体,转向 个体动态的积极人格。如生涯建构论认为,职业人格涉及个 体与职业生涯相关的能力、兴趣、需要、价值观,是个体在 与家庭、学校、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并在各种活动或工作 中表现出来,它是动态变化的,更应被视为适应的策略而非 现实的状态或特点,可将职业人格和职业兴趣都视为反映新 兴的社会建构意义的现象。主观上具备积极面对适应的心理 准备或意愿,是个体获取适应性资源和结果的重要前因;
主 动性的人格代表了一种不受情境阻力约束、自发寻求突破的 内在动力和行为倾向,因而是个体生涯适应力最显著的预测 指标之一。

(四)从职业生涯发展转向个体美好人生、意义和幸福 积极心理学将幸福感严格区分为享乐主义的幸福感和实现论的幸福感。前者是通过获得愉悦、避免痛苦而产生的 幸福感,后者则是依据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程度,通过获得自 我实现感和意义而产生的幸福感。前者包含情感成分(高积 极情感,低消极情感)和认知成分(对生活的满意),是个 体因为对生活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经历而感受到的幸福,后 者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的充分发挥潜能的人的 理念密切相关,是因迎接挑战、实现人生目标和成长而感觉 到的幸福。但无论哪种幸福感都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具有 主观性,都与个体的职业和工作密切相关。因为职业和工作 为人们提供了建设积极的社会关系、培养同一感和意义、做 出社会贡献的机会,起着意义、个体实现、充实感、幸福和 满足的起源作用。因此,当前的职业心理辅导应将职业生涯 建构与个体的美好人生、意义和幸福感联系起来。职业生涯 建构论就整合了四种个体一生中都在发展的职业行为因素, 这四种因素为促进个体幸福人生实现提供了环境,即结构、 策略、故事和风格。第一个因素象征着塑造生活结构的一系 列工作和其他角色。第二个因素包括处理发展任务、转换和 变化的各种适应性应对策略。第三个因素包含各种叙事故事, 这些故事暗含界定个体一生的动机模式和主题。第四个因素 是指个体的风格特征或特质,如能力、兴趣、人格等塑造自 我概念的因素。这些因素天然指向促进幸福感获得,职业心 理辅导要帮助个体讲述他的职业生涯故事,将其职业自我概 念与工作角色联系起来,为个体提供满意感和实现感;
指出如何通过职业变得更完整;
找到如何积极主动地以某种程度 上有意义的、使人满意的方式,将工作融入生活中。

三、为积极建构而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的叙事方法 如何通过职业心理辅导,促进个体积极建构其职业生涯, 获得积极发展、美好人生、意义和幸福呢?持有职业生涯建 构观的理论通常主张采用叙事方法。

在生涯心理辅导中,叙事或讲故事可以帮助个体理解作 为讲述者的自己,能够将他们的经验和存在以故事的方式概 念化、言语化。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客观观察或客观的职 业生涯测量。它在故事讲述中将个体的职业生涯重新概念化, 故事包含了个体的需要、兴趣、价值观产生的背景,而不是 将这些视为个体拥有的孤立的静态特质。当个体讲述他们对 自己和世界的主观认知时,他们也是在利用自己的语言和意 义系统,帮助辅导者整体理解个体是如何、为何建构其职业 生涯,建构什么样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建构论将其理论的三个密不可分的子系统(职 业人格、职业生涯适应力和人生主题)通过叙事分为建构了 什么、如何建构、为什么建构。某种程度上,个体建构什么 是基于他们的人生主题(为什么)和他们的适应能力(如何)。

职业生涯适应是关于个体如何将其故事自我贯彻进工作角 色,将其内心需要与外部机会协调起来。因为自我是故事性 的,个体不必将其贯彻进人生某个特定时间的工作角色中。

然而个体必须不断建构和适应对每个新经验的期待。生涯建构论还认为,个体创造和建构其职业生涯是由其行动动机激 发的。这种动机不仅包括对安全、食物和爱的需要,而且还 包括感觉很重要的精神需求。人生主题就直接表明,个体在 建构其职业生涯时,他们正在解决问题,走向自我完整,为 安全性、力量或爱而奋斗。叙事有助于反映这三个领域的细 微差别,而不必将它们截然分开。这是对个体职业行为的一 种整体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辅导者通常采用职业生涯风 格访谈方法,以向来访者提问一系列相同的问题为开端,引 出来访者自定义的故事,以此了解来访者的人生主题、职业 人格和生涯适应力。

采用叙事方法时,辅导者不应将来访者讲述的故事视为 决定未来的因素,而应当作有价值的和塑造未来的积极尝试, 因为来访者讲故事时往往要重新回忆过去,并构建一个可能 的未来。来访者讲述的往往也是他们需要听到的故事,他们 在故事中获得连接其故事和职业认同的能力,寻找能够支持 其当前的目标和激发行动的线索。来访者讲故事不是报告其 历史事实,而是重构过去,以支持当前的选择,奠定未来的 行动基础,因此,来访者的叙事有可能虚构过去,以保持其 面对心理社会变化时个体认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参考文献】 [1]Di Fabio, A.. Career Counselling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Constructs and Measur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Counsellogy,2014(60):
193-213. [2]Savickas, M. L. & Nota, L. & Duarte, M.E.. Life Designing: A Paradigm for Career Constr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9(75):23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