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 习作教学的微探索
儿童立场 习作教学的微探索 票最多的就是第一轮的“暂时领先者”。学生在参与活 动的过程中,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写——让别人听了“我”的 介绍,想去“我”推荐的这个地方。这样习作课堂的说话权 和展示权都还给了学生,课堂才不会“累”,才会“乐”起 来。这时,再采访一些投票的同学——为什么把票投给他? 目的在于让学生评价其推荐中的值得借鉴的视角或手法,提 出修改建议。接着,让学生结合评点修改、丰富自己的推荐 辞(习作片段),也可以自由分组合作修改。进行第二轮推 荐展示,特别是把机会给一些在第一轮推荐中略逊一筹或者 没机会展示的同学,保护他们的习作欲望,同时推进写什么 和怎么写的方法指导。最后进行“决赛”投票——“我最想 去赏秋叶的地方”,颁发“最佳推荐奖”。待同学们完成了 习作,老师再带着学生去赏叶,去诵文,把习作进行到底。
习作教学要解决它的“难”,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习 作为什么而写”的问题,如果学生们想写、愿写,习作就化 难为易了。程洁老师组织的推荐会,实际上就是在习作课上 让学生之间有了交流,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 习作评价鼓励化小学生常借助想象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 世界中的事物。想象作文可以用其所长,让学生的习作情节 丰富起来。儿童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平时练笔,要发挥 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雏鹰,自由自在,充 分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
1. 鼓励大胆想象。想象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课内 外获取的一系列知识。学生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都能在习 作中得到体现,要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机会, 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如《第八次》课后的小练笔:“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 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 抗?”在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后,同学们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短 文。有的写道:“士兵们,跟我一起去抵抗吧,我会重重有 赏的!”引得欢笑之余,也有同学指出,布鲁斯王子应该用 蜘蛛的屡败屡战的精神来感染士兵,而不是用金钱的诱惑。
也有同学写道:“为了苏格兰,为了人民的自由,冲啊!” 精彩的文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可见,放开手脚,让学生 大胆想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2. 把想象写清晰。儿童的思绪打开后,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地想象下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将自己 的想象写清楚。只有条理清晰的表述,才能使读者明白你的 想象。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帮助学 生写好想象。
如四上的《习作1》中,主题是让学生创立一个自己喜 欢的节日。课开始时,先带学生回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节日, 了解节日的共同特点、设立的原因。当学生自己设立节日时, 他们就会体会到:设立一个节日,要说清楚设立的原因、庆 祝方式等等,表述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来写。
总之,鼓励方式的习作评价,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爱上习作。
四、 习作形式多元化 除了书写在稿纸、作文本上的传统习作外,还可以采用 许多新颖的习作形式。如纸上微博,在家校联系本上,用三 言两语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班级创立小说接龙,一个 同学写一章,合写一本小说等等。这样的练笔能提高学生习 作的兴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还能唤醒学生的读者 意识,认真阅读他人的习作,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催发出 神奇的情节。网络也是学生习作的一种平台。借助网上丰富的写作资 源,习作在网络上通过社交软件多元化传递,习作的长短更 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如我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就 是学生展现自己写作才能的平台。每周五的班级直播,我会 鼓励学生投稿,记录下这周班级的一件事,配上班级活动时 的照片,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对此非常兴奋,一个 个跃跃欲试,周末回家创作,周一时我收到了许多同学发来 的电子稿,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敢说敢想,跳脱了传 统习作的套路,还有不少俏皮的网络新语呢!可见习作在交 流中变得生动,在创作中变得精彩。
为了更好地进行微型习作的创作,我采取了这样的办 法: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同学的习作 发表即时评论,可以“点赞”,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内容 可长可短,形式不限。在交流中,同学们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有时回复一个表情,也能让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选择 时机,回到课堂,引导学生对精彩的网络习作做进一步的修 改,使网络习作的训练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这个大信息量的社会里,习作形式的多元化顺应了时 代的潮流,保持了习作教学的鲜活性;
同时给予了学生更多 的自由,让习作变得更有趣。苏教版五上的《伊索寓言》一文,有三则短小的寓言。
如何上好第一课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获得寓言阅读的方 法,获得人生智慧和言语智慧的提升呢?我与同事们反复研 究,三次试上,三改设计,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初次设计]教学《狐狸和葡萄》,体会人物心理,把握 人物形象,领悟寓意。仿写一则寓言。
[主要环节] 一、 简介伊索和《伊索寓言》。
二、 学习第一则寓言《狐狸和葡萄》。
1. 指名读,说说这则寓言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故 事+寓意) 2. 品味语言,体会心理:狐狸想吃葡萄吗?你从哪里 看出来的?抓住“直流口水”和“想尽了各种办法”“边走 边回过头来”等词语来理解。狐狸离开时说了什么?你觉得 他说的话是真的吗?联系上文体会他的“酸葡萄”心理。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一读寓意。
4. 练习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
三、 仿编寓言。
1. 出示一组漫画,让学生说图意,讨论一下其中的道 理。
2. 学生按“故事+寓意”的结构进行仿编。
【点评】此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重点学习第一则寓言, 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从而深入理解寓意。二是仿照《伊索寓 言》的结构,按“故事+寓意”的方法进行仿编。此设计虽 然简明、针对性强,缺陷也显而易见:刚刚学习第一则寓言, 学生对《伊索寓言》缺少一个整体的印象;
只学一则就提炼 出结构,说服力不强;
第一课时缺少字词教学,忽视了基础 知识教学;
讲寓言故事时,缺少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不知道 如何讲得生动;
理解寓意时,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就寓意讲 寓意,学生理解不深;
通过仿写,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用意 是好的,但仿写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当堂指导后不能完成, 影响了学生作业的效果,且仿写难度较大,安排在第一课时欠妥。
[二次设计]学习三则寓言,练习概括三则寓言故事,从 中提炼出《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重点学一则,略学两则, 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主要环节] 一、 简介伊索和《伊索寓言》。
二、 自读三则寓言,想想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 初读检查。
1. 读词语:(1) 馋、酸;
(2) 说谎、惊慌失措;
(3) 一贯、戒心。第一组词,让学生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 什么;
第二组词对“谎、慌”进行字义和字形的比较区分;
第三组词,指导“贯”和“戒”字的笔顺,用近义词来理解 “一贯”。
2. 三则寓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什么?(故事+寓意) 3. 练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三则寓言故事。读读三则寓言的寓意,初步领会“点睛”之笔。
四、 重点品读第一则寓言,略读其余两则寓言。
1. 读第一则寓言,指导学生抓住狐狸的神态、动作、 语言来体会他的“酸葡萄”心理。
2. 运用学第一则寓言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余两则寓言。
重点讨论:《牧童和狼》中,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心理;
《蝉和狐狸》中,蝉为什么没有受骗? 五、 联系生活理解。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则《伊索寓言》, 这里有两只狐狸:一只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另一 只设下圈套,说了一堆好话,却被识破了。因为蝉从同伴的 灾难中吸取了教训,所以没有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