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共2篇)

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共2篇)

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共2篇) 第1篇:初等教育专业《现代汉语基础》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对接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 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高校初等教育专业对应培养的人才是小学各科教师。

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成为初等教育专业各课程教学所面 临的新挑战。要使本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能胜任小学教师的职能,在教学 中,要尝试与小学相关课程对接起来。如:《现代汉语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就 可以与小学《语文》课程对接起来。

《现代汉语基础》课程不只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课程, 而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要与小学《语文》课 程对接起来。使学生学好了《现代汉语基础》,将来就能更自如地教授小学《语 文》课。《现代汉语基础》课程应该多训练学生读、写能力,做到读、写规范, 能规范地呈现在6-12岁的小学生面前,使小学生能学好祖国的语言。教学中,训 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训练学生读的能力 读包括阅读和朗读。

(一)阅读 《现代汉语基础》课,离不开阅读。教学时,需要布置学生课外广泛 阅读小学《语文》课本。阅读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包括熟悉不同年级《语 文》课程内容,阅读不同体裁的课文,包括散文、古诗、现代诗等。仔细揣摩小 学《语文》课程内容、特点,在课内,组织学生通过恰当的有声语言体现出来, 即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朗读是检验学生阅读情况的有效方法。

(二)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小学生完成 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现代汉语基础》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读 时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读音规范,二是情感投入,为小学生做好阅读示范作 用,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朗读要做到读音规范,要从声母、韵母、声调入手,从读准一个字音 起步,然后才能读清楚一个句子,读通顺一段话,使一篇文章连贯。课堂上,进 行朗读训练时,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多练习,如声母中的平翘舌音的区分,韵母中 的前后鼻音的区别,声调中上声的调值的把握。这个环节,可以集中安排学生讲 解小学《语文》课文的生字,主要是规范读音、拼读方法、汉语拼音写法。这样, 就能有效地与小学《语文》课堂对接起来,既规范了读音,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驾驭能力。

朗读除了语音规范,还要有感情、有感染力。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所 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朗读前要仔细揣摩,以恰当的语气语调,有效地表达出它的 情感来。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秋天 的图画》,从第一句:“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起,全篇洋 溢着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朗读时要以欢快的语调表达出各个丰收的场景,从而 激发起小学生对勤劳人民的热爱。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 文,在朗读母亲赞美“我”的第一首诗歌“精彩极了”时,应该是充满惊讶并欣喜的 感情,语调是高扬的,从而表现出母亲的慈祥。而在朗读父亲批评“我”这首诗“糟 糕透了”时,态度是一丝不苟的,朗读时语调虽低沉却字字有力,从而表现出父 亲的严厉。朗读时正确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以恰当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使小 学生一听就能产生情感共鸣并产生朗读的兴趣。

二、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将汉字书写规范,讲解透彻。

(一)书写规范 在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环节,教师的汉字书写示范显得十分重要。

特别是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于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录的3500 个常用汉字,基本上包含了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现代 汉语基础》课上,要规范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做到笔画规范、笔顺正确,还包括 结构布局合理。

笔画规范。特别是容易混淆的笔画。如:走之底与建字底,最后的一 笔:捺,走之底中的捺笔是与前一笔相连,而建字底中的捺笔是与前一笔相交。

再如:“务”字上面的部首是三画;而“放”字右边的反文旁是四画。两者笔画要分明。笔顺正确。要避免发倒笔。汉字书写的笔顺一般遵循“先横后竖,先 撇后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的基本规则。而有些 汉字笔顺要特别注意。如:“乃”字的“丿”笔是第二笔;“与”字的正确笔顺是:横、 竖折折钩、横。还有一些常用的易混淆笔顺的字,如:“母”、“长”、“凸”、“凹”“火” 等字都要一一规范笔顺,避免发倒笔。

结构布局合理。特别是一些结构较复杂的汉字,把结构理清楚了,就 可以变复杂为简单。比如:“赢”字笔画多,为上中下结构,其中,上面是一个“亡” 字,中间为一个“口”,下面以“月”、“贝”、“凡”三个字构成左中右结构。为了上 下协调整齐,上、中部分的“亡”、“口”两个字写时要宽一些、矮一些,下面的“月”、 “贝”、“凡”三个字要写得窄一些、靠拢一些。“薄”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又 分左右结构,书写时不能将它写成左右结构,否则,就会对小学生识字写字过程 产生误导。

(二)分析透彻 为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识字写字,需要根据不同汉字的特点对汉字进 行分析讲解。《现代汉语基础》课上,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生字授课。根据汉字造 字法、汉字结构等设计小学《语文》生字教学课堂。比如象形字,特别是低年级, 可以设计做汉字游戏,借助实物或卡片帮助识字。如:“大”字的演示,可以将两 腿张开,双手从胸前逐渐向两侧张开伸直,这个形体便成了一个“大”字。容易混 淆的形声字可以结合形旁、声旁设计教学。例如《操场上》这一课中有很多形声 字,带有提手旁的和“手”有关,带有足字旁的和“脚”有关。教学时,结合形声字 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小学生识字。会意字是几个部件合成的字,其意 义也由几个部件的意义合成。教学设计可以结合意义讲解。如:“明”字,从日从 月;“涉”从水从步;双“木”成“林”;“森”从三木,表示森林。这样,结合汉字的特点, 把一个个汉字讲解透彻了,才能帮助小学生识字写字,激发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 趣。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能规范地运用现汉语言,做到会读、会写,是《现 代汉语基础》的重要教学目标。

作者:刘秀丽 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 2015年2期 第2篇:基于就业反馈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根据就业反馈机制可以反映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通过对已经 就业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的分析可以透彻的了解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 力。本文通过对就业反馈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分析了解就业反馈 的重要性,完善就业反馈体制并从高校、社会、学生自身提出提升初等教育专业 学生能力的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升学率的不断提升,使大 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当今社会面临着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的严峻问题,很大部分 因素是由于大学生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而本文通过对初等教 育专业学生就业反馈的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加直观的发现初等教育专业 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这类问题,从而总结出相关经验,应用于 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提供策略。

一、就业反馈对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一)构成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学者指出依据学 术上的划分可以将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应聘能 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能力。另外有学者认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良好的个 人素养、良好的社交关系、专业化的知识构成、科学的教育能力、广阔的视野是 就业应具备的五种因素。但是以上所述的要素都不能直观证明出所具备的的就业 能力跟最终获得就业机会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提取出以下 三个方面的要素:自身能力,即很好的展现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 通能力、社交能力,从而使求职者在应聘中得到考官的赏识。专业技能,即能很 好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化知识并且发挥出来的能力,并且能不断适应环境的 变化很好的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自身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在就职后能不断 提升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不断的推陈出新能力。其中包括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创 新能力,只有不断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发挥自身价值更好的 挖掘自身的潜力[1]。

(二)就业反馈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的作用。根据以前 的就业反馈经验中总结出,基本能力,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 都是初等教育专业职位中所需要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就业反馈中并没有细致的 划分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具体应当掌握哪些就业能力,这就造成就业反 馈机制的作用不突出,这也同国家鼓励的发展专业性人才的的要求相背离。初等 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在学校的学习当中着重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专业化的知识、 系统化的教育方式、自身的演讲能力,通过就业反馈的纵向比较,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从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着重提升自身的弱点,积极地为自身就业做好 准备为自身就业提供保障。

(三)就业反馈与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辨证关系。就业反馈与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辨证关系中,只有更好的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自 身的能力才能提升就业率,才能更加及时、精准、系统化的反映出就业反馈信息, 这样才会从就业反馈中更加客观的分析出在就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使 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着重的提升自身相关方面的能力来更加积极的面对就业,从 而达到信息反馈与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2]。

二、目前就业反馈中所存在的问题 就业反馈的系统不通畅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向高校初等教育 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就业反馈,但是这种方式受到主客观因素的 多重制约,主观上学生对于调查问卷进行草率填写所带来就业反馈的误差,客观 上未就职学生未及时填写调查给就业反馈带来的滞后性从而导致对初等教育专 业学生就业指导的误导,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实时跟踪调查并及时反馈信息能从很大程度上克服就业信息反馈所 造成的偏差。

三、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就业的质量与数量来完成各高校的招生计划 以此可以看出国家在针对教育政策与招生方针上国家更加支持通过就业反馈的 方式来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一)从高校的角度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高校根据就业单 位的需求调整自身的培养方向,积极的提升就业岗位与就业人才的匹配度,对初 等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学生开设社会真正需要的提升能力的课程,调 整招生规模,制定招生计划,积极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基础[3]。

(二)从社会角度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市场是就业反馈 当中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对招生以及就业能力的提示方面有导向作用,市场可 以对就业反馈达到一个和谐的调节作用。促使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去提升自身能力 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拓广就业渠道,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 好的就业环境。(三)从学生自身角度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学生要通过就 业反馈积极主动的去分析自身优势劣势及时了解工作单位所需求的人才所具有 的能力,并且通过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更加积 极主动的制定好自身的发展规划,不断地完善就业发展目标,时时的提升自我, 完善自我,不让社会所淘汰,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知识水平,拓展自己的视 野,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全方位的发展自己,为促进社会 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就业反馈机制的完善,可以使高校通过就业反馈信息 来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人才及所需要的条件用来制定自身的发展计划,加强自身就 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获得高素质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促进就业率 的提升,降低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压力,就初等教育专 业学生自身而言,通过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社会的需求,了解自身不 足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加容易的寻找到与自身相匹配的职位,从而达到更好的 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田长福 来源:文化产业 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