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教育思考作用探讨论文(共5篇)
家风家训教育思考作用探讨论文(共5篇) 第1篇:家风家训助力德育教育 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了“学家史,寻家训, 传家风”项目。家史、家训、家风是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尽管有些家风、家训 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抽象存在,但一些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史手册、老照片、 专题纪录片等形式,使它们变得形象、具体起来。这种让家风家训中一些传统道 德规范走进学校的做法,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肯定与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曾多次针对家庭教育、家庭建设发表讲话,他指出 教育应“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 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德,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也是家 风家史教育中的第一关键词。
对于家风家史的传承,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静态认知的局限,突破僵 化的背诵记忆,少一分盲目,多一分审视。传统家训毕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 诞生和成长在与现代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土壤。随着文明进程和社会价值观的演进, 家风家训如果不能实现向现实生活的创造性转化,也就无法承载现代价值。所谓 的创造性转化,其原则就是体现文化创新,以现代基本价值为导向,坚持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着扬弃的态度,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寻找家训中的精髓部分,使其与现代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让传 统家风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声中加速转型。从学校的角度来讲,需要充分发挥传 统家风家训中的德育功能,以本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思想品德课程为载体,以 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家风家训中符合现代道德体系 的部分,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这是家训最初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 家风家训的齐家之法、处世之道、明事之理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些传统的道德规 范在流传过程中,不仅仅印刻着家族的烙印,更承载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林 逋曾在《省心录》中说道:“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时至今日,一些传 统的道德规范也成了振兴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呼唤着德性教育,家风家史中关于自强自立、勤勉治学、安贫 乐道、重利轻义等内容,对于青少年的德性培养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当钢铁丛林推倒了家庙祠堂,一个个庞大家族四散分离,希望家风、 家史、家训中承载的先人的殷殷期望、谆谆教诲,仍能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历经 百年,永不褪色。
第2篇:传统家训家风中的“与人为善”思想 中国传统儒家提倡“与人为善”的家风,因此历代读书人十分重视后代 的与人相处的问题。张英同样持有这个观点,他在家训中从不同方面教育后代应 该如何与人交往。
1满招损,谦受益 《易经》中有“天道盈亏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 人情恶盈而好谦”,这个话告诉人们不管是天理,万物运行,鬼神之道,人间之 理都会有减损,盈者亦亏,亏者亦盈。张英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对,“天地不能常 盈,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3天地万物都不能常保持繁盛的状态,何况人 呢?张英后代记住这个道理,时时记得谦逊。“世家子弟,其修行立名之难,较 寒士百倍。”④世家子弟修养自身品德,树立自己的名声比非仕宦家庭出身的学 子难得多。“人之当面待之者,万不能如寒士之古道:小有失检,谁肯面斥其非? 微有骄盈,谁肯深规其过?”④人们当面与世家子弟交游时,不会像和非世家子 弟交游一样,就算世家子弟行为有失检点,态度骄傲放纵,也不会有人当面提醒 他。“幼而娇惯,为亲戚之所优容;
长而习成,为朋友之所谅恕”④,世家子弟小 时候被亲戚娇惯长大,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长大后这个习惯又被朋友包容,还有 “利交而謟,相诱以非;
势交而谀,相倚而慝者”④,因为利益权势而和世家子弟 交游的人,会故意放纵骄纵的恶习,隐瞒表现出的缺点。“故富贵子弟,人之当 面待之也恒恕,而背后责之也恒深,如此则何由知其过失,而显其名誉乎?”④ 因此世家子弟表面上被所有人赞誉,不提醒缺点,背地里被人所苛责,得不到认 可,自己也不知道自身过错是什么,过错都不能改,怎么谈得上树立名望呢? 张英认识到世家子弟“修身立命”之难,希望后代以此为戒,时刻记得 “谦”。“故世家子弟,其谨饬如寒士,其俭素如寒士,其谦冲小心如寒士,其读 书勤苦如寒士,其乐闻规劝如寒士”④,因此世家子弟应该像非世家子弟学习, 时刻警惕自身言行,不可犯错误,生活简单朴素,态度谦逊小心,刻苦读书,善 于听别人的好意规劝。“如此,则自视亦已足矣,而不知人之称之者也尚不能如寒士,必也。”④这样严格要求自身已经能够养成良好的德行了,但是还不不会 被人称道。只有“谨饬倍于寒士,俭素倍于寒士,谦冲小心倍于寒士,读书勤苦 倍于寒士,乐闻规劝倍于寒士”④,只有比非世家子弟更加谨慎小心,谦逊刻苦, 善于听别人的好意规劝,才能和非世家子弟一样得到别人的称道。“今人稍微能 谨饬、俭素、谦下、勤苦,人不见称,则曰:‘世道不古’,‘世家子弟难做’。”④ 现在有一些仕宦之家,孩子稍微勤奋刻苦,朴素谦逊,如果得不到认可称道,就 会说;
世家子弟成名真难,现在这个社会道德风尚不淳朴。张英希望自己的后代 不要被这用言论所影响,明白人情世故,适应这个社会。张英希望后代居安思危, 养成良好的心态,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磨练和苦难。“我愿汝曹常以席丰履盛为 可危、可虑、难处、难全之地,勿以为可喜、可幸、易安、易逸之地。”④张英 认为家庭提供的奢侈生活的同时,要想到这种奢侈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好的地方, 居安思危。“人有非之,责之者,遇之不以礼也,则心平气和”④,在日常生活中 碰到指责为难,要新品契合,思考自己哪里做错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尚书》中称赞尧“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尧有允恭克让 四种品格被人称赞;
《论语》中,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已得之。” ①子贡夸奖孔子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被世人尊敬;
《道德经》中,老子称“不 敢为天下先”,老子以“让”为宝;
《左传》中有“让,德之主也,让之为懿德”, 意思是让是德行的根本,会让才称之为美德。张英在家训中将让“让”视为美德, 希望后代能多“让”。“自古只闻‘忍’、‘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 反以酿后来之祸患也。”④张英认为自古以来,“忍”、“让”对人生有益处不,其 可以消除灾祸,不会带来灾祸。“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④,想要做好 忍让之事,就要从小处做起。“天下大讼大狱,多从小事起”④,张英为官数年, 见过的大的刑事案件,其起因都是一件小事。“君子谨小慎微,凡事从小处了” ④,君子应该注意细微之处,将祸事在根源处灭绝。“每天思天下事,受的小气, 则不至于受大气;
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④张英认为 每天多想想天下人生大事,不能为一点小事生气,现在吃个小亏,以后才不会吃 大亏,这是张英平生所遵循的忍让之道。张英开导后代“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 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已;
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④张英认为谁都 想占便宜,如果自己占便宜,那所有人的怨恨就会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果自己 不占便宜,那就会消除怨恨。“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占便宜”④,所以不去占便 宜,其实从人生的角度看,这一生都会受益。张英还十分注重与贩夫走卒等普通 人的交往,劝诫子孙“切不可占取便宜”,“所争不过数文”④,价钱之争不过几文钱,“每见愚人,见省的一文,以为得计,而不知此种人心忿口碑,所损实大也。” ④张英说看到有的人为了几文钱与贩夫走卒争论,省了一文钱,就觉得自己站了 莫大的便宜,其实这么做伤了贩夫走卒的心,他们会到处告诉所有人,这对名声 是有害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说话口气,尊重他们,这是《易经》所说的“劳 谦”,既尊重体力劳动者。
三、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 “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思有益于人,便是善人。”④张英要求后代 与人交往,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能害人,这就是善人之举。张英举例发生在自己身 上的一件事:“余偶以忌辰著朝服出门,巷口见一人,遥呼曰:‘今日是忌辰!’ 余急易之。虽不识其人,而心感之。如此等事,在彼无丝毫之损,而于人为有益。” ④有一次张英在忌辰之日穿了朝服出门,刚出门口,一个不认识的人就跟他说今 天是忌辰,他赶紧换了衣服,这件事使他记忆深刻,并且非常感谢那位不认识的 人。张英因此提倡后代在日常做事儿时多考虑是否有益于被人不能害人。“同一 种草木,毒草则远而避之,参苓则共宝之,以毒草能鸩人,而参苓能益人。”④ 同属草木,对于毒草,大家都去躲避,而对于参苓,大家都当作宝贝,因毒草害 人,参苓救人。“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享多福矣” ④,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替别人着想,而不是怎么还别人,那就会像 参苓一样,被更多人喜爱,享受到大的福气。
作者简介:车墨姣 第3篇:中国古代先贤名臣的家训家风 家族训诫与家风传承,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社会而言,家训家风是凝心聚力、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
对家族而言,家训家风是延续家运、防范衰败的有效保障;
对个人而言,家训家 风是安身立命、修德润身的人文底蕴。学习研究古圣先贤的生活智慧与家训家风, 借鉴其中精华,有助于提升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对领导 干部涵养官德、带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中国源远流长的家教传统 传统中国社会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是社会架 构中的基本组织。中国历代先民都极为重视对家族事业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治家经验,有重视家庭教育的悠久传统。
在《易经》中,就有早期家规与家风的记述,《易·家人》卦爻辞中 体现的男女分工、居安思危、崇敬祖先、善待家奴等思想,勾画出了中国古代家 庭治理的基本原则。传说的三皇五帝,都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导训诫,不接受训 导、不能通过长辈考察的后代是不能被传以大位的。作为政治文件汇编的《尚书》 中,保留有大量上古帝王的家训思想。《康誥》篇中,周武王告诫弟弟康叔不可 违背父考遗范,要“明德谨罚”。《酒诰》篇同样借兄长之口,告诫弟弟要重视民 风教化,避免诸臣和百工酗酒损德。《召诰》《无逸》和《立政》篇是长辈对晚 辈的教诲与训诫,《梓材》和《君奭》篇记载的是同辈兄弟之间的训导之语。在 家国一体的上古时期,这些统治集团内部的规劝和告诫,都属家族治理经验的传 承,可以视为家训的前身,他们倡导的德行规范和精神内涵与后世的家风一脉相 承。
春秋时期的孔子很重视家庭教育,《论语》中记载了他在庭间对孔鲤 的训问,后世称父教为“庭训”即源于此。孔子编订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历来被视为家庭教育的必读之书。孔门后人中曾子杀猪、言传身教,孟母三迁、 断杼诫子等事例,成为后世家教的经典范例。检索先秦典籍,《左传》《国语》 《战国策》中有大量的家教家训记载。两汉三国时期,家教家训已蔚然成风,刘 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诸葛亮《诫子书》中“宁静致远”“淡 泊明志”等格言在后世流传不绝。家教、教训、家学、家戒、家声、门法、门风 等概念频繁出现于此时期的各种文本中,家教家训的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 趋势。
到南北朝隋唐时期,家教家训日臻完善,出现了《颜氏家训》《帝范》 等著名家训。被称为“中国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出自北齐学者颜之推,颜之 推在家训中讲解修身、治家、处世、为学之道,告诫后人要进学修德、力戒空疏。
《颜氏家训》备受后人推崇,被视为垂训子孙的典范。颜师古、颜杲卿、颜真卿 等颜氏后人在操守、才学和事功上的显赫成就,印证了此书在教育子孙后代方面 的价值。《帝范》成书于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并赐予太子李治,书中既 讲经天纬地的统御之术,也用大量篇幅论述为政者的个人修养。此书是帝王家训 的代表之作,对后世统治者影响颇深。
二、清廉节俭之德在家风中的凸显 自古家训家风多以保持家族兴旺为追求,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聚财兴业、趋利避害的金科玉律,而那些高居庙堂的仕宦先贤不以兴家致富为鹄的,反对聚 敛、力倡清廉的家训家风,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宋名臣范仲淹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 操为朝廷尽职尽责,还以此为家训教育子孙。范氏家训强调清心洁行、廉洁奉公, 范仲淹本人也身体力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其一,清廉自持。据《宋史》记载, 范仲淹“操守淳正,不与世沉浮”,显达之后也以廉洁自守。他任广德军司理参军 时,谢绝下属为他筹集的路费,卖掉自己的马匹回老家接母亲。他不但自己为官 清廉,对家人要求也十分严格。范仲淹告诫族中子弟:“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 节俭,贪享富贵。”在给子孙留下的《家训百字铭》中,范仲淹要求子孙“勤读圣 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 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其二,节俭戒奢。范仲淹一生节俭,做官几十年间,未 增加一名仆役。由于奔波各地任职,长期居无定所,他到死也没有置办一处宅第。
范仲淹不仅自己清俭一生,而且要求子孙要学会“忍穷”,甘于清贫。范仲淹对自 己节俭近苛,但乐善好施,他把自己的大半俸禄及所得赏赐都用来接济别人。范 仲淹倡导建立的“义庄”,帮助无数族人摆脱了穷苦,而他自己一生贫困,以致最 后“殓无新衣”,真正做到了清清白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仲淹家族世世 代代人才辈出,近千年来一直兴盛不衰,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包拯以清廉刚正著称于世,其清正之风有深厚的家风根基。包氏家族 耕读传家,包氏家风以忠孝为本,尤其突出廉洁。包拯的家训对后世影响甚大, 所谓“孝肃遗风,世耕世读,克振家声”。包拯家风家训的核心体现在忠、孝、廉。
其一,以严谨为本。包拯少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 来一世清誉奠定了根基。包拯自幼端重规矩,注重礼节,以严谨恭正著称。朱熹 与弟子探讨“交际之道”时,曾讲述包公在“僧舍”读书时拒绝富翁宴请的故事,称 道包公“立己接人之严”,并盛赞包氏家教之严。其二,以廉洁立身。有鉴于当时 吏治之弊,包拯十分强调廉洁的重要。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给后世子孙立了一 条严格家训:后世子孙为官者,如有贪赃枉法,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 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他还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 以垂照后世。
北宋名臣司马光一生著述颇丰,仅收入《四库全书》的就有16种457 卷之多。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除《资治通鉴》外,当属《家范》。《家范》 广泛收集了治家实例,系统阐述了家庭伦理、治家原则和修身处世之道,是历代 推崇的家教范本。司马光视家风为世风之基,为了使纯正家风延续后世,他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孙们。其一,反对奢靡陋习。在家书《勉谕儿辈》中,司马光痛斥 讲排场、摆阔气的颓弊风俗,批评那些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的做法,他感 叹:“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要求子弟们切不可沾染这些陋习。其二,提 倡节俭美德。司马光反复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指出:“言有德 者皆由俭来也。”他还进一步语重心长地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奢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 慕富贵,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不管君子小人,都要节 俭寡欲。其三,警惕奢侈之祸。为了告诫子孙不可骄奢淫逸,司马光大量列举史 事以为镜鉴:西晋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 此死东市”;
近世寇准豪奢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要保持家道 不衰,就要吸取这些教训,远离奢逸。
三、堪称仕宦家教楷模的曾氏家风 有“晚清第一名臣”之称的曾国藩辉煌一生,于学问和事功皆有建树, 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立德、立功、立言兼备者,甚至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他能有如此成就,得益于曾氏良好家风的滋养;
终其一生,曾国藩也致力于家风 的传承与光大,他在家事经营与家风塑造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勤俭上进的曾氏祖辈,摸索创立了一套严谨 的家规并逐渐形成家风。曾国藩把祖上家风总结概括为八句口訣:“书蔬猪鱼, 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书,说的是要勤于读书;
蔬,是要自耕苗圃,栽花种菜;
猪,指开圈养猪;
鱼, 指开塘养鱼。之所以要把耕种养殖这些琐事郑重列入家风,曾国藩有自己独到的 理解。他认为养鱼养猪、种蔬植竹,既能继承祖上勤劳的传统,同时也使居住环 境展现出一股生气、旺气,给家人以劳动生活的动力。考,指敬奉祖先,及时祭 祀;
宝,是说对邻里亲朋要友善相待,所谓“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早,说的是 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
扫,说的是洒扫庭除,保持环境整洁。“书蔬猪鱼, 考宝早扫”,这八点看似琐碎,如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说常行”,则能保证家 庭和睦、家族兴旺。“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指的是应该远离的六种 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道,还有做客赖着不走的人。只有疏远 这些人,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烦恼。曾国藩不仅以祖上家风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 教育子侄,防止他们好逸恶劳,染上纨绔习气。
在继承先祖家风的基础上,曾国藩还总结自己阅历,结合时代和生活 方式的变化,将传统的仕宦家训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一,强调耕读、不重仕宦。传统仕宦家训往往多于强调进德,而疏于重视“治生”。曾国藩虽鼓励子弟博 取功名,但更强调以耕读为本,“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这种价值取向,显然融入了他自己对官场陋弊的洞达。曾氏后人遵循其训导,潜 心学业、钻研技术者居多,而为官经商者极少。其二,反对迷信,经世致用。曾 国藩要求子弟们励志勉学,但坚决拒斥地、命、僧巫、祈祷等迷信之事。他还鼓 励族人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他称赞办洋务为“中 国自强之本”,要求儿子学习天文数学,这在科学不甚昌明的时代显得更为可贵。
其三,事无巨细,不厌其详。区别于以往家训多从宏阔处着眼,曾国藩教子全从 细致处入手。从读书、作文、家事、军务,到穿着、饮食、用度、娱乐等等,他 无不仔细过问、耐心教诲。他要求儿子每次写信都要“详陈一切,不可草率”,对 后辈的请教,他都详细解答。正是这种认真、务实的精神,保证了曾氏家训的落 实与教育的成功。
百余年来,曾国藩家族后裔中人才辈出,涌现出成功人士240多位, 其中包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学者、科学家和高级干部,而没出一个纨绔 子弟,成为近代名家望族,原因当归于曾氏家风。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值得我们 深思。
作者:郭君铭 第4篇:家风家训教育进高校学生书院的思考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 风家训,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勤勉、诚信、友爱、奋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 重要瑰宝。加强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在当前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美德、进行思想道德 教育和提升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大学生的人 格修养,使其养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加强对中国传统家风家 训的应用尤为重要。近年来,很大高校进行了“书院制”管理改革,实行“书院”办 公进公寓,教育管理进公寓。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 风家训教育进高校学生书院,切实发挥家风家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 用。
一、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 在当前,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美德 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结晶,对其进行宣传和教 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促进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美德方面的 学习,使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不断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在当代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和巩固。
(二)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能力,必须要全面加 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教育,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修养 在传统家风家训中,其对个人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修身几乎占据 了传统家风家训的大部分,因此在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传 统家风家训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 个人境界的升华,使其能够充分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进而增强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家风家训与高校书院思想教育的联系 书院思想教育包括布局陈设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纪律规范制度、礼 仪素养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细节工作。几乎每一项具体工作都 可以成为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成为培养大学生爱护公物、 勤俭节约、诚信待人、友善和睦等优秀品德的有效渠道和良好契机。家风家训与 高校书院思想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
(一)两者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和生动媒介 “家风是什么”话题之所以能够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是因为 “通过家风这个小切口,把宏大凝练的核心价值观阐释得具象了、丰满了、生动 了。”在高校中倡导“舍风”建设同样是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接 地气、见效果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手段。“家风”好才能国风好,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得来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风尚,同样,“舍 风”好才能班风好,只有数千个宿舍的“爱国爱校爱学习爱劳动”才能形成整个学 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大气候。
(二)两者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 才的“沃土” 良好的家风家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点滴熏 陶渗透,内化为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外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当一个人做了有 悖于家风祖训的事情后,会产生内疚自责感,觉得丢脸,个人的行为就会受到约 束和规范。生活学习在同一个宿舍四年的成员,虽然生源省份不同,生活习惯风 俗不同,但是年龄相仿,有着朋辈话题和同龄思维模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每个 宿舍特有的风气风貌。好的宿舍风气会作用影响每名成员的大学生活。在同寝室 舍友们每天早起晨读的带动下,从西部来的学生会主动调整作息时间,加入其中, 如此,受到正向和积极的影响。
三、家风家训教育进高校书院的途径 (一)开设传统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 传统家风家训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具体的家庭出发,虽然有很 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当前,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开设关于传统家风家训的课程和讲座。一方面,要对高校教 师进行关于传统家风家训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 和目标,开设相应的家风家训的课程,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在课程上充分将家风家 训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效果。另一方面,要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传统家风家训的讲座,对具体的事 例和经验进行讲解,并充分迎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强 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關课程和讲座是提升传统家风家训教育,促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基础,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二)提高广大师生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 传统家风家训对人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思想层面,再由人的思想对其具 体的行为进行指导。因此,在传统家风家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对其 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标准和行为准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和格言等都来自于传统家风家训,因此可见传统家风 家训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对传统 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吸收传统家风家训 的相关知识,并将其成功运用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成果。同时,要特别提高教师对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这样一来,其 就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得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传统家风 家训的重要性。
(三)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 传统家风家训重在实践,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要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家风家 训的精华,使其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家风家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方 面,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活动,使得学生以各种节目的形式展现其所理解的家 风家训,提升其对家风家训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具体的家庭 中,学习其家风家训,提升其自身的个人修养。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家风家训的教 育,才能切实加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能够充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实现对世人的引导和教育。在当代高校书 院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 作用。因此,必须要从开设家风家训相关的课程及讲座进书院、提高广大师生对 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视度、在书院举办关于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全面 强化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者:潘成刚等 第5篇:家风家训在高校基层党员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 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 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习总书记的话,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到家风家训 的重要性。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风家训教育,能够 有效矫正人性扭曲、价值观偏移等现象,用家风家训的温情来弥补人性的不足。
家风家训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严格的制度、规则,家风家训的教育可以让高校基层党员能够更好的严格规范自己,在高校基层党员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 高校基层党员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掘高校中的“家风家训”,从而塑造大学 生健全的“三观”、人格,推动大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社会以及国家的栋梁。
一、家风家训实现高校基层党员培养教育改革 家风家训是高校基层党员培养中的“软实力”,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党 员成才、成长。与传统的党规、党章、党制度相比,家风家训具备更多的温情感、 家庭感,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家风家训在表达上也更加生 动、温馨,能够树立党员的统一学习目标。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青少年,每一个时代的学生会展现出 不同的特点,在高校基层党员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党员的独立性、差异性、 多元性。在党员培训中,要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避免传统的党史宣讲、政策講 解、党章解读等传统方法,而是要从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党员培训结合 学生关注的热点内容进行拓展,从而解决学生党员的疑惑,帮助学生党员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建立与家风家训有关的课题, 这也是实现高校基层党员培养的前提,从而保障党员培养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推 动高校基层党员培养教育改革进度。
二、家风家训能够加强高校基层党员培训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党员,身上不仅仅肩负着家庭责任,同时也肩负着社会、国 家责任。所以,必须要保障党员培养中家风家训的多样性与有效性,从而提高学 生党员的综合素养与良好的“三观”,构建一只高素质、高能力的高校基层党员队 伍。一直以来,大众对90后都存在着偏见,自然而然的觉得90后的大学生也存在 着诸多的缺点,但90后对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执着是非常值得大众肯定的,如果给 予学生党员一些发挥的平台,其必将会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社会风气所影响,其 中也包含着不良风气。在新闻、报刊中,不乏会看到一些大学生的负面新闻,例 如考试作弊、学术抄袭、校园暴力等,但客观来说,其主要责任不在于大学自身, 而是在于整个社会风气。诚然,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高校也是一种“小社会”, 为了能够办成事、办好事,一些贿赂、“走后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风气难免 会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很多大学生入党的初衷不纯,例如为了考取公务员,或者 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一些拉关系、请客、贿赂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社会风气”。一旦这种现象变得严重,其必将不利 于社会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比一些贪官污吏的影响更大。学校流露出这种风气, 从一定层面上能够反映出思政教育不尽人意。
因此,面对以上诸多现象,高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家风家训的教育,用 家风家训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与道德思想,推动学生能够真正的投身到国家、 社会建设中,坚持党“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从国家出发。
在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家风家训的教育,能够加强学生党员的思 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品德素养,学会如何真正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 党。家风家训能够保障学生党员培训、教育的有效性,能够真正的为社会提供优 秀党员,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三、家风家训能够加强学生党员自省意识,推动学生党员健康发展 高校基层党员培养、教育中融入家风家训能够保障学生党员全面发展、 健康发展。家庭中的家风家训没有强制灌输的形式,其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在于言 传身教层面上,通过家庭环境,或家长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而子 女在长时间生活中也逐渐形成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家长在这一环节中更多的是 扮演一位引导者、模范者。家风家训教育方法更多的凭借一种自愿、一种习惯, 与高校的学习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高校基层党员培养中,教员要避免将“言传身教”停留在口头上, 而是要真正的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党员,实现家风 家训的培训、教育模式。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党员切实的感受到一个 合格党员的行为标准,并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让党的优秀理论能够 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在学 生党员培训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转变教育培训观念、创新教育 培训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入党的乐趣,让学生能够 主动投身到党员培训课程中去,树立学生党员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意识。
四、结语 家风家训在高校基层党员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预示着 社会、国家的“家庭理念”。通过家风家训,不仅能够为学生党员培训工作营造一 种温馨感、家庭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党员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实现学生 党员教育培训有效性,推动我国党员教育培养的改革进度,为我国共产党队伍注入鲜活的血液,保障我国党建工作能够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 风气,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作者:童娅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