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雎说秦王的历史故事
关于范雎说秦王的历史故事 《范雎说秦王》记述的就是范雎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的一次游说。那 么这个历史故事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解释的关于范雎说秦王的历史 故事,欢迎大家参考。范雎至秦,王庭迎1,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 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 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 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 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 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 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 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漆身而为厉10,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 五伯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15。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 昭关16,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17,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18,乞食于吴市19, 卒兴吴国,阖庐为霸20。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 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21,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23, 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24,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 灭覆25,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 此天以寡人慁先生26,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 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出自《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说秦王》名家点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最是宽衍之调,选之者,欲后贤 学其晓畅,学其萧疏耳。晓畅、萧疏,乃初发笔时之至宝也!"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五:"先作欲言不言之态,继以死亡僇辱,旁 引曲喻,凡数百言。自顾交疏言深,捉摸不定,故不禁痛切淋漓至此,非假妆文 饰以为感动也。细玩本传,方见其妙。"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四:"范雎自魏至秦,欲去穰侯而夺 之位。穰侯以太后弟,又有大功于秦,去之岂是容易。始言交疏言深,再言尽忠 不避死亡,翻来复去,只是不敢言。必欲吾之说,千稳万稳,秦王之心,千肯万 肯,而后一,便入,吾畏其人。" 清朝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三:"当时大后用事,穰侯弄权,雎意非 排击骨肉,必不能相容于秦。然又恐交疏言深,一时拿捉不拄,倘不见信,祸不 旋踵,故先作欲言不言之态,以餂昭王之情,不知不觉,王已为雎所卖,可谓破 天关手。摹写曲至,直令奸雄心事,千载如见。予谓雎杯才未用,西窜于秦,自 顾交浅言深,恐不见听,故不能不有待而发,固也。然其为秦画远交近攻之策, 切中利害。向秦弗得此人,安能灭六国,以成帝业哉 清储欣《古文菁华录》卷七:"此篇扮演如剧,迎、让、跽、拜,笔笔 欲活。秦用一策而并六国,远交近攻是也。亲中国,逼之使内附也。借韩、魏内 附之声势,以定远国之交。远交定则二国孤.而并吞惟我。卒之韩、魏既灭,诸 国亦亡。李斯曰"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谓此也。" 清余诚《古文释义新编》:"此文用笔,如生龙活虎,天矫跳脱,不可 端倪。顿挫跌落结构处,都是一片奇气往来。"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为欲进深言之言,特先演无说之说,此时描 情绘态难,而踌躇缓颊,又要扩拓长谈更难,是一个棘手空寂题,看他投机开摆, 都在援古为况处。" 清朝唐德宜《古文翼》卷三:"口口不惜己死,却步步欲中人于死,此游说倾危险秘处。文曲折道出,声情如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