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研究|党建工作机制有哪些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研究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研究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的作用与意义 1.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 政治保证和组织要求。高校的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全局工作 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党建也是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努力建成小康社会的关 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 时期。要实现“十三五”规划,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大量 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学校只有通过进一 步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才能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 的政治保证和组织要求。所以,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提高党建 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扎扎实实做好党建工作。

2.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是深化高校党的群众 路线活动的强大动力。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高校各级党组织 提出了重要工作需求。现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仍需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 性,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应通过深入思想发动、 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活动机制,推动党的群众路线工 作与学校科学发展、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结合起来深入发展, 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立足岗位,比学习、比师德、 比业务、比团结、比奉献、比业绩,进一步提高师生群众的 满意度,并使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的强大动力。

二、高校加强党建工作有效性的实现途径与评价机制探 索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探索 基层党组织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加强党建有效性的实践途径, 以切实提高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作为有效性建设的重 要抓手,形成了“四三一二”的工作模式,在改进组织生活、 创新活动平台、强化主题活动影响、创建评价机制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提 供了借鉴方法。

1.变封闭型为开放型,逐渐完善“四式”党支部组织生 活。在过去的学院各支部组织生活中,采用传统的封闭式会 议的形式居多。因此近几年来,各支部在组织生活形式、内 容、内涵上都拓宽思路,努力创新各自活动形式,将封闭型 转变为开放型党支部组织生活,创建并完善了现场实践式、 网络交流式、共建互学式和单兵结对式“四式”组织生活。

首先,在组织生活内容上着重向“实”处深入。为避免内容安排上的呆板、枯燥,学院各党支部根据本支部成员特点, 紧密联系教学、科研、实验、管理等实际,努力使组织生活 内容做到“三结合”:与党的要求相结合,与学院发展、岗 位要求、服务师生相结合,与党员个人需求相结合,从而提 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行政健康党支部结合 教师党员的科研工作需求,到质谱研发基地、大型实验室等 处进行“现场实践式”组织生活,射线纳米党支部在日本核 泄漏期间积极组织核辐射危害的讲座式组织生活,将党员业 务工作的提高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得到了支部党员的积极响应。其次,在组织生活渠道上重视 向“新”处挖掘。现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党员队伍都 作为一个动态群体发生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正在改变、思 想意识活跃,以前传统的组织生活做法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 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的需求。因此党的组织生活内容要有新 意,以内容的更新带动形式的更新,以创新融合继承,突出 组织生活内容的创意性。例如,学生党总支采用微博互动、 QQ群“网络交流式”组织生活形式,不仅反映了蓬勃发展的 网络时代特色,而且满足了年轻一代党员对新事物的需求, 同时增加了他们对讨论话题的浓厚兴趣。再次,在组织生活 内涵上积极向“活”处推进。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往往是以 支部为单位进行,这样的组织方式常常使支部建设只能纵向 比较,很难从外部获取新的促进信息,也难以实现横向比较 带来的互促互进的作用。因此环化学院部分党支部积极从“活”处着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校内外党 支部积极联系,实施“共建互动式”的组织生活,将前上海 大学校长钱伟长的“拆除四堵墙”教育理念也很好地应用在 了提高党建有效性的工作上,与校外共建单位一起寻找工作 中的契合点,有效提高了教师党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激 发了他们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创造佳绩为学院学科发展贡献 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组织生活覆盖上努力向 “全”靠拢。一些党支部的个别党员由于出差、出国、病假 等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如不能得到支部的重视, 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及培养将逐渐弱化。针对这样的问题,环 化学院党委要求各支部采用“单兵结对式”补充组织生活方 式,切实有效地为这些师生党员解忧解难,保证他们的思想 与支部同步,并能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由支部 书记本人或者支部选派的“特派员”与这些党员结对,在传 达党的精神、交流学习心得以及解决生活工作中困难方面不 断交流,使他们始终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温暖,并自觉融入 学院党委的大家庭中。

2.变单一化为多层次,努力搭建“三大”党建活动平台。

学院各党支部的师生党员背景均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何 使这些教师和学生党员更好地融入学院的整体发展中去,一 直是学院党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 学院党委积极敦促各党支部打破单一化的党员活动平台模式,搭建“三大”活动平台——“党务之家”、“支部园地”、 “互学沙龙”,为学院进一步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 的保障。首先,在党委层面建设“党务之家”。注重突出学 院的党建工作特色,每年都会以现阶段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号召各支部思索与探讨,并将 各支部的优秀党建成果遴选汇总在一起,作为学院“党务之 家”的重要展示内容;
党务之家还是广大党员交流学习的重 要载体,既可以多方面了解学院各支部的党建工作,也可以 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提出良好的建议与意见,为学院的长久发 展献计献策。其次,在支部层面建设“支部园地”。以党务 公开网为基础,在各个支部建设支部园地,不断拓宽支部活 动的内涵。支部园地可以展示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制度完 善情况、优秀党员典型、优秀党建论文等,通过内容的不断 丰富扩充,有效地扩大了师生对学院各支部党建工作的深入 了解。再次,在支部之间建立“互学沙龙”。学院党委定期 在各个支部直接组织“互学沙龙”,如观看党的教育片后互 学讨论、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讨论、支部定级过程中的互学互 评等。通过一系列的党员沙龙活动,为各支部创造了互观互 学、交流研讨的平台,有效加深了各支部师生党员间的了解, 激发了他们学优比优的热情。

3.变被动型为主动型,重点强化“一个”主题活动的影 响力。生动活泼的系列主题生活内容可使党员的教育培训更 生动且富有成效。学院各支部在具体做法上注意克服被动式的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主动设计主题鲜明、行之有效的特 色主题活动,可以是与学院工作紧密结合的党课教育,也可 以是对照查找解决问题的座谈会,还可以是特色鲜明的“党 日”活动,等等。目前,教工党支部正在组织党员进行“走 革命之旅,扬十八大精神”的主题活动,已探访了中国著名 教育家及爱国先驱陶行知纪念馆,使党员接受优秀教育思想 的教育与熏陶,更加坚定决心继承并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4.变静态化为动态化,科学设置“二项”党建评价机制。

环化学院已连续多年在教师业绩考核机制上进行了深入的 探索,近年来,随着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学院党委又开始思索如何在现有党建工作基础上,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科学地完善学院党建工作的评价体系。首先,结 合各党支部每年的定级考核工作,完善支部书记同时向学院 党委和师生群众汇报的“双述双评”制度。每年都进一步梳 理规范各党支部的党建责任目标制,每半年各支部向院党委 和师生代表进行一次党建专题陈述汇报,每一年再进行一次 党建工作总结,由师生代表打分,由党委书记点评,研究解 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次,建立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制 度。把支部党建工作单独列项,将基层党建考核细化为基层 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管理、创新活动载体、保障党建投入 等多项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大力营造抓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最后,建立党建责任追究制。把“双述双评”纳入 年终实绩考核范畴,记入党员教师孵化管理档案,作为基层 党组织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钱杏芬,胡卓群.点灯工程: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创 新建设模式——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党支部为 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刘艳花.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高校学生 党支部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3]王素丹,吴忠迁,刘广泉.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 部制度化建设的探索[J].华章,2012,(07). [4]郭颖.高校党支部建设研究与探索[J].才智,2011, (05). [5]朱忠建,陆扬琳,沈渭滨,顾建国.长效机制构建与 高校基层党建制度的完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02).[6]周更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中国 成人教育,2007,(02). [7]聂永江,余秋兰,林松涛.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制度 建设之我见[J].党史文苑,2006,(20). [8]曾红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积极开展有效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03).