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和方法
试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和方法 【摘 要】《新课标》倡导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 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 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 感与态度。将从三个方面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加强主体意识;
转变学习 方式,引导自主探究;
关注学习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一、培养学习兴趣,加强主体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 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 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 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 解。因此,在指导学习数学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1.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2.创设悱愤心态,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悱愤心态,就 是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生疑的状态。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 通常不会引起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设置 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解疑,才能产生 求知欲,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吨”的认识时, 我这样提问:在公路桥的一端,我们往往会看到有限制载重 量的标记,看谁留心标记牌上写着什么?“吨”是什么单位?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这些问题,对于尚未掌握新知的小学 生来说,认识是模糊的,自然会产生一种急切想了解结论的 欲望,也有的学生此时跃跃欲试,也产生一种急切想知道自 己想法是否正确的念头,这就是一种“愤”的状态,在这种 情形下,教师讲授新知,必定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和理解 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3.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顺利情况下,容易激发学 习兴趣,但如果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 会下降;
如果经常困难重重,那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没有兴趣。因此,教学时,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 难点;
要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每节课的知识都 应当当堂解决。实践证明,只有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才能稳 定学习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究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 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 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精选教学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 动的积极性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生主动 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在选取素材时,注重从学生的 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练习,以生活 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味的图示及画面和语句描绘出生动 活泼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加、减法 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请一生扮演营业员,教师扮演一顾 客,模拟购物过程。让学生先经历营业员收钱、找钱的过程, 引发学生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再让学生经历 顾客付钱、收钱的过程,并说一说这个过程,然后引发学生 思考“你从中又有什么发现呢”的问题。
2.创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习数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使学生在课内有足够的时间 进行操作活动,敞开思路,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 程度,让学生尝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为了让学生学习建立在已有 经验上,而引导他们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粉笔盒、月饼盒、 药盒等),接着,我让每个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动手制作 一个长方体纸盒。并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自己的 长方体纸盒,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对 长方体的发现:
3.要重视自主确定解题策略,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想法。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 充分发展的有关键所在途径。而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内 化活动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 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 能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上独立去探索,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有机 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拆减 数,有的利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例题: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 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 解法一:6×5+6×4+5×4+6×5+6×4+5×4=148(平方 厘米) 解法二:6×5×2+6×4×2+5×4×2=148(平方厘米) 解法三:(6×5+6×4+5×4)×2=148(平方厘米) 4.重视合作交流,尝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要求通过合作,共同完 成这个小实验:每个小组的成员合作用桌上的小正方体拼摆 长方体,有的拼摆,有的记录。学生在尝试合作交流中,将 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学生1:每排摆4个小正方体,摆了2排,并且照这样摆1 层;
学生2:每排摆4个小正方体,摆了3排,并且照这样摆1 层;
学生3:每排摆4个小正方体,摆了3排,并且照这样摆2 层;
学生4:把组员摆的方法,记录在下表:
三、关注学习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 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 逐步达到。对此,老师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方法。如有 的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不满意,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 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 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 鼓励性的评语。
3.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 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 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 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 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 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 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