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_为什么中国不是发达国家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发展教育,教师培养是关键。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中国需要培养 出大批优秀教师。他们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教学,具有雄厚 的教育理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批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中国未来教育的质量。

目前,中国师资的培养主要依靠各类师范院校。随着教师培养数量的增长,师范 教育的质量问题便得日趋重要。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三个因素相 互影响,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会直接关系到所培养教师的质量。在此,我们将对 中国与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培养中学师资的课程设置加以分析和 比较。

一、中国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学科专业知 识,轻视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的训练。根据有关调查,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方面 的课程平均只占总课程量的5%-7%。而且,教育课程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 往往认为教育课程属于公共课,没有学科专业课重要,因而怠慢这方面的课。有 的学生还存在只要考试及格就满足的错误思想。对此倾向师范院校的领导部门也 重视不够。尽管教育课程的教师们一再呼吁增加教育课程的课时,但他们的意见 常由于学校主管部门重视学科专业课的教学而被忽视。

师范院校教育课程设置太少,一般仅包括3门必修课程即教育学、心 理学和教材教法,这就使得师范教育缺少师范特点。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 课程设置与综合大学的课程设置并无明显区别。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除教育学、 心理学、教材教法几门课外,与综合大学几乎完全一致。由于这几门课所占比例 太小,尽管师范院校的宗旨有别于综合大学,但在课程设置上却难以看出两类院 校培养目标的区别。

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课时数不仅远远低于学科专业课程,就是与其他 主要公共课相比,教育课程也显得比重偏低。有关调查显示,教育公共课所占的 比例比政治、外语、体育等方面的公共课都要低,有些甚至低得多。这种安排也 很难体现师范院校的特点。

对教育课程缺乏重视还可以从学校对教学实习的安排中看出。教育课 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实习。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中学教学 的机会。通过实习可以检验学生对教育课程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中国的师范院校通常把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两个学期。这时学生已将大部分课程修完, 已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基础。这个时候让学生去中学实践在时机上 是恰当的,实习容易收到明显的效果。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师范院校安排教育 实习的时间大多不足,一般只有4-6周,而学生到课堂上实践教学的时间则更短。

这就使得教育实习难免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并未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学生 也难以从中极大地受益。

二、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关于课程结构的问题,美、日、德等国从自己的实情出发,采取了不 同的课程结构,但都包括了三类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 课程。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和分析教育专业课程。这类课程包括教 育基本理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它是师范性的集中体现。

从世界趋势看,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地由综合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 培养,但是师范性并未因此削弱,反而得到发展。在美国,所有的未来教师,无 论其专业方向是什么,都必须学习教育专业课程,因而这也是师资培养计划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教育专业课程由基础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基础、教育 导论、教育史、中等或初等教育原理)、教育方法与技能(包括教育心理学、发 展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材教法和视听教育等)和教育实践活动组成,占 总学分的11%,教育实习平均为11个学分。美国的一些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起, 就已试行与地方学区合作制定见习教师培养计划。要求成为见习教师者可以是非 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他们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接受面试。见 习期间,见习生可以全面参与中小学生活,可以在各个年级和学科参与教学工作, 其中至少有两周时间要全面负责任教班级的各项活动,包括计划、实施、评价诸 环节。见习生除了与协作指导教师交换意见外,还要听取大学教授的指导,参加 见习生小组的讨论会,写教学笔记。实践证明,见习教师培养计划已成为帮助非 教育专业本科生获得教学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方式。

日本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专业课程必须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 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道德教育、教育实践和研究方法,选修课包括教育史、 教育哲学、教育制度学、教育社会学、社会教育学和职业指导学等,共占总课时 的13%,教育实习7-14周占总课时的3%。据日本全国教员养成问题联络会的调查, 现在日本大学开设的有关教育专业课程有:(1)有关教育的本质及目标的科目 ——教育原理、教育史、教育理论、教育学、教育基础论、教育学基础、学校教 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学概论、教育学原论;
(2)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及学习过程的科目——授业心理学、发展与学习心理学、教育-青年心理学;
(3)教育 与社会、制度、经营有关的科目——教育史、教育法学、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概 论、现代学校论、日本教育史、西洋教育史、教育经营学、学校教育论、同和问 题论、教育法规;
(4)有关教育的方法及技术(包括灵活运用情报机器及教材) 的科目——教育工学、教授工学、教育媒介论、视听觉教育、视听觉教育实习、 学习指导论、学习指导法、教育实践论;
(5)有关学科教育法的科目——没有 特别规定,由各校自定;
(6)有关道德教育的科目——没有特别规定,由各校 自定;
(7)有关特别活动的科目——没有特别规定,由各校自定,但要进行课 外活动的研究;
(8)有关学生指导、教育商谈及出路指导的科目——生活指导 论、教育临床论、学科外教育的研究、临床教育学、心理咨询论、学科外指导论、 教育指导论、学生指导、心理辅导、学校同和教育;
(9)教育实习——教育实 践研究、教育实践的研究;
(10)其他——终身学习论、教育评价、外语教学论、 人权教育研究、教师的表现法、环境教育、教职特讲、社会教育、教职演习、教 育史、教育内容论、终身教育研究、教职研究、教育史特讲、比较教育学特讲、 教育课程特讲、同和教育特讲、特殊教育特讲、教育法学特讲、教育社会学特讲、 社会教育学特讲、教育工学特讲、视听觉教育特讲、部落解放教育的研究、同和 教育、同和教育演习、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学、社会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情 报处理、教育法及教育史、学校管理、图书馆学、教育法规、教育方法,等等。

德国的教育专业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普通教学法和专业学科教学 法等,占总学分的33.3%。在教育学领域又设普通教育学、普通教学论、教育社 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等。通过第一 次国家考试后,获得实习教师资格,成为教师的候补人员。实习教师由州政府分 配到各地基础学校,在固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为期18个月的教学实习和见 习。实习生除在指导下,试讲一定课时的教学任务外,每周一天到设于校外的“实 习教师研习班”上课,学习研讨教育理论,学会解决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实 习结束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实习教师可转为正式教师资格,成为公务员。

三、分析与讨论 师范教育的三类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 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一直是师范教育课程研究中的难题。在实际实施中,美国 的中等教育师资的课程中,普通教育课程占36.8%,学科专业课程占44.8%,教 育专业课程占18.4%。而在日本,初中教育师资的课程中普通教育课程占37.8%, 学科专业课程占45.7%,教育专业课程占16.5%。高中教育师资的课程中普通教育课程占37%,学科专业课程占48%,教育专业课程14.7%。

对比中国与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我们认为 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要求学生所修的教师职业 发展方面的课程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要比中国师范教育所要求的高。以美国德 州理工大学的师范教育为例,职业教育课程占本科教育总学时的17%-19%。而在 中国师范教育中,职业教育课程只占5%左右。美国师范教育为学生所开设各类 教育学选修课程的数量和种类也比中国的多。在中国的师范教育课程安排中,除 了3门必修课(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外,几乎很难找到其他任何教育学 方面的课程。

第二,在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的时间 要比中国的长。如美国学生要花15周时间在中学的实际教学环境中观摩与实习教 学活动,而中国学生却只花4-6周时间。这样,美国学生便比中国学生有更多的 机会观摩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并亲自实践他们的教学技能。

第三,中国的师范教育在学科专业上所投入的要比美、日、德等西方 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多。中国大学生在4年的大学师范教育中有1/3-1/2的课时是 用于学科专业课。在美国等国家的大多数师范教育专业中,只有1/4-1/3的课时是 用于学科专业课。因此,中国师范院校的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知识的广度及深度都 超过美国同类学生。

中国与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清楚地表 明它们之间在师资培养问题上不同的侧重点。中国师范教育重视学生将来所要任 教的学科专业知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则强调学生未来教学所需的教 育学知识与技能。虽然我们很难说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就比中国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更为合理,但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看出我国师范教育 课程设置的明显不足之处,那就是我国师范教育的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习比重 太低,以至体现不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应适当增 加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习的比重,不断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

作者:赵厚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