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思维如何建立中医象思维】什么是图像思维

图像思维如何建立中医象思维

图像思维如何建立中医象思维 [摘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而以“象”为基本元素的象思维作为中医的重要思维方式, 与以“图像”为基础的思维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指导着中 医通过特殊的物象、图像来进行思维。我们认为,中医象思 维的形成需要借鉴图像思维的方式,利用人脑所具有的联想、 想象的机能,将先入为主的语言概念转为以精气、阴阳、五 行、藏象理论中的物象之变化来类比人的生理、病理,再利 用在脑海中所形成的图像进行中医理、法、方、药的思考。

只有重拾图像思维的能力,才能培养出中医独特的“象”思 维。

[关键词]中医;象思维;图像思维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属于人脑机能对于物 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而以意识为基础的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 高级认识活动,其建立在人脑固有的成像、语言、感觉能力 之上,是以大脑感知的对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逻辑、 推理、判断等方式,发现或概括出事物现象之间复杂联系的 大脑运作活动。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 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思维的形 成过程与大脑认识活动的“观念”形成原理相同,是物质“移 入”人脑,经由人脑改造的过程。物质“移入”人脑并改造 的途径,主要分为具象思维[1]和抽象思维两类,而具象 思维的主体部分与“象”思维一致,均以具体的图像、文字作为思维的基础。两类的思维方式均产生于物质世界的长期 发展,并长期存在及发展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 的各个领域,其中具象思维出现的时期远早于抽象思维。中 医学在形成之初受到当时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故以“象” 思维为基础,因此,探究中医“象”思维对于认识、运用中 医及领悟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象思维与图像思维 “象”字,狭义指代动物大象之形象,广义则指眼见之 形象,如天、地、人以及万事万物之形象。“象思维”一词 由哲学家王树人先生提出,并为中医学术界所接受。所谓“象 思维”,就是以象为基本元素的思维[2],而有别于以概 念为基本元素的抽象思维,并非把事物的一切可感形象抽调 后得到的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思维形式,而是可以直接以 “图像”的方式,通过人脑对图像的联想、想象、比类等方 式来思考和概括事物变化、本性及相关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从“象”形汉字来看,其形成便是物象简化的表达,所形成 的单个汉字亦是一幅图像。象形文字产生的过程是图像思维 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以原本记忆于脑中的物象、图像为基础, 人脑机能使物象变动形成图像思维再通过抽象思维,将事物 的物象简化并转变为抽象后的汉字图像。华夏文化中各种各 样的中国特色创作形象,如各类仙魔雕塑、楼阁建筑、水墨 图画及汉字文艺作品等等,亦无不体现着中国“象”思维方 式的特色,以具体的意象姿态承载着中国人脑中独特的思维文化。概念思维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的思维方式都是意 象思维[2],随着语言、文字的产生,意象思维才开始分 化出抽象、逻辑思维,再发展形成“象”思维和概念思维两 大类。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遵循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的规律。在远古时代,人类只能以图像为记忆点,通过五官 感觉收集世界万物的信息,以视觉为主体,从而获得“象” 思维的第一个基础―――物象,脑中物象的变化产生了人类 最基础的思维方式。随着人类智慧的进步,人类逐渐将脑中 之象转变为语言,随后再转变为象形文字,借助物象的主体 来抽象、构建文字,以形表意,形成了象思维的第二个基础 ―――文字。因此,汉字是“象”思维的产物[3],单个 汉字也包含着最原始而形象的思维方式,再由多个汉字形成 连续的思维,进一步则形成抽象的概念思维。据考古研究发 现,最早出现的人类距今约500万年前,而语言、文字的出 现距今约几万年,可以推断人类运用与锻炼象思维的时间是 远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因而人类大脑所开发出来的图像思维 记忆能力应大于抽象逻辑思维记忆能力。譬如,人脑若不借 助外用工具,如笔、纸、墨等,却可以运用脑中的图像来记 忆大量的信息,如中世纪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便是利用人脑 中已记忆牢固的图像,通过联想、想象将要记忆的数字与图 像连接,从而记忆大量数字。鉴于此,探究象思维对于发展 人的思维能力的意义深远。但是目前学者对于象思维过程的 定义尚没有统一,仅有少部分明确指出象思维是以物象、图像来进行思维的。于春海[4]提出,取象思维方式在思维 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形 象及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象征、联想、推类 等方法进行思维。梁永林等[5]认为,以象思维指运用带 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 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联系的思 维方式。邢玉瑞[6]将象思维界定为:以客观事物自然整体 显现于外的现象为依据,以物象或意象(带有感性形象的概 念、符号)为工具,运用直觉、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 方法,以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把握对象世界的普遍联 系乃至本原之象的思维方式。故我们认为,象为基本元素的 象思维与以“图像”为基础的思维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然 而中国现代教育受着西方文明的影响,以象思维为基础的思 维方式发生了转变,不再重视象文化的基础教育,包括右脑 的图像、想象思维能力的锻炼,而是追求科学,以语言逻辑、 概念、抽象等为主导思维,也因此造成很难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内涵与真谛。

2象思维的运用 中医源于中国古代文明,属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 有独特的象思维元素及理念,其内涵丰富,形成与发展均离 不开象思维。通过掌握中医“象”,以象思维的方式思考, 才能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周易•系辞传下》曰:“古者 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 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指出中国 古代先哲通过观物取象,将复杂的“象”分类为“八卦”, 以“八卦”类推相似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以“象”思维 的方式来认识天地万物。吴润秋等[7]认为,《黄帝内经》 应用象思维方法,通过观象认识天地之道,解释人体之理,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 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于枝叶 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 天、地、云、雨之气的转化,推演出人体水液代谢的规律, 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 问•五脏生成》记载的“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传达着以 具有类比特性的象思维在中医藏象学的应用。此类著作均是 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取类比象[8]无不展示着中医“象” 思维的魅力,亦启示着后来学者应以象思维来学习中医。关 于“象”思维之“象”的界定,按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过程可 分为物态之象、功能之象、规律之象等;按人类思维构成要 素又可分为客体之象、工具之象、认知之象。邢玉瑞[9] 指出,“象”是客体的整体信息及其在人大脑中的反映与创 造,总体上可分为自然物象与人工意象,后者包括符号意象 与观念意象。毛嘉陵等[10]认为,中医象思维就是通过观 察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征象,运用联想、比喻、比对、象征、类推以及阴阳五行等推理模式进行演绎,以揣测、分析体内 的生理、病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症状、 体征,便是患者的体验及医生的感知所形成的完整“物象”, 可以反映人体在各种外来影响与自身因素相互作用下的阴 阳变化,归纳出相关物象证候,从而指导中医处方用药。然 而中医象思维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其与西方医学逻辑思维相 比,更具有活力、创造性、包容性[11],可以充分调动并 建立人脑的知识网络,因其凭借人脑擅长记忆图像的能力, 既能够以“象”为思维的基础,又可以利用文字逻辑方法不 断地延伸拓展,其运用方法可借鉴西方的“思维导图”[12], 运用图片记忆提升知识储备能力,采取图文并重的技巧,将 各级知识内容转化为图像,从而将知识表达变得形象而生动。

不同的是中医象思维拥有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借助阴、 阳、木、火、土、金、水等基础自然物象及其所含的规律, 在脑中形成中医的“象”进行思考,得出中医治病的特色方 法,诸如“风邪袭上”“提壶揭盖”“釜底抽薪”“增液行 舟”“泻南补北”“风能胜湿”等象思维方法。同时阴阳、 五行学说贯通了对功能上相似相通事物的共同体验,所以能 在医学、艺术、技术以至社会生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因 此中医具有了独特的象思维元素。我们认为,中医“象”思 维形成的关键在于改变个人的思维模式,由先入为主的概念 思维,转为将症状、体征等比类为人脑中具体的物象,以此 “象”进行思考。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通过症状来把握人的生理、病理之时,先利用阴阳、五行理论将症状转化为图 像,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包含木、火、土、金、水的自然图画, 然后以此“象”为思考的中心点,而不是以文字概念为起点, 进行联想、演绎、推理,如火性炎上,联想到火势的蔓延, 波及的范围,再借助于逻辑思维去寻找解救的方法的图像, 如水克火、釜底抽薪等,从而类比出相应的方剂、药物。在 研究中医的过程中,借助中医象思维元素的独特原理,如“风 能胜湿”[13]、“提壶揭盖、增水行舟”[14],提出独 特的研究方向,通过科学实验论证中医理论的有效性。中医 象思维是客观与心中之象的联想、转化与联系的过程,是将 获取客观信息转化为人脑中的“意象”而产生的思维。以脑 中图像为基础进行思考,可利用人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调动人脑中储备的知识。但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受到左脑为 语言优势半球观念及现代教育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长期 训练终止逻辑思维的能力,才能转变为象思维的先导思维。

象思维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智慧,而逻辑概念思维是解决具 体问题的智慧,也只有以象思维为先导,继而以逻辑思维为 发展方式,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人脑的潜能,进一步认识中 医、改造中医、发扬中医。总之,中医象思维是以象进行思 考的哲学,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象,培养在脑中建立、记忆象 的能力,通过把握脑中之象以推论、演绎物象的变化,体会 物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进而到理解人体生理、病理现 象与自然的象的复杂联系,再将其原理更好地运用到中医临床。

参考文献 [1]魏玉龙.具象思维的形成、发展和研究[J].中 医学报,2009,24(6):18-20. [2]姚春鹏.象思维的基本特点[J].中医杂志,2014, 55(18):1531-1534. [3]王永炎,于智敏.象思维的路径[J].天津中医 药,2011,28(1):1-4. [4]于春海.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 价值讨论之一[J].周易研究,2000(4):76-81. [5]梁永林,刘稼,李兰珍,等.象思维是中医理论 的思维方式[N].中国中医药报,2010-11-01(3). [6]邢玉瑞.中医象思维的概念[J].中医杂志,2014, 55(10):811-814. [7]吴润秋,杨绍华.《黄帝内经》象思维之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57-61. [8]宋秒,李如辉,王栋.取象比类方法在藏象学说 中的运用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2):859-860. [9]邢玉瑞.象思维之“象”的含义[J].中医杂志, 2014,55(4):271-273. [10]毛嘉陵,王晨.中医象思维的文化解读[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2):4-7. [11]王树人.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之比较[J].学术研究,2004(10):5-15. [12]高燕鲁.诊断学临床实验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 用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3(8):10-12. [13]李伯华,张苍,张广中,等.取类比象在皮肤病 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6, 27(6):1512-1513. [14]林海飞,郑郸鄯,黄丽娜.提壶揭盖法合增水行 舟法治疗癌痛用阿片药致阴亏燥热型便秘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